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南寧市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及動態變化分析

2020-05-13 05:49韋宏宇林盛錦蘭群山蔣進球
防護林科技 2020年3期
關鍵詞:石漠化中度巖溶

韋宏宇,林盛錦,蘭群山,蔣進球

(南寧市丁當林場,廣西 南寧 532709)

石漠化(亦稱石質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導致地表土壤損失,基巖裸露,土地喪失農業利用價值和生態環境退化的現象[1]。南寧市巖溶土地石漠化現象分布在馬山、上林、隆安等8個縣區、74個鄉鎮,涉及范圍較廣,在此區域內有大明山(國家級)、龍山、三十六弄、弄拉、西大明山、龍虎山等7個省(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以及左江、右江、紅水河、郁江等眾多河流,地處珠江的上游,該區域的生態狀況,直接影響到珠江流域生態系統平衡和水源涵養等功能,生態區位十分重要。石漠化引發的水土流失、生態系統退化、可利用土地減少等問題,嚴重影響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保持和生態系統平衡以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不僅是事關社會經濟永續發展,更關系到區域生態安全,因此,開展南寧市石漠化研究,掌握其石漠化發生面積、變化程度和空間分布以及動態變化情況,解析其變化緣由,探尋防治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南寧市2011年和2016年兩次石漠化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南寧市石漠化動態變化情況及其原因,并提出石漠化防治對策。

1 研究區域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位于廣西南部,介于107°45′—108°51′ E,22°13′~23°32′ N之間[2],境內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復雜多樣,地處南亞熱帶至北熱帶的過渡地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21.6 ℃,年均降水量1 304.2 mm。全市巖溶土地總面積797 617.98 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6.1%[3]。

2 研究方法

依據國家林業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技術規定》等相關技術標準將巖溶土地劃分為石漠化土地、潛在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按轉變方式劃分為順向演替、逆向演替,按石漠化程度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石漠化四級[4]。然后根據上述石漠化分類辦法,以南寧市2011年和2016年兩次石漠化監測數據為基礎,運用ArcGIS軟件和數據統計軟件,對這兩期的石漠化數據進行空間和疊加對比分析,得出石漠化空間分布和動態轉移情況以及變化原因。

3 結果與分析

3.1 巖溶土地石漠化總體變化狀況

2016年和2011年兩期監測結果對比顯示: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積84 309.58 hm2,比2011年減少了25 566.03 hm2,減少23.3%;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248 588.00 hm2,比2011年增加了23 934.34 hm2,增加10.7%;非石漠化土地面積464 720.40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631.69 hm2,增加0.4%。

3.2 巖溶土地石漠化動態變化及原因分析

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自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在石漠化和潛在石漠化及非石漠化等3種土地類型之間相互轉移,轉移的方式分為順向演替和逆向演替,具體如下:

(1)石漠化土地轉變成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26 298.00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的23.9%,是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的主導方面,屬于順向演替,而引起轉變的主要因素則是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林草措施,使22 588.18 hm2的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為潛在石漠化土地,占該類變化總面積的85.9%。

(2)石漠化土地轉變成非石漠化土地,面積996.42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的0.9%,屬于順向演替。變化原因有2個方面,一是工程建設導致813.97 hm2的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為非石漠化土地,占該類變化總面積的81.7%;二是因本期所使用的監測設備和儀器的性能和精確度相對于前期的有所提高,如遙感影像的分辨率和地形圖的比例尺等技術因素造成182.45 hm2的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為非石漠化土地,占該類變化總面積的18.3%。

(3)潛在石漠化土地轉變成石漠化土地,面積1 728.39 hm2,屬于逆向演替。引起變化的原因一是因前期誤判和技術原因造成1 350.29 hm2潛在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為石漠化土地,占該類變化總面積的78.1%;二是人為破壞因素和災害因素導致潛在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為石漠化土地,面積分別為179.06 hm2、199.04 hm2,分別占該類變化總面積的10.4%、11.5%。

