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胃癌發病率及死亡率研究進展

2020-05-14 07:26李迎春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中國發病率胃癌

李迎春

【摘 要】:胃癌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的最新研究結果,2018年全球胃癌新發病例約103萬,排在全部惡性腫瘤的第5位。在2012年約為95萬,可見全球的胃癌負擔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中國;胃癌;發病率

【中圖分類號】R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2

1 中國胃癌發病分析

1.1 中國胃癌發病變化趨勢

我們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表的1989~2014年胃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數據,結合中國統計年鑒估計的當年人口情況,對數據進行了標化。由趨勢圖可以看出,農村胃癌的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而城市胃癌的發病率一直趨于平穩,且遠低于農村的水平,但從2009年開始小幅上升,使得城鄉胃癌發病率水平基本接近。

1.2 與中國胃癌發病率相關的影響因素

與城鄉胃癌發病率均不相關的因素有:H.pylori感染率、吸煙率、加工肉類消費量、城市生活污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及氨氮排放量;僅與城市胃癌發病率不相關的因素有:飲酒量、肥胖人數比例、新鮮蔬菜消費量、高鹽腌漬食物消費量、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工業廢水氨氮排放量;與城鄉胃癌發病率負相關的有:新鮮瓜果消費量、可支配收入、電冰箱擁有量、老齡化水平;僅與城市胃癌發病率負相關的有:城市人口比例;僅與農村胃癌發病率負相關的有:飲酒量、肥胖人數比例;僅與農村胃癌發病率正相關的有:新鮮蔬菜消費量、高鹽腌漬食物消費量、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工業廢水氨氮排放量、農村人口比例。

1.3 判斷混雜因素的方法

根據最新的美國癌癥報告可知[15],肥胖是胃癌的危險因素,但其明確說明超重和肥胖增加的是患賁門癌的風險,而Yang等[22]對從1950年開始的10項隊列研究所進行的meta分析也顯示,超重和肥胖只增加食管胃結合部腺癌的發病風險,而與遠端胃癌的發病不相關,因此可以認為肥胖與農村胃癌發病率負相關為混雜因素。食用新鮮蔬菜被認為是胃癌的保護因素,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但是我們提取的數據顯示,農村地區新鮮蔬菜食用量與胃癌的發病率正相關,考慮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學上的恩格爾定律,即增加家庭和個人收入可逐漸減小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冰箱的普及,必然導致糧食、蔬菜等低價值食物消費量趨于減少,而畜禽產品、乳制品、蛋類、海鮮、水果等高價值食物消費量則趨于增加,因此將其歸為混雜因素。

1.4 影響中國胃癌發病率的主要因素

排除掉混雜因素數據后,按照rs絕對值的大小進行排序,可知H.pylori感染并不是影響中國胃癌發病率的主要因素,減少城市胃癌發病率的主要因素是經常食用新鮮瓜果、經濟收入的提高、新鮮食材食用量的增多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但這些影響因素與城市胃癌發病率的相關性較弱;而減少農村胃癌發病率的主要因素則是工業廢水的有效治理、新鮮瓜果食用量的增加、高鹽腌漬食物食用量的減少、經濟收入的提高、新鮮食材食用量的增多以及農村人口的減少,且這些因素與農村地區胃癌發病率減少的相關性較強。

2 我國Hp感染現狀及應采取的措施

我國目前人群中Hp感染率仍高達30%~60%,有明確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Hp感染率更高,且Hp耐藥率高,根除率下降或顯著下降。我國Hp感染具有地區分布差異特點,胃癌高發區(如山東臨朐等)Hp感染率也高。此外,我國Hp感染在不同年齡階段也有差異,Hp感染隨年齡而增高,以41~50歲最高,但60歲后有所下降。從Hp感染的危險因素來看,我國居民衛生經濟條件差(包括衛生條件差、住房擁擠、自來水缺乏、糞便和嘔吐物污染水源、食物等)和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共用筷子、不衛生喂食、共用毛巾、牙刷牙杯、吸煙、高鹽飲食等)是導致Hp感染率高的原因。

2.1 加強宣傳,科普有關胃癌防治和Hp感染的知識

約半數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無明顯癥狀,絕大多數胃癌檢出時已是中晚期,因此,胃癌的防治重在預防。Hp感染是胃癌發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大量研究報道顯示根除Hp可以顯著降低胃癌發生,日本、韓國都進行全民根除Hp治療,Hp感染率顯著降低,胃癌發生率也因而明顯降低。宣傳應著力于以下幾點:調整進餐習慣我國由于共用碗筷、圍餐式的就餐習慣,居民Hp感染幾率增加。因此,應倡導分餐或共用公筷夾菜而非用各自的筷子夾菜,避免每位就餐人員自己的筷子與共享的菜食接觸,減少Hp的傳播。調整飲食結構。夏威夷州的一個報道顯示多吃蔬菜可以明顯降低Hp相關胃癌的發生風險。日本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也發現Hp感染者高攝入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非賁門胃癌的風險,即攝入蔬菜和水果可降低Hp導致的胃癌風險。另一項我國的研究也發現低攝入水果和蔬菜顯著增加胃癌風險,高攝入水果、蔬菜、豆制品可降低非賁門胃癌風險。因此,應倡導人們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用蔬菜、水果等。減少食鹽的攝入。日本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每日攝入食鹽大于10 g顯著增加Hp感染者的胃癌發生風險(HR 2.4,95%CI 1.3~4.6,P<0.01),在有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中,這個風險(HR 2.9,95%CI1.1~7.2,P<0.05)更高。

2.2 重視Hp的檢測和根除治療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縮或糜爛已是推薦的根除指征,全球京都共識也提出Hp感染者均應給予根除治療,除非有抗衡方面的考慮。因此,應提高全民對于Hp檢測和根除治療的重視。尤其對于有胃癌家族史或有胃部不適癥狀者,應動員其進行Hp檢測。檢出Hp陽性者,應動員其進行規范的Hp根除治療。

3 結語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占比逐漸加大,胃癌的發病數還將逐年增加,胃癌帶來的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必將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因此,開發胃癌篩查新技術、優化現有篩查流程、擴大胃癌篩查人群從而更好地實現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我國的胃癌防控工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郭建,王方志.中國大陸地區吸煙與胃癌關系:基于配對病例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7,19(04):306-309.

程時磊,張發斌,李斌.中國人群胃癌發病影響因素meta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7,33(12):1775-1780.

猜你喜歡
中國發病率胃癌
多曬太陽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發病率預測中的應用
宮內節育器與宮頸糜爛發病率的臨床研究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中醫辨證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胃癌50例
七招降低新購仔豬發病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