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護理應用于心內科護理服務中的臨床效果評價

2020-05-18 02:39雷凱王海平王密左曉利曹健
商情 2020年18期
關鍵詞:護理服務心內科優質護理

雷凱 王海平 王密 左曉利 曹健

【摘要】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在心內科護理工作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間接受診治的心內科患者中選擇164例,以1:1隨機分為E、F組,分別開展基礎護理和優質護理,對比效果。結果 與E組對應指標相比,F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更好,平均住院時間和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p<0.05)。在接受護理服務前,E組的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F組的SAS評分為(32.54±2.65)分,明顯低于E組的(42.70±2.54)分,F組SDS評分為(30.91±2.53)分,明顯低于E組的(42.66±3.15),p<0.05。結論 優質護理在護理內容上更加全面,護理技術上更為專業,尤其是對待患者的態度上更為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通過心理疏導、安全管理以及康復指導等手段提高護理安全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 心內科? 護理服務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殘酷的社會競爭。很多人為了所謂的追求通宵熬夜、暴飲暴食、抽煙飲酒毫無節制,甚至長期處于壓抑、焦躁的情緒中,而且隨著老齡化結構的加劇,心內科疾病的患病人群正在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心內科疾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炎等,這類疾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較高,而且發病急,變化快,發病時如不及時控制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經臨床研究,心內科疾病除了要對癥開展合理的治療外,還需要護理的配合,才能快速的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優質護理以人性化的護理理念為指導,對各項護理程序及內容進行全面的優化,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質量,為患者提供了更為舒適、完善的護理服務。

一、資料和方法

(一)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心內科收治的患者,經臨床診斷確定為心內科疾病,且全部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間接受診治,共164例。將其按照比例為1:1進行隨機分組,E組(n=82)男、女分別為40例、42例,年齡31~77歲,平均(52.13±5.67)歲,其中冠心病35例、心肌炎22例,心力衰竭15例,心臟病10例;F組(n=82)男、女均為41例,年齡32~76歲,平均(52.15±5.63)歲,其中冠心病32例、心肌炎24例,心力衰竭17例,心臟病9例。排除對研究結合理性有影響的其他疾病和因素,對比E、F組基本資料的差異,經統計p>0.05,差異不顯著,可研究。

(二)方法

E組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實施對癥治療,給予必要的基礎性護理,比如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健康教育等。F組在次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①心理疏導:心理是影響一個人行為和意識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心理可以使患者身心舒暢,增強其免疫力,從而促進身體康復。但是,多數患者在入院初期由于對醫院環境的不熟悉,很容易產生忐忑、緊張等心理,尤其在護理人員態度冷漠、言語不善等情況下,患者的心理壓力更大,對治療效果有不利影響,甚至會加重病情。對此,護理人員需要注意接待患者時保持友好、熱情的態度,主動告知醫院的注意事項,介紹醫院環境,認真對患者的詢問做出正確、合理的解答。同時,了解患者的學歷、職業等,采取合適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保證患者可以充分的了解心內科相關疾病知識,以達到穩定患者情緒的目的。②安全管理:護理人員需要科學的制定排班制度,保證工作的銜接及時、無漏洞,增加對心內科患者病房的巡查頻率,尤其是危重患者,分析每位患者的護理分線并積極防范,提高護理安全[3]。③康復指導:心內科患者的身體恢復一般需要較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如果不注意飲食、用藥等情況,易導致疾病復發。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改善自身生活習慣,遵醫囑使用藥物,并且進行合理的影響搭配,注意飲食禁忌。同時,對出院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對患者不合理的行為給予糾正。

(三)指標觀察

詳細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癥狀消失的時間;評價生活質量用SF-36量表,分值與質量呈正比;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用SAS、SDS量表評價,分值范圍從0至100,分值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強烈。

(四)數據統計

將記錄的數據認真審核并確定無誤后用SPSS19.0分析,p<0.05作為判斷差異明顯的指標。

二、結果

(1)護理效果:與E組對應指標相比,F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更好,平均住院時間和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p<0.05)。見表1。

(2)情緒變化:在接受護理服務前,E組的SAS、SDS評分分別為(56.49±3.31)分、(55.82±3.51)分,F組分別為(55.88±3.56)分、(56.22±3.62)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F組的SAS評分為(32.54±2.65)分,明顯低于E組的(42.70±2.54)分,F組SDS評分為(30.91±2.53)分,明顯低于E組的(42.66±3.15),p<0.05。

三、討論

心內科疾病的病程一般較長,因此需要長期的治療及恢復。由于患病人群的年齡大多數在60歲及以上,自我照顧能力較低,缺少健康知識,同時對家屬及護理人員的長期依賴易導致其產生自卑、焦慮等消極的心態,易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優質護理在護理內容上更加全面,護理技術上更為專業,尤其是對待患者的態度上更為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通過心理疏導、安全管理以及康復指導等手段提高護理安全與患者生活質量。將研究,經過優質護理的F組患者在護理效果及情緒方面明顯優于E組(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對于促進心內科護理水平的提升和患者的身體恢復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呂靜.優質護理在心內科護理服務中的臨床實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35):236-236.

[2]潘玲芳.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

[3]冉秋芳.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J].2017, 11(2):247-248.

猜你喜歡
護理服務心內科優質護理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分析情景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法聯合應用于心內科護理教學價值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淺談心內科護理存在的風險和應對策略
養老機構服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13例產后跌倒原因分析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