4)潛在石漠化土地轉變成非石漠化土地,面積635.27 hm2,占前期潛在石漠化土地的0.3%,屬于順向演替。引起變化的原因一是工程建設使529.57 hm2的潛在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為非石漠化土地,占83.4%;二是因前期誤判和技術原因造成105.7 hm2的潛在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為非石漠化土地,占16.6%。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動態轉移和變化原因詳見表1、表2。

表1 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動態轉移表 hm2

表2巖溶土地面積變化原因統計表hm2

變化原因石漠化轉成潛在石漠化非石漠化潛在石漠化轉成石漠化非石漠化石漠化轉成石漠化潛在石漠化合計26 298996.421 728.39635.27996.42635.271.林草措施22 588.18-----2.前期誤判和技術因素1 378.08190.841 350.29105.7190.84105.73.工程建設-805.58-529.57805.58529.574.農業技術措施1.14-----5.自然修復2 330.6-----6.災害因素--199.04---7.人為破壞--179.06---

3.3 石漠化程度變化情況及變化原因分析

3.3.1 石漠化程度變化情況 南寧市巖溶監測區前后期均為石漠化的土地面積有82 581.19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面積的75.2%,占本期石漠化土地面積的97.9%。2016年輕度石漠化土地面積7 148.85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082.62 hm2,增加17.8%。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積17 451.3 hm2,比2011年增加了614.95 hm2,增加3.7%。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57 575.43 hm2,比2011年減少了1 223.39 hm2,減少2.1%。極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405.61 hm2,比2011年減少了474.18 hm2,減少53.9%。

3.3.2 石漠化程度變化原因分析 石漠化程度變化有順向演替和逆向演替,8種類型。

(1)屬于順向演替類型的5種:分別是極重度石漠化轉為重度石漠化、極重度石漠化轉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轉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轉為輕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轉為輕度石漠化,合計面積2426.39hm2,其中,扣除前期誤判和技術因素,林草措施發揮關鍵促進作用,它提高了植被綜合蓋度,促進石漠化土地順向演替。

(2)屬于逆向演替類型的3種:分別是輕度石漠化轉為中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轉為重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轉為極重度石漠化,合計面積400.7 hm2。其中,扣除災害因素和技術因素,毀林開墾和不合理的經營方式等人為破壞因素成為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石漠化土地動態轉移情況詳見表5。

表3 石漠化土地動態轉移表 hm2

表6 2016年各縣(區)巖溶土地演變類型面積統計表 hm2

4 結論與討論

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積84 309.58 hm2,比2011年減少25 566.03 hm2,減少23.3%。2016年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248 588.00 hm2,比2011年增加了23 934.34 hm2,增加10.7%。2016年非石漠化土地面積464 720.40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631.69 hm2,增加0.4%。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武鳴、隆安、馬山、上林等縣區,地域相對集中,面積共計83 197.66 hm2,占全市巖溶土地總面積10.43%。石漠化土地中以重度石漠化土地為主,面積57 575.43 hm2,占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積的69.72%,石漠化程度較高。

巖溶土地順向演替面積30 356.08 hm2,逆向演替面積2 129.09 hm2,保持穩定面積765 132.81 hm2,土地演變以順向演替為主,總體保持穩定,稍有改善,局部發生惡化。林草措施是促進土地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其推動22 588.18 hm2巖溶土地順向演替??鄢捌谡`判和技術因素及災害因素等原因,人為破壞是造成巖溶土地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其造成179.06 hm2巖溶土地逆向演替。

猜你喜歡
石漠化中度巖溶
覆蓋型巖溶注漿路基施工技術
湘西巖溶區石漠化空間動態研究
——以鳳凰縣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與時空演變分析
——以貴州威寧縣為例
滇東北巖溶地區石漠化時空演變過程分析
魯甸縣石漠化發展趨勢及綜合治理對策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溶洞處理
巖溶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研究
淺談巖溶地下水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小米手表
西華縣2017年秋作物病蟲發生趨勢與預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