?

協同式護理服務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護理中的應用

2020-05-12 01:34孫賀香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溶栓神經功能家屬

孫賀香

(長葛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許昌 4615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由腦血液循環障礙所致,多發于50~60歲以上人群,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失語,隨病情進展,可導致患者出現肢體偏癱、急性昏迷,甚至死亡[1]。目前,臨床針對ACI患者主要采取溶栓治療,以實現血管再通,恢復血液循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大多患者溶栓治療后存在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預后效果欠佳[2]。協同式護理服務為新型護理方案,注重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和調配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注重醫護和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诖?,本研究針對ACI患者溶栓后護理應用協同式護理服務,探討其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長葛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4例ACI患者,按建檔時間分為常規組和協同組,各32例。常規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9~71歲,平均(61.72±4.58)歲。協同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48~72歲,平均(61.37±5.26)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長葛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經磁共振成像、腦CT檢查、臨床表現確診為ACI;(2)符合溶栓指征并行溶栓治療;(3)無梗死后出血傾向。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心力衰竭;(3)合并肝、腎器官功能障礙;(4)發病前神經功能受損。

1.3 護理方法

1.3.1常規組 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發放醫院自制ACI溶栓后健康知識手冊,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配合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病房每日通風兩次,每次通風30 min,為患者提供舒適環境。

1.3.2協同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接受協同式護理服務。(1)結合患者體征等情況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加強與主治醫生、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在有效溝通基礎上與三方協同制定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在每次實施護理前都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護理目的,引導患者及家屬樹立協同護理理念,提高患者依從性,且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病情進展,一旦出現異常及時上報醫生,并嚴格依照醫囑對癥處理。(2)開展健康教育講座,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發病機制、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重要性,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既往成功康復案例,邀請康復成功患者分享心得,建立微信群,加強患者間溝通交流。(3)指導患者家屬協同參與護理過程及如何協助、監督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引導患者家屬給予其鼓勵支持,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康復積極性和主動性。

1.4 觀察指標(1)干預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功能,總分42分,評分越高則神經功能越差。(2)干預前后采用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總分100分,評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差。(3)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護理工作滿意度,>95分為非常滿意,74~94分為滿意,<74分為不滿意,其中≥74分計入滿意度。

2 結果

2.1 NIHSS、SF-36評分兩組干預前NIHSS、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與常規組相比,協同組NIHSS評分較低,SF-36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干預后比較,b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SF-36—健康狀況調查量表。

2.2 護理滿意度協同組護理工作滿意度較常規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臨床醫學發展,ACI死亡率雖有效降低,但神經功能受損易引發功能障礙,極大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3]。常規護理多為經驗施護,護理內容單一,無法滿足患者實際護理需求。積極探討一種理想護理方案,對促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預后效果尤為關鍵。

協同式護理服務是隨社會發展、醫療模式變化形成的新型護理模式,能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充分調動護理人員、主治醫生、患者、家屬能力,形成整體護理循環,以提高護理效率和護理質量,可保障患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得到優質、高效護理[4]。協同式護理服務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結合與主治醫生、患者、患者家屬溝通結果,明確患者實際護理需求,確保護理措施具有科學性、可行性,且加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引導其樹立協同理念,可提高患者及家屬臨床護理配合度,保障護理方案順利實施。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可提高患者對疾病了解程度,講解康復成功案例,邀請康復成功患者分享心得,建立微信群,可為患者提供交流平臺,以產生同伴教育作用,可提高患者康復信心;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康復積極性與主動性[5]。本研究對ACI患者溶栓后實施協同式護理服務,結果顯示,干預后協同組NIHSS評分較常規組低,SF-36評分較常規組高,表明該護理方案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此外,本研究中協同組護理工作滿意度較常規組高,反映患者因疾病、健康等方面因素對醫療服務產生的期望得到滿足。分析原因在于:協同式護理服務在展開臨床護理過程中,可協調完成各種護理工作,保障各項護理工作可及時有效落實到位,繼而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ACI患者溶栓治療后實施協同式護理服務可促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和護理工作滿意度。

猜你喜歡
溶栓神經功能家屬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動靜脈聯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早期康復鍛煉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治療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前急診生化與溶栓后早期轉歸及預后的關系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