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層遞進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2020-05-19 14:59喬亞光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護理教育

喬亞光

【摘 要】目的:探究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分層遞進法的教學效果。方法:將我校2018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86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成對照組(行傳統教學法)和實驗組(行分層遞進教學法),各43人,對比分析兩組教學效果。結果:理論知識、案例分析比較,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教學滿意度比較,實驗組(97.67%/(42/43))比對照組(81.40%(35/43))高,差異顯著(2=6.081,P=0.014<0.05)。結論: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分層遞進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的能力,提高教學滿意度,值得推薦。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分層遞進教學法;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1 資料與方法

病理學課程作為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橋梁,也是每個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和考試課[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傳授基礎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臨床分析和解決能力,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基礎,是一個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2]。分層遞進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校2018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為例,予以分層遞進教學法,探究教學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我院2018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86人,按隨機數字法,平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人。

其中,對照組,女生39人,男生4人;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21歲,平均年齡(20.14±0.28)歲;課前考試成績:最少61分,最多86分,平均(71.36±2.29)分。實驗組,女生38人,男生5人;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22歲,平均年齡(20.31±0.25)歲;課前考試成績;最少62分,最多87分,最小年齡平均(72.01±2.31)分。兩組性別、年齡、課前考試成績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兩組課程由同一位病理學教學老師擔任,均使用相同的病理學教材。

1.2.1 對照組

行傳統教學法,由教師對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每一章內容進行充分講解,學生聽課記筆記,課后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隨堂測驗作業。

1.2.2 實驗組

行分層遞進教學法,

(1)學生的的學習能力分層、分組:通過綜合考慮學生基本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認知水平、智力水平等),將學生分成3層,即:優等生層,學習成績優異,能夠自主學習,并能帶領同學一起學習的學生;中等生層,具有一定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能夠集中注意力,但必須在別人監督下才能堅持學習;后進生,學習成績較差,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將全部學生分成五組,每組至少8人,均有3個層次的學生。組長由學習成績優異,具有組織和管理的學生擔任。(2)教學內容分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知識框架,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分成基礎層、理解層和縱橫聯系層三層?;A層,主要針對后進生層的學生,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授課最基礎的內容,要求在課堂上完成。理解層,即在基礎層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擴展,提高學生對基礎內容的理解,并增強其對知識的記憶,縱橫聯系層,即在理解層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臨床問題,使教學知識廣泛延伸,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3)教學過程分層,a.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述教學內容;b.分層互動學習,即課后開展互幫互助分組學習,由優等生層的學生幫助其余學生,使其主動學習,解決疑難問題,共同進步。(4)考核,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抽查考核,要求后進生層,掌握基礎層知識,努力向理解層邁進;要求中等生層,掌握理解層知識,努力向縱橫聯系層才能夠邁進;要求優等生層,掌握縱橫聯系層知識,考核其解決運用病理學分析與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己酥?,對于進步學生,要予以表揚,并指導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其學習信心。

1.3 觀察指標

考試成績評定,采用同一份考卷,同一老師閱卷,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其中理論知識100分,案例分析題30分。教學滿意度評定,采用學院自制的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進行評定,滿分100分。不滿意:0~59分;滿意:60~79分;非常滿意:80~100分。教育滿意度=滿意率+非常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中的數據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2檢驗,率表示。以0.05為基數,當P小于基數時,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考試成績比較

理論知識、案例分析比較,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教學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16(37.21%)人,滿意19(44.19%)人,不滿意8(18.60%)人,教學滿意度為81.40%(35/43)。

實驗組,非常滿意29(67.44%)人,滿意13(30.23%)人,不滿意1(2.33)人,教學滿意度為97.67%/(42/43)。

教學滿意度比較,實驗組(97.67%/(42/43))比對照組(81.40%(35/43))高,差異顯著(2=6.081,P=0.014<0.05)。

3 討論

作為醫學院?;A醫學課程的病理學,具有理論性強以及知識點多等特點,然而病理學只有半學年的教學時間,學習時間較短導致學生無法對學習內容進行消化。但現階段我國眾多醫學院校,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聽課記筆記的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比較少,因而很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3]。而且眾多學生的差異較大,會出現“差生吃不飽,優生吃不飽”的現象,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帶來很大困難[4]。

分組遞進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尤其適合于高職高專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以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為基礎,將學生學習能力、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進行分層,起到動態管理的作用,不僅讓學生都有學習的目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學習,并逐步達標,還能讓病理學教師感受到教書育人的快樂,進而能夠增強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其互幫互愛,共同進步。學生從完成最初的目標開始,就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樂趣,并增強自信心。通過對學生學生能力分層并分組,將學生分成:后進生層、中等生層以及優等生層三個層次,并成立學習小組,每組均包含3組成員,選組長,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可達到人人參與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將學生分為:基礎層、理解層以及縱橫聯系層,要求每個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即:基礎層,要求學生人人掌握授課最基礎內容。理解層,要求學生在掌握最基礎知識,并努力向外擴展,提高知識儲備??v橫聯系層,要求學生在理解層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能夠運用病理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通過教學過程分層,將教學過程分成課堂教學和分組互動學習兩種。學生通過教師課堂上教學,理解授課框架,掌握基礎層知識。學生通過分組互動學習,開展互幫互學小組,底層次的學生會受到高層次學生的學習幫助,一起解決疑難問題,找尋適合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方法。要求人人參與,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予以獎懲制度,對于學習成績進步的同學予以肯定表揚,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的比較,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行分層遞進教學法明顯比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案例分析的能力。教學滿意度比較,實驗組(97.67%/(42/43))比對照組(81.40%(35/43))高,差異顯著(2=6.081,P=0.014<0.05)。表明行分層遞進教學比傳統教學法,更易于學生接受,能夠增強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分層遞進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滿意度,值得應用和推薦。我院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繼續深入探究分層遞進教學法對護理學學生的其他作用,以期豐富研究成果發現。

參考文獻

林勇,徐森林,羅婕.案例教學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9, 18(5):472-474.

陳艷.中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山西醫藥雜志, 2018, v.47(13):125-126.

杜靜, 葉寧海, 陳光平.PBL和案例教學法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 2018, 364(22):212-213.

黃羽, 張錫流.研究生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 2017(7):68-69.

猜你喜歡
護理教育
漫談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應用于不同護生的臨床護理帶教法研究
手術器械擺臺圖譜在手術室護士培訓中的臨床應用
西部某新建本科院校護理本科生學習倦?怠現狀及對策探討
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中開設《康復護理學》的SWOT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