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護理服務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護理和觀察

2020-05-14 07:26孫麗杰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

孫麗杰

【摘 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與護理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抑郁癥合并糖尿病;生活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0%。2010年國家衛生部倡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使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情緒,提升醫院的形象。新近研究表明各種應激心理創傷等社會心理因素可致使糖尿病發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狀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功能恢復。因此,我科對9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并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90例均為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從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社會階層、生活條件等不同角度觀察,并統計抑郁癥的發病率。其中年齡 30~40歲者36例,占40%;40~70歲者54例,占60% ;男性34例,占38%;女性56例,占62%。男性中已婚 14例,未婚20例;女性中已婚32例,未婚24例。社會經濟地位優越者40例,社會地位不太理想者50例。與負性生活事件如婚姻、職業、財產、鄰里關系等有關的62例,占1 I臨床資料 90例均為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從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社會階層、生活條件等不同角度觀察,并統計抑郁癥的發病率。其中年齡30~40歲者36例,占40%;40~70歲者54例,占60% ;男性34例,占38%;女性56例,占62%。男性中已婚14例,未婚20例;女性中已婚32例,未婚24例。社會經濟地位優越者40例,社會地位不太理想者50例。與負性生活事件如婚姻、職業、財產、鄰里關系等有關的62例,占68%。[2]

2 優質護理措施

2.1 提高護士主動服務的意識

轉變服務思想,以達到“三好三滿意”,即質量好,服務好,醫德好;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為目標,加強對護理禮儀、著裝規范、標準化語言、人性化管理服務、健康知識等護理服務的配套培訓,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患者要我服務”到“我要為患者服務”,將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主動關懷患者,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咨詢[5]。

2.2 落實責任制護理

綜合考慮護士的學歷、職稱、年資和工作經驗,實行層級管理[1]。在層級管理的基礎上,將全科的護士分為2個專業小組,責任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下設 2名專業組長,每名專業組長帶領4名責任護士,每名責任護士負責6~8位患者,每日排班充分體現“責任到護”的排班理念,根據患者的疾病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組長負責制訂優質護理護理計劃、方案,并督促和組織實施,小組成員負責完成患者病情觀察記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糖尿病治療及飲食護理等,為患者提供從人院手續的辦理、治療、護理、宣教、檢查指導、營養、到出院手續及出院后的宣教與指導全程化、全面化、專業化的無縫隙優質服務[3]。

2.3 個體化的心理護理

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交談,對患者的進行評估。結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內容,有的放矢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期間鼓勵患者進行情感傾訴,情緒宣泄,護士給予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輔導患者進行自我的身心調養,避免大喜大悲和情緒過分激動,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借助個體化交流的形式,向患者講解遵醫行為、飲食控制以及心理調節在病情康復中的重要性。對患者的任何努力和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其感覺到自我價值的體現,提高自我效能感。

2.4 特色護理

①增加社會支持度:鼓勵患者的家屬多關心、安慰、照顧患者,監督患者的治療。介紹住院環境、同病室病友、管床醫生等,鼓勵同室病友相互交流,幫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分享康復治療經驗,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減輕心理壓力;②行為綜合療法,通過患者的人院評估,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興趣愛好,讓患者聽一些清新典雅、節奏平穩、悠揚動聽、寬廣柔慢的音樂或歌曲,分貝控制在40~50左右,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首先從雙手開始,吸氣時握緊雙拳,呼吸時緩緩放松,通過吸氣和呼氣時感受緊張和放松的感覺,③運動干預:可組織患者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運動,運動強度以不感覺明顯 疲勞,心率達到160次/min為宜,運動前做準備活動3~5min,中間可穿插休息。運動的時間選擇在每日上午的9:00~10:00進行,可隨意抽選2個運動項目,運動結束后做5~10min整理活動。在住院期間,90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孤獨感,甚至有自殺念頭等抑郁癥的表現。我們根據其不同情感障礙不同分別給予不同護理 ,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解除其心理壓力效果顯著,使他們能主動配合治療,并參與自我護理,情緒樂觀穩定,血糖控制較好,未發生不良事件,滿意出院,并能定期復查。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機率雖然越來越高,其危害性也不可低估,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早期發現并及時護理可以防患于未然。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發病率較高的終身性疾病,就目前而言,臨床上尚缺乏對糖尿病的根治方法,該類患者需要終身治療[6]。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飲食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步伐的加快,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中國目前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心理因素,特別是抑郁癥狀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病程較長、血糖控制不佳、并發癥及合并癥多等是誘發糖尿病患者并抑郁的重要因素[4]。由于糖尿病本身不可根治,許多患者不能正確面對疾病,從而導致性格的改變,沮喪、敏感、焦慮、緊張、抑郁等情感障礙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又會反過來加重患者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的行為。因此,必須重視起對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護理。

優質護理不僅改善了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不良情緒,而且提高了血糖控制水平、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后,患者有了自己固定的護士,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過程的護理,更容易了解患者的實際需要,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從患者的角度而言,加深了對責任護士了解和信任程度,增進了護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心理壓力。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能夠促進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能力恢復,還能提高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程連心.糖尿病的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09(08):239-240.

王大海,施耀方.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7(08):445-446.

鄭玉玲,梅錦榮.社會心理因素與糖尿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04):24-27.

范麗鳳.糖尿病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1997(10):613-617.

尹玲玲.國外糖尿病社區護理新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08(13):49-51.

王惠萍,高韓寧,何晴.老年糖尿病無癥狀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J].陜西醫學雜志,2005(07):129-130.

揣文娟.糖尿病護理門診患者失訪原因和賦能教育應用效果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4.

猜你喜歡
優質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服務開展中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
優質護理服務對胸外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分析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優質護理服務在妊高癥孕產婦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優質護理服務在循環內科的開展
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