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臨床病理分析

2020-05-19 14:59許秋實劉洪羽李文龍李雪瑩房艷春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許秋實 劉洪羽 李文龍 李雪瑩 房艷春

【摘 要】目的:分析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的病理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4例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結果:24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有5例,半年內死亡的有6例。結論: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因此,對于可疑病例需盡早活檢。

【關鍵詞】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病理分析;病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R7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惡性淋巴瘤(ML)就是發生在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機體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免疫活性細胞發生分化以及異常增殖引起的疾病,病因尚不完全闡明,可涉及病毒、遺傳、放射線、化學藥物、免疫狀態等,患者淋巴結無痛性的腫大,全身各器官組織均受影響,伴隨著盜汗、發熱、皮膚瘙癢和消瘦等全身癥狀。依據臨床特點和病理學將淋巴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種,前者的病理學形態特征為多種非腫瘤性炎癥細胞增生的背景中現診斷性的里斯細胞;NHL是一種發病率遠高于HL的較強特異性淋巴細胞異常增生,其病理學特點是淋巴結結構消失,髓質、皮質分界不清。盡管惡性淋巴瘤在耳鼻喉科并不罕見,由于其臨床特征并不典型,而且病理檢查有相當大的額局限性,使診斷難度加大,造成誤診、漏診的發生,在早期若確診,全身化療和局部放療有不錯的治療效果[1]。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接診的24例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點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展開回顧性分析我院這些年接診的24例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患者參與本次研究,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7.23±4.56)歲。耳部惡性淋巴瘤:3例,耳漏、高熱、聽力下降2-3個月,外耳道充滿淡紅色肉芽,耳后有腫塊,CT報告顯示耳朵巨大膽脂瘤侵犯顱內,耳后腫塊質軟,輕度壓痛。鼻竇鼻腔:12例,持續性鼻塞12例,持續時間為52d-1年,反復鼻出血10例,持續時間25d-10個月,量多8例,血涕5例,惡臭膿血涕3例。扁桃體:5例;鼻背皮膚2例;咽后壁1例;右頸部1例。

1.2 方法

采用CT對患者耳鼻咽喉部進行掃描;并提取活檢標本進行病理學和免疫組化診斷。

1.3 觀察指標 通過病理學分析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包括11例T細胞型、7例B細胞型和4例組織細胞型。

2 結果

例1 女,49歲。臨床懷疑為白喉、壞死性咽頰炎,3次分泌物涂片以及3次活檢報告均顯示未炎癥,行咽喉壁、左扁桃體腫塊切除后,經免疫組化分析診斷為咽后壁T細胞淋巴瘤,經化療+放療,3年健在。

例2 男,23歲。2次耳內活檢報告顯示均為炎性肉芽,右耳乳突根治術見肌膜下充滿淡紅色質脆的魚肉樣新生物,外耳道乳突腔、后壁以及顳骨鱗部有6.2cm*6.3cm的骨質破壞,深達腦膜,術中切片顯示未惡性腫瘤,術后經過免疫組化病理診斷為組織細胞型淋巴瘤,經化療+放療于1年后死于消化道出血。

例3 男,45歲。鼻背皮膚淋巴瘤。多次診斷疑為鼻面部感染、鼻前庭炎、丹毒、紅斑狼瘡、左小腿結節紅斑、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主治細胞瘤,經過免疫組化提示為T細胞型淋巴瘤,于3個月后死于腦疝。

例4 女,29歲。雙側閉塞9年,張口呼吸2個月。雙鼻粘膜腫脹,呈蒼白樣,充滿荔枝肉樣的組織,經過CT顯示雙鼻腔左上頜竇有軟組織密度影,臨床診斷為惡性肉芽腫,左中鼻、左下甲后端2次活檢報告均顯示未炎癥,行左鼻側切開,見無邊界腫塊,切片報告為漿細胞肉芽腫,清除病變,組織病理報告為炎癥肉芽腫,術后8個月鼻腔潰爛出血,全身淋巴結腫大,左頸淋巴結病理確診為T細胞型淋巴瘤,于8d后死于泛發性出血。

24例中,半年內死亡的有6例,生存5年以上者有5例,3年以上者有4例,1年以上者有7例,仍在治療中有2例。

3 討論

惡性淋巴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臨床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也可表現為全身癥狀,現代醫學依然缺乏對淋巴瘤的有效篩查手段,而提高防癌意識是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手段,臨床上對可疑性腫瘤需進行病理學診斷,若有條件還需進行細胞遺傳學檢測。由于惡性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治療方法也差別很大,不同病理類型、分期的腫瘤治療強度和預后均不相同。因此,在治療前,需確認疾病的類型,這樣才可以進行有效的治療,以免造成病情的惡化[2]。

耳鼻咽部位的惡性淋巴瘤較特殊,無特征性,診斷需依賴病理組織血,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皆因診斷錯誤而延誤治療,鼻腔部位的癥狀通常誤診為鼻炎、鼻息肉,而咽喉部位常誤診為咽炎、咽喉炎、食道炎等,本研究中有4例歲經過常規病理診斷為慢性炎癥,可是經過術后免疫組化檢查才確診為惡性淋巴瘤,這就表明,常規的病理學檢查在鑒別小圓形細胞惡性腫瘤以及慢性炎癥如病毒感染方面比較困難,免疫組織學檢查是將組織化血的可見性以及免疫反應的特異性結合起來,通過顯微鏡放大,來檢測各種抗原物質,來確定細胞類型和形態、細胞分化的程度、細胞產物的來源以及鑒別病變性質,對微小病灶和腫瘤分化表型、均有鑒別作用[3]。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這24例耳鼻咽惡性淋巴瘤患者中有生存5年以上者有5例,6例死亡,也出現了4例誤診病例,對于出現的診斷失誤,筆者強調需提高對惡性淋巴瘤的認識,尤其是耳鼻咽喉等局部隱匿部病灶的診斷,對于咽部異物感、鼻腔內彌漫性腫脹麻黃素都無法收斂者以及鼻粘膜惡臭膿涕、間歇性高熱等懷疑惡性淋巴瘤的需盡早活檢。本研究中生存5年以上的液有T細胞型患者,而半年內死亡中大部分為T細胞型患者,說明雖然是高度惡性類型的患者,早期依然有治愈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對耳鼻咽喉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診斷中需進行病理組織學診斷結合免疫組織學,有很好的診斷效果,盡早診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別同武,懷德,曹影.首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4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5):378-379.

彭鵬,鄒文蓉,王瑜,等.惡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A,CA125,LDH及β2-MG水平變化與腫瘤臨床分期和預后的關系[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8):1483-1486.

張迎宏,段清川,左強,等.15例鼻腔鼻竇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21):34-3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