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探討

2020-05-19 14:59劉宗坤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

劉宗坤

【摘 要】目的:觀察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腹股溝疝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術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5例: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實驗組(35例: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等手術診療觀察指標數值均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86%)低于對照,P<0.05。結論:腹股溝疝患者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關鍵詞】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

【中圖分類號】R6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腹股溝疝的發生與先天鞘突關閉不全、腹內壓升高、腹壁薄弱等因素有關,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腹內臟器自胸壁薄弱處突出體表,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1]。本次研究為論證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股溝疝的應用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兩種不同術式患者手術診療相關觀察指標數值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n=35例):男、女分別30例、5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3歲~76歲、(42.12±1.1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5天~3年,(1.22±0.22)年。對照組(n=35例):男、女分別29例、6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78歲、(42.11±1.11)歲,病程/平均病程為:5天~3年,(1.18±0.18)年。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腹股溝疝臨床診斷標準,患者腹股溝均有包塊突出體表。(2)排除近6個月有其他腹部手術史。排除標準:(1)排除不耐受手術麻醉或外科手術治療患者。(2)排除合并腹水、嚴重哮喘等可引發腹內壓持續性升高疾病患者。(2)排除手術部位患有皮膚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該組患者于常規手術切口進入腹腔并游離精索,探照疝囊后縫合并關閉近端疝囊,并在疝囊縫合后將其分離至頸部,而后翻轉疝囊并將其重新納入腹腔,網膜經內環口置入腹膜前間隙后將其固定縫合在內環處腹橫肌筋膜處,選取大小合適的補片,并將補片縫合于腹股溝管后壁。

1.3.2 觀察組:該組患者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2cm處做一平行于腹股溝韌帶的5cm至6cm平行手術切口,而后經該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后游離精索根部并切開腹橫筋膜,鈍性分離腹股溝韌帶以及髂恥束,探查疝囊并關閉疝囊近端,自精索內側開始鈍性分離腹膜前間隙直至出現5cm-6cm的空間。選取合適的補片將其折疊至間隙并關閉疝環,補片完好覆蓋于恥骨肌孔并應用可吸收縫合線對補片進行固定。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診療觀察指標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以()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據,均應用t 檢驗,以(%)表示的百分數計量數據,均應用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診療指標,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手術時間以及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且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

2.2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有1例術后尿潴留、有0例陰囊水腫、有0例術后疼痛、有0例切口感染,對照組有2例術后尿潴留、有1例陰囊水腫、有1例術后疼痛、有1例切口感染。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86%)明顯低于對照組(14.26%),檢驗5.126,P值<0.05。

3 討論

腹股溝疝臨床治包括手術治療以及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同時也是成年腹股溝疝患者常用治療手段,傳統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大,患者術后易發生尿潴留、陰囊水腫等并發癥[2]。近些年我國外科手術診療逐漸向微創發展,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屬于微創治療,該術式基于人體工程力學,在充分游離疝囊后切開疝囊頸部并通過環形分離的方式進一步擴大間隙,繼而充分發揮補片修復作用,避免患者術后活動過程中補片移動,從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3,4]。本次研究顯示應用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等手術觀察指標分別為(75.23±3.45)min、(4.68±2.13)h、(5.45±1.32)d,均比對照組短,且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與術后發生并發癥的例數均比對照組少,由此可見,對于腹股溝疝患者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小于傳統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綜上所述,腹股溝疝患者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療效好,安全性高,臨床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姜正科,朱順福,俞曉軍等.開放式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2016,10(3):172-174.

張孝堂,蔡建軍,陳向東等.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381-5381,5384.

吳衛華.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2):4084-4085.

時立平.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4):126-127.

猜你喜歡
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觀察
探討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氣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
門脈高壓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溝疝的外科治療體會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96例臨床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