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緊張情緒“松綁”你自己就行

2020-05-19 15:05許燕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20年5期
關鍵詞:松綁消極情緒

許燕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也隨之加大。身處其中,若無法改變外界壓力,我們又該怎樣讓自己更抗壓呢?

“壓”出來的疾病

壓力是一種生存常態,它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家庭中,人們會受到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養老問題的壓力。作為學生和職場人會受到職業壓力。據調查,職業壓力已占到人們生活壓力的76%。

壓力的存在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積極應對處置,最終將導致生命枯竭,包括生理枯竭,即亞健康,嚴重將導致過勞死;心理枯竭,即心煩意亂,嚴重將發展為自殺。

當壓力過大時,身體會出現生理應激反應,并對身體產生全方位影響。例如,心理方面會出現興趣喪失、抑郁、注意力障礙、失眠、頭痛、焦慮、恐懼等癥狀;皮膚方面會出現痤瘡、濕疹等;骨骼、關節和肌肉會出現疼痛、肌緊張、骨密度下降等;心臟方面會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病發作風險升高;消化系統,可能出現胃痙攣、胰腺炎等。冠心病、抑郁癥、精神分裂癥以及多種腫瘤都是壓力易感性疾病。

2010年芬蘭、英國研究者追蹤受訪者11年后,在《歐洲心臟》雜志發表了研究,證實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抑郁、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概率較不加班人群高出60%。

壓力另一個重要危害是造成心理枯竭,具體可表現為認知枯竭、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價值衰落及攻擊行為。認知枯竭的特征為知識枯竭、認知功能下降、工作出錯、決策失誤及毒性思維。情緒衰竭的特征為煩躁、易怒、責備遷怒于他人;悲觀沮喪、抑郁、無助與無望;工作熱情完全喪失,簡單說就是情感資源干涸了,使人無法關懷他人。去人性化特征的人們以一種消極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態度和冷漠的情緒去對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對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滿批判性,冷嘲熱諷、貶損他人;無同情心可言,將人視為無生命的物體。價值衰落可表現為對工作價值的否定,對個人能力的否定,對生命價值的否定。攻擊行為主要為攻擊他人和攻擊自己。

應對壓力有“套路”

面對壓力時,逃避或試圖消滅壓力都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壓力無處不在。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樂觀向上,變成“打不死的小強”。當然,心理學專家也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抗壓方法,大家不妨試試。

第一種是生理應對策略,就是通過放松肌肉和骨骼,調節心理狀態。見效最快也最簡單的方法是在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做幾個深呼吸,你會發現自己沒有那么緊張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隨時通過腹式呼吸來緩解壓力。

規律的體育鍛煉也是減壓利器,研究顯示,鍛煉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免疫力,減少消極情緒,分泌抗感染因子等,并且是緩解衰老的有效手段。

第二種是情緒應對策略,即以積極態度處理壓力帶來的情緒。適時將負面情緒宣泄掉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但也要選擇合適的場合和方法,不管不顧地宣泄看似暢快淋漓,卻可能帶來新的問題、新的壓力。同時要做情緒的主人,防止“祥林嫂效應”,不要一味將消極表達傳染給其他人,消極表達會消耗他人正能量,導致周圍人的疏遠。

第三種是認知應對策略,這需要人們加強認知訓練。當問題解決不了,外部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調節自我來化解壓力。在緩解壓力的過程中,樂觀人格至關重要,要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即便身處困難之中,依舊要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要學會認知和變通,遇到消極事件時,可以嘗試到事件的對立面去分析問題,重新認識解讀,把消極問題盡可能轉化為積極能量。

第四種是行為應對策略,要學會進退自如。解決問題、消滅困難是我們一直所追尋的目標,但壓力常常是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當壓力對自己有傷害時,要學會暫時避其鋒芒,而后慢慢尋求方法,作長遠打算。應該清楚,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提示板】

三級應對方式

更簡單地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壓力時,可嘗試采取三級應對方式。一級方式是當壓力來臨時,采取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將壓力緩解。當一級方式不起作用時,啟動二級應對方式,即調節自己,啟動情緒策略和回避危險。如果仍然無法緩釋壓力,個人力量無法解決時,應尋找社會上的支持力量,到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即三級應對方式。

猜你喜歡
松綁消極情緒
消極的后果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讓自己發光
情緒認同
為何當代藝術很多都是消極的,血腥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