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肩頸部功能訓練對肩峰下撞擊征康復效果研究

2020-05-14 07:26王風云張凱司明昭王伯瑞李存昊楊晨旭李延輝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王風云 張凱 司明昭 王伯瑞 李存昊 楊晨旭 李延輝

【摘 要】:目的:運用中醫定向透藥療法[1]將性溫活氣、疏血通脈的中藥液導入患處用于肩峰下撞擊征患者早期的康復效果觀察。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要求的患者60例,按照隨機取樣法來篩選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除日常進行肩頸部功能活動訓練外,增加中醫定向透藥療法,以一周為一個療程,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設計總療程時長,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綜合評定。主要內容包括:疼痛評分標準(VAS)、Fugl-Meyer簡化上肢運動功能評分(FMA)及臨床疾病評定[2]。結果顯示:經過5個月的康復治療,治療組患者的肩關節各項功能障礙較對照組患者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配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通過電極片導入活血通經,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藥液(配方具有針對性)于肩部穴位對肩峰下撞擊征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的改善上肢功能,減輕肩關節疼痛,促進患者肩關節各項功能的恢復。從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其生活水平。

【關鍵詞】:肩峰下撞擊征、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肩頸部功能訓練

Abstract: Objective: The use of ion import technology to use the active, blood-repellent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import edgy for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under the shoulder peak impact.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clusion were selected from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addition to daily shoulder and neck functional activity training, increase the chinese medicine ion import technology therapy, to a week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once a week for patients to be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Pain Scoring Standard (VAS), Fugl-Meyer Simplification Upper Limb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FMA), and Clinical Disease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5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the shoulder joint dys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With the ion import techno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live blood passage through electrode,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for swelling and pain relief and active hemolysis in shoulder acuity to the patient struck under the shoulder pea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upper limb function, reduce shoulder pai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arious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 shoulder joint. This improves the daily lif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s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Keywords: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ign, ion transfer technique, shoulder and neck function traini.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引言

肩峰下撞擊征 (Shoulder-subhead)又稱肩疼痛弧綜合征、肩撞擊綜合征、疼痛弧綜合征、肩疼痛弧征等,是指肩峰前部的下面與肱骨近端的上面之間的間隙狹窄,使其間的軟組織受到嵌擠而引起疼痛的癥狀[3]。臨床表現主要有肩外側疼痛,壓痛,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可有輕度萎縮,主動活動受限等。Shoulder-subhead影響障礙被定義為“機械刺激引起的肩袖直接接觸的前緣喙肩弓”,和肩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在中年和老年,遠遠超過傳統的觀念“肩周炎”。此時的肩痛起源于肩峰下間隙。通常臨床治療肩峰下撞擊征包括前期多渠道多元化的保守治療和保守治療無效后采取手術治療兩種。保守治療可采取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物理治療、冰敷等方式減輕疼痛和炎癥[3]。以上治療方法只是局部治療,不能完全有效根除疾病。最近的臨床報道可以看出,中藥熏蒸或熱敷治療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還存在著其溫度不易被控制,藥物不易被完全吸收等缺點。所以本文對中藥離子導入輔助治療肩峰下撞擊征避免藥物浪費及溫度不宜控制的缺點,使其更有針對性的到達所要治療的肌肉組織、神經、血管;更有效的緩解患肢疼痛、腫脹、關節攣縮。同時結合肩頸部的功能活動訓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加速,以達到消腫止痛的良好效果,最終完成更好更快恢復良好日常生活能力的結果。我院采用中藥方劑離子導入聯合肩頸部功能訓練的方法綜合康復治療肩峰下撞擊征患者60例,取得一定效果,故作出以下論述。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聊城市腦科醫院疼痛門診及康復科病例患者,符合西醫肩峰下撞擊征的診斷標準(且病程程度只需保守局部治療不用臨床手術治療)。診斷標準采用典型臨床表現、MRI檢查、肩部撞擊試驗陽性、X線片見肩峰前外側形態異常、骨贅形成、肱骨大結節骨贅形成、肩鎖關節增生肥大為診斷依據[4]。主要表現為肩峰周圍疼痛,夜間疼痛明顯加重。肩峰前下至大結節區域局部壓痛,在肩關節的前屈、外展運動中,肩峰下組織撞擊引起的60 - 120度疼痛的臨床癥狀。在被動活動中發出碎裂聲或捻發音。根據病理表現,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水腫、出血階段,第二階段是慢性肌腱炎和滑囊變形階段,第三階段是腱斷裂階段。

