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推拿手法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

2020-05-14 07:26趙祎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推拿臨床療效患兒

趙祎

【摘 要】目的:探索對兒童輪狀病腸炎采用推拿手法治療手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從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采用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實驗組40例,參照組20例。實驗組采用推拿手法治療方式,參照組采用思密達口服方式,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平均止瀉天數。結果:治療后,實驗組總有效率(95.00)高于參照組(75.00),實驗組平均止瀉天數(1.87±0.78)短于參照組(2.96±0.33),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采用推拿手法治療效果更佳,可縮短患兒止瀉天數,提高患兒依從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推拿;患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2

兒童輪狀病腸炎屬于傳染病,主要因急性腸道感染引起,病情緊急,多發于嬰幼兒,傳染速度快,對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有著嚴重損害,至今尚無法治愈[1]。因此必須采用有效治療措施,減輕病癥,減少疾病對患兒身體器官的損害。本文將對推拿手法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進行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收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60例,收治時間為2017年4月~2019年5月。其中男30,女30例,年齡4個月~5歲,病程1~9天,其中伴有嘔吐癥狀患兒20例,伴有咳嗽、咳痰癥狀患兒4例,無明顯脫水癥狀患兒11例,伴有輕度脫水癥狀患兒5例。60例患兒分為實驗組40例,參照2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口服思密達的治療方式,按照患兒年紀大小,分別服用不同劑量。1歲以下患兒每日服用1袋,每袋3g;1~2歲患兒,根據病情程度,每日可服用3~6g;2歲以上患兒,服用劑量為6~9g,服用次數為3次。所有患兒服用療程都為1個療程,服用日期為3日,3日后,觀察患兒病情。

實驗組采用推拿手法治療,首先取患兒仰臥位,推拿者用右手掌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按摩10分鐘腹部,按摩期間要求推拿者力量適中,既能深入內里,又不會對患兒身體造成損害。10分鐘后,推拿者用左手,按摩大小腸、脾腎等各150次。然后推拿者用拇指或中指,按摩魚尾,按摩時間約為1分鐘,按摩具體位置在尾骶骨端龜尾穴。隨后按摩脊柱,推拿者使用食指及中指指腹進行推拿,推拿次數10次,推拿具體位置為沿大椎到脊柱再至尾骶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主要從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方面進行評估,痊愈表示患兒癥狀消失、腹瀉次數恢復正常,各項指標檢查無異常。顯效表示患兒無明顯癥狀、腹瀉次數明顯減少,各項指標檢查基本正常。有效表示患兒癥狀得到改善,腹瀉次數逐漸減少,各項指標異常狀況較少。無效表示患兒癥狀明顯,腹瀉次數增多,各項指標檢查異常。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分析和處理數據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t檢驗,表現形式為(),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卡方檢驗,表現形式為(n,%),P<0.05,組間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情見表1

2.2 對比兩組平均止瀉天數

實驗組平均止瀉天數明顯短于參照組,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病癥屬于中醫診治范疇,病癥的主要原因是脾胃病變,常常伴有大便頻繁、咳嗽、嘔吐等癥狀,容易引起患兒脫水、酸中毒等現象,嚴重者還可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甚至死亡[2]。因此為減輕患兒病癥,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以免病情惡化,給治療增加難度。目前臨床主要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口服思密達,能夠消除消化道產生的病毒、細菌及毒素,使其無存活,從而使細胞恢復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治療效果較好[3]。但由于患兒免疫力低,耐藥性不強,服用思密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不利于患兒的身體健康,因此不建議采用此種方式。一種是推拿手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具有抗病毒的功效,能夠促進患兒的腸道功能恢復,從而促進腸胃蠕動,使大便恢復正常,減少患兒排便次數[4]。

推拿手法歷史悠久,清代醫書中記錄了比較詳細的治療兒童腹瀉的方式,主要通過手掌力度,按摩腹部腹穴、背部魚尾穴等,從而調陰陽、扶正祛邪,可彌補傳統臨床治療的不足,適用于病程較長的患兒,操作簡單方便,且無副作用,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推拿手法,可減輕患兒病痛折磨,提高患兒依從度,減少患兒的負面情緒,使患兒能夠接納推拿治療,并逐漸享受治療過程,從而積極配合診療,減少因患兒不配合而引發的醫療事故,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將病情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免病情惡化使患兒的身體受到損害,提高患兒的治愈度,使患兒身體逐漸恢復正常,通過穴位按摩強健脾胃,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5]。

經實驗組研究表明,實驗組治療效果優于參照組,實驗組平均止瀉天數短于參照組,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推拿手法治療方式優于口服思密達治療方式,療效確切,效果極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馬巧玲.推拿手法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J].江蘇醫藥,2018,44(01):108-109.

袁增輝,符虹.推拿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4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04):331.

官招娥,阮定珍,許小勤,劉冬妮.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特點及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4):168-169.

袁增輝,符虹.推拿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4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04):331.

何秀嬌.神闕隔藥灸聯合小兒推拿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01):64-66.

猜你喜歡
推拿臨床療效患兒
KD患兒急性期h-FABP、PAC-1表達與冠狀動脈受損的關系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暖男”石卓:用懷抱安慰患兒
特發性矮小患兒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達
白血病·患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