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項不合格的血液檢驗怎么回事

2020-05-19 14:59游靜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王女士化驗血常規

游靜

【中圖分類號】R4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很多疾病都需要依靠血液檢查提供診斷的依據,無論是血液本身存在的問題,還是檢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當出現血液檢驗不合格時,我們就會產生疑問,是不是我們身體出現了問題,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血液本身存在的問題

血液檢查包括很多種,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最常見的幾種,當這幾種血液檢驗超出或低于正常值,屬于不合格時,是怎么回事,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 血常規

血常規檢驗的項目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系統,當血常規檢查中紅細胞異常時,可能是患有心臟病、肺氣腫、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當白細胞異常時,可能是患有細菌感染、炎癥、中毒、病毒感染、血液疾病等;當血小板異常時,可能是凝血功能異常。

2 血糖測定

當通過靜脈取血監測血糖時,兩次及兩次以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于正常值,則確定為糖尿病。

3 微量元素

一般孩子偏瘦、挑食、不長個,都會給孩子化驗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有鋅、鈣、鎂、鐵、銅、鉛、鉀、鈉、氯、磷、汞、硒,如果鉀低會出現低鉀血癥,鉀高會出現高鉀血癥,有明顯的乏力癥狀;鎂偏高,可能會甲狀腺功能減退或關節炎,鎂偏低,可能會出現腹瀉或長期甲狀腺功能亢進;鋅高會出現溶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鋅低會導致孩子生長緩慢、厭食、挑食、免疫力低、經常生病等;鈣低時,容易發怒、睡眠不好、多汗、枕禿、夜啼等;硒偏高會出現白內障或肝硬化,偏低會出現貧血或心肌損傷等;缺鐵可以引起缺鐵性貧血。微量元素缺乏時,可以通過飲食或藥物進行調理。

4 肝功能檢查

當肝功能檢驗不合格時,可能是肝臟功能出現了異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診。

還有一些其他的血液檢查,如血流變,血流變偏高常見于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血液檢查不合格時,通常代表我們的身體有些部位出現了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

二、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給患者抽取血液標本,化驗血液標本時,也要注意檢驗的準確性,以免給醫生提供錯誤的信息,導致診斷錯誤,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

1 醫護人員技術不熟練

在采血檢驗時,有些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帶綁扎時間太長或過緊;采血人員用力拍打抽血部位,導致血管溶血;針尖在血管中反復動,損傷細胞組織,也會造成溶血;搖抗凝管用力太大或送檢時經過顛簸等,會造成溶血現象;不用采血針,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入試管用力過大,使細胞受外力影響造成溶血;采血時注射器與針頭連接不暢,使空氣進入產生氣泡,造