1.1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肩峰下撞擊征的診斷標準Ι期和大多數ΙΙ期的患者。

治療前經肩峰撞擊試驗或X線片檢查證實。

年齡40-65歲,病程<30d, 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醒,體格檢查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第三階段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

肩峰下撞擊征病程較長,超過30d者。

年齡>65歲及<40歲者。

合并有其它心、腦、肝、腎等系統的嚴重疾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等。

皮膚表面外傷、潰瘍、濕疹患者。

認知功能障礙和身體不協調的患者。

對中藥貼中成分過敏的患者[5]。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46.85±10.72)歲,治療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45.72±10.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案

2.1 對照組

進行肩頸部功能性訓練,包括肩部關節松動訓練: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一手托住患者患肢肘關節,一手抓住患者腕關節,均勻且緩慢的將患肢沿矢狀面向上高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高度),每15遍為一組;然后一手握住腕關節,一手抓住肘關節稍上方,緩慢均勻用力將患肢沿冠狀面外展,每15遍為一組;肩關節外展、肘關節屈曲治療師位和手與屈曲位相同,將前臂轉向患者足方向為內旋,旋向頭部方向為外旋,每15遍為一組。以上活動均每日2組。

2.2 實驗組

除進行肩頸部功能訓練外,結合現代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同時對患者患肢進行康復治療,導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藥劑。具體操作方法:離子導入中藥組方:丹參、茯苓、郁金、莪術、姜黃、三棱、附子、秦艽、五甲、桑寄。操作方法:打開電源開關,將2塊浸有中藥液的海綿置于電極板內,將電極板放在患處,電極板之間超過2厘米,外部用彈性繃帶固定搭扣,開始輸出,調節電流強度和電極片溫度,建議達到患者耐受限度的最大強度。選取曲池、臂臑、肩髃、天宗、秉風、曲垣、肩貞、臑腧。中醫定向治療儀(該治療儀為廣東綠海醫療器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所生產,型號:LHG-IX)溫度設置為45°強度設置18Hz,時間為20分鐘、2次/d。一個月后評估療效。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嚴格控制溫度,避免因溫度過高發生燙傷;按照患者的舒適程度進行治療,避免因計量過大產生不愉快的疼痛;心臟起搏器者、局部有外傷者禁用。

2.3 觀察指標

(1)采用上肢運動功能評價指標(FMA)簡化Fugl-Meyer評分[6]。(2)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0- 10分,0分:無疼痛;3分以下:輕微疼痛,可忍受;4-6分:疼痛和睡眠障礙,尚能忍受;7-10分:有逐漸加重的疼痛,難以忍受的疼痛。

2.4 療效標準

基本痊愈:肩或肩胛部完全無痛感,患者活動不受限,生活基本自理;顯著有效:肩或肩胛部疼痛顯著緩解,活動不受限,但患者生活自理具有輕度依賴性;有效:肩或肩胛部疼痛一定程度減輕,患者活動輕度受限,其生活自理具有中度依賴性;無效:患者肩或肩胛部疼痛無緩解或加重,生活自理需要完全依賴[3]。

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數據用卡方檢驗表示:計數數據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治療5個月后評估VAS疼痛,上肢運動功能評定(FMA)及臨床療效對比,詳情結果見下表。

分析以上3個表格數據可知,治療組的VAS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明顯降低,治療組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相比比對照組有所增高,且治療組與對照組差值明顯,經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4 討論

肩峰下撞擊是臨床最常見的肩關節疾病,占肩關節疼痛患者的44% ~ 65%。DeSeze和Robinson等(1947)研究了肩峰下的特殊結構和大結節的軌跡,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名稱。在歐美文學中,它也被稱為肩峰下關節。肩峰下撞擊征的概念最早由Neell于1972年提出。他根據撞擊發生的解剖位置將撞擊征分為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口撞擊綜合征和非出口撞擊綜合征。解剖部位的分類有助于撞擊征的定位和診斷造成撞擊跡象的原因尚不清楚[3]。肩峰下結構與典型滑膜關節相似。1. 肱骨大結節形成髖臼關節簇的髁突部分。位于冠狀-肩鎖關節弓下方的大結節在肩關節的前提、后伸、內收和外展運動。2.肩峰 下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韌帶下方,滑囊下壁緊貼岡上肌腱表面,可緩沖大結節對肩峰的壓力,減少岡上肌腱在肩峰下的摩擦,起著類似關節滑囊的作用。3.岡上肌腱位于肩峰和大結節之間間隙。肱二頭肌的長頭位于岡上肌的深表面,越過肱骨頭上方止于盂頂部或肩盂上粗隆。當肩關節運動時,這兩條肌腱在喙狀頂峰穹隆下運動[7-11]。

