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對治療慢性胃潰瘍的效果觀察

2020-05-19 14:59李方正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慢性中西醫結合胃潰瘍

李方正

【摘 要】目的: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潰瘍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將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方法,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將兩組患者的康復、顯效、無效以及復發指數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其中2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6.7%、65.0%,差異顯著,P<0.05,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潰瘍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顯著增加治療有效率,適合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胃潰瘍;慢性;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消化性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病灶位于胃角或胃小彎處,臨床表現為上腹疼痛。由于病灶發展程度不同,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也不同,因此很多患者忽視病情嚴重性,嚴重時可發展成胃出血或胃穿孔。慢性胃潰瘍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病程較為漫長,最長可達數十年。為徹底治愈慢性胃潰瘍,需要消除病因、緩解癥狀、愈合潰瘍、防止復發和并發癥發生。通過研究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在慢性胃潰瘍治療中的療效較為明顯,且復發率較低。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進行分組對比,進而對中西醫結合在慢性胃潰瘍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潰瘍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21~72歲,患病時間0.5~23年。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方法治療,研究組接受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治療,每組各60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變嚴重程度等方面不具有顯著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所采用的西醫療法相同,所有患者均服用雷尼替丁及硫糖鋁抑制胃酸分泌,并聯合應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等抗幽門桿菌感染的藥物。再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服用中藥進行治療,所采用基礎方劑為北沙參、三七、貝母、白芍、烏賊骨、烏梅肉、延胡索、莪術及木香等。用藥方法為水煎服,1劑/d,早晚各1次。并根據中醫學中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為患者調換或加用不同的中藥成分。

1.2.2 療效評價方法 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胃鏡檢查發現潰瘍面完全愈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或完全消失,經胃鏡檢查發現潰瘍處于愈合期或愈合面達原潰瘍面的50%以上;有效:治愈和顯效均認為有效;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出現明顯好轉,未能達到有效地評價標準者均認為無效。

1.2.3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中所收集的數據均通過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數據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均通過x2檢驗進行檢驗。其中,當P<0.05時,認為2組數據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認為差異極為顯著,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不同方法治療后,研究組治愈50例,顯效8例,無效2例,有效率96.7%;對照組治愈30例,顯效9例,無效21例,有效率65.0%,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2組患者在治療1年后的復發率分別為:研究組6.67%(4/60),對照組18.3%(11/60),經統計學分析,2組之間差異極為顯著,研究組患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慢性胃潰瘍是當下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誘發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慢性胃潰瘍臨床發病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反酸以及噯氣等,不易察覺,或認為是吃某樣東西的暫時反應,待狀況緩解之后便不以為然,因此很多患者忽視病情,很容易發展成胃出血,甚至胃穿孔,一旦發生病變,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治愈難度也隨之增大。因此,慢性胃潰瘍一定要給予重視,一旦發現盡早治療。

根據患者發病時臨床表現,可將慢性胃潰瘍分為5個類型:氣滯、郁熱、虛寒、淤血及陰虛。中醫從調理全身氣血角度來恢復體內陰陽平衡,對脾胃進行綜合和緩解。西醫則主張對癥下藥,從而達到分解緩釋的目的。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西醫針對慢性胃潰瘍進行治療,通過硫糖鋁對患者胃粘膜起到保護作用,從而中和胃酸,加快病灶愈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因胃酸過多造成的胃粘膜傷害;阿莫西林及甲硝唑具有殺菌消炎作用,消除病灶炎癥,加快愈合速度。西藥雖然治愈效果較好,但若長時間服用,會給人體帶來其他傷害,且復發率較高。從中醫角度來看,胃潰瘍屬于“胃脘痛”范疇,主要是由于患者氣滯、郁熱、虛寒、淤血及陰虛引發的,需要辨證施治,治療以疏肝理氣,清熱益氣養陰,化瘀止痛為主。

本研究對慢性胃潰瘍患者在給予西藥抗酸、保護胃黏膜治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中醫病癥配合中藥治療,結果發現中西醫聯合治療慢性胃潰瘍患者總有效率達 96.7%,遠高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65.0% 的水平。此次采用的中藥方劑中的三七可以散瘀止血、消腫定痛;莪術則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烏賊骨可抑制胃酸分泌;延胡索則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的作用;烏梅肉則可以生津止渴,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黃芪具有增強脾胃功能、活血功效,能加快潰瘍的愈合;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散結解毒的作用;白芍則具有疏肝理氣,柔肝養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的作用;柴胡具有疏肝和胃、抗菌的作用。此方治療慢性胃潰瘍,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增強患者的脾胃功能,加快潰瘍的愈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本組研究表明,通過中西醫結合方式對慢性胃潰瘍進行治療效果較理想,且愈后不易復發,對患者肌體傷害小,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楊椰,張智英,黃必德.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8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2):111-112.

魏群,魏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潰瘍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5,9(16):1193-1195.

潘孝勇.中西醫結合在慢性胃潰瘍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5,53(34):39-39.

猜你喜歡
慢性中西醫結合胃潰瘍
中醫治療婦科慢性宮頸炎陰道炎臨床療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醫運動養生的現況分析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辣椒素-預防胃潰瘍的發生
中醫食療治療慢性胃潰瘍30例
奧美拉唑聯合黃連素治療胃潰瘍41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