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創傷性骨折的急救處理

2020-05-19 14:59秦吉安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下肢

秦吉安

【摘 要】目的:研究下肢創傷性骨折的急救處理措施,為后期開展急救處理提供依據。方法:以本單位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30例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分析的方法,研究下肢創傷性骨折急救處理措施的臨床效果。結果:實施急救處理措施后,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經后期治療后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共計3例患者產生創面感染,經治療后愈合效果良好,患者總體臨床治療優良率為93.3%。結論:下肢創傷性骨折采取有效的急救處理措施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下肢;創傷性骨折;急救處理

【中圖分類號】R722.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下肢創傷性骨折臨床發病率較高,患者主要癥狀為創傷部位劇烈疼痛、肢體功能受限[1],部分患者大量出血,如未能采取有效的急救處理措施,將會引發局部組織嚴重的內出血、反應性水腫、腫脹,甚至引發肢體殘疾[2],為此需及時采取急救處理措施,避免病情惡化[3]。本次研究采用回顧分析的方法,以本單位收治的30例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急救處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單位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30例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數量為17例,女性患者數量為13例,年齡為18-74歲,平均年齡為(45.68±4.69)歲,下肢創傷性骨折病因包括意外損傷7例,交通事故18例、高空墜落5例,創傷類型包括股骨骨折11例,脛腓骨骨折10例,趾骨骨折4例,髕骨骨折5例。

1.2 方法

1.2.1 開放性骨折的急救處理 如患者下肢創傷性骨折合并血管、皮膚、肌腱、神經、軟組織損傷,需采取徹底清創的急救措施,短時間內將開放性骨折轉變為閉合性骨折,并實施復位及固定,降低感染的發生率。如患者骨折病情較為復雜,并伴有休克等危重癥狀,需采取輸血等搶救措施,并及時轉移至手術室處理。

1.2.2 單純閉合性骨折急救處理 如患者為單純閉合性骨折,需減少不必要的搬動和檢查,維持患者正常的功能體位,避免患肢產生錯位,減輕疼痛。針對骨折未發生位移的患者,需要采用小夾板進行固定處理。對于發生移位的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復位措施,如操作過程中患者疼痛嚴重且肌張力過大,可在操作過程中實施局部麻醉,預防休克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1.2.3 臨床急救措施 本次研究中,30例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入院后采取損傷控制臨床急救措施,具體措施包括3個階段,第1階段為病情系統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第2階段的治療措施為術后治療,常規骨科手術完成后,需對患者機體損傷及手術效果進步評估,如得分高于20分,需將患者護送至ICU內治療,如得分不足20分,可在骨科普通病房內進行治療。第3階段結合患者的體溫、血流動力學、尿量等臨床指標,評估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患者各項指標穩定,可結合實際恢復情況采取后續治療方案。

1.3 評價標準

臨床治療優良率指標主要包括優、良、差,優為骨折愈合效果良好,經影像學檢查骨折點對線對位狀態良好,關節解剖結構及系統功能完全恢復正常。良為骨折部分愈合,關節解剖結構及系統功能顯著改善。差為不符合上述標準。

2 、結果

實施急救處理措施后,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經后期治療后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共計3例患者產生創面感染,經治療后愈合效果良好,患者總體臨床治療優良率為(28/30)93.3%。

3 、討論

下肢創傷性骨折屬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引發下肢骨折創傷的病因主要為外力作用[4],包括高空墜落、交通事故、擠壓等,如骨折后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極易引發急性腎衰竭、酸中毒、創傷性休克等癥狀,將會產生致殘、致死的風險,為此需對下肢創傷性骨折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此來實現治療效果及預后效果的提升。臨床治療下肢創傷性骨折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患者發病初期病情危重,單純依靠手術治療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術后恢復,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急救處理[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急救護理及骨科損傷控制后,實施急救處理措施后,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總體臨床治療優良率為(28/30)93.3%,提示骨科創傷的早期臨床治療對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實施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急救處理,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重點評估的內容包括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通過現場觀察及與患者的有效溝通確定初步急救措施。操作過程中需詳細探查患者的體表出血情況及氣管堵塞、呼吸力度變化、呼吸頻率變化等指標。完成基本病情評估后,需確定骨折的危重部位,重點探查是否存在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的部位,為后續手術治療贏得良好的條件[6]。

完成病情評估及骨折部位固定后需實施急救操作,保持患者心臟輸出量及呼吸通暢,給予吸氧支持,協助患者建立循環通道[7]。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調節酸堿平衡及電解質平衡,為維持機體循環系統穩定,可采用血管活性藥物治療。大部分下肢骨折患者酸堿失衡和體液失衡問題嚴重,如未能及時控制,將會引發患者產生酸中毒或嚴重缺水,部分危重患者產生休克及腎功能異常,為此需密切關注血壓、心率、中心靜脈壓等指標,及時補液,如發現患者呼吸驟停,需采取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并利用呼吸機與氣管插管治療。護理期間需規范化開展導管護理與基礎性護理措施,如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可進行影像學檢查,以便確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對于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需及時護送至手術室內開展治療[8]。

由此可知,下肢創傷性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處理可顯著提高手術效果及預后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孫長庚.股骨遠端解剖型鋼板加長螺釘內固定術對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07):744-745.

王紅林,張梅梅.微創椎弓根釘內固定在胸腰椎創傷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62):82-83.

周斌,李朝旭,覃雄楚.探究后外側入路內固定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4):2223-2225.

劉世豪.微型鋼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骨折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69-70.

戴寧凰,鄭中鋒,李威等.鈍性胸部創傷所致多發性肋骨骨折或肺挫傷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和白介素6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07):97-99.

許健,馬雪海,趙加力.rhBMP-2聯合后路內固定與椎體內植骨治療創傷性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9(04):454-457.

謝程欣,胡莊明,王維等.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在四肢骨創傷中的應用:深入探討理想載體及最佳劑量等問題[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30):4882-4888.

胡娟,姚志濤,王珊等.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促進髁狀突囊內骨折山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成骨分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9):4610-4616.

猜你喜歡
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研究
蒙醫火針放血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技術推廣應用分析
人體下肢生物力學建模研究進展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腔內激光在下肢瘀滯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