中藥離子導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是利用電流通過皮膚或穴位將中藥離子導入人體,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軟化松結,抗炎止痛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范圍:適用于各種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關節痛、背痛、頸肩痛和盆腔炎引起的腹痛等癥狀[12-14]。注意事項:1.高熱、濕疹、妊娠、出血傾向、金屬異物、起搏器、惡性腫瘤等患者不宜用此法治療。2. 同一輸出線的兩個電極不應放置于四肢兩側。3.如果在治療部位出現皮疹,應及時通知醫生并配合治療。4.治療過程中注意保護隱私、注意保暖。中藥離子導入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正負極在體外形成一個直流電場,并在直流電場中加入帶負離子和負離子的藥物。利用電力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原理,使藥物陽極的帶負離子,負離子從陰極導入人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氯化鉀(鉀離子是陽離子)的引入,可以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用于治療周圍神經炎和神經麻痹。另一個例子是引入中草藥(主要是生物堿,含有陽離子)來治療關節痛和神經痛。在治療過程中,藥物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通過皮膚進入體內,通過中藥消炎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的目的[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肩頸部的功能性訓練不能從源頭上治療該類疾病,而治療組所用的中藥離子導入組方中,丹參、郁金、有著清心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莪術、姜黃、三棱則可以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好處,秦艽、桑寄還能祛風濕、清濕熱、補肝腎、強筋骨。這些中藥一起使用直擊源頭,更好的提高了治療效果[17-18]。治療后治療組疼痛分級低于對照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結合肩頸部功能性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減輕疼痛,進而減輕肩峰下撞擊征給患者帶來的難忍疼痛感。疼痛的改善主要與離子導入組方成分的功效及上肢肌肉的收縮、舒張有關。治療后,治療組上肢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鑒于患者肩部疼痛減輕,肩部活動范圍增加,上肢運動功能提升,因此更容易進行一些日常生活行為。

參考文獻

李芳,王莉莉.中藥定向透藥聯合康復鍛煉治療肩周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12(09):327-341.

陳睿,陸迅,王俊雯,李俊.中藥離子導入結合PNF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5(09):295-321.

崔國慶,敖英芳,于長隆,印鈺,田得祥,曲綿域.肩峰下撞擊綜合征38例臨床癥狀體征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0.11(08):297-358.

譚俊健.頸肩腰腿痛治療中中藥離子導入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3(18):371-403.

王建國,霍龍,閆洪濤,張雷,劉兆強,胡德永.中藥離子導入和針灸推拿綜合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1.14(01):139-184.

田春梅,齊靜.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8.18(02):368-402.

趙子俊,賈新改.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研究現狀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2.08(05):388-402.

張茜.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卒中后肩痛30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07(01):334-397.

譚俊健.頸肩腰腿痛治療中中藥離子導入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3(18):371-403.

Ulrike H. Mitchell, A. Wayne Johnson, Pat R. Vehrs, J. Brent Feland, Sterling C. Hilton. 功能性運動篩查在老年人群中的應用(英文)[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6.18(07):15634-17326.

李樹祝,李冉,白嵐.中國療養醫學.中藥離子導入技術應用進展[J].2012.09(11):432-485.

周夢瑋.中醫定向透藥治療肩周炎凍結期的臨床研究及健康宣教[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2(A1):131-152.

姜文曉, 張亦軍.舒筋活血中藥定向透藥結合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肩袖修復術后療效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7.15(12):181-199.

杜永紅,劉虹艷.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7(04):289-405.

衛建華.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對基礎麻醉下肩關節松解術后療效及疼痛指標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7(08):361-399.

韓俊輝,任競慧,韓玉琴.局部中藥離子導入法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70例臨床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25(06):341-409.

劉敏娟,鄭蘇,曾靜.溫針透刺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04):359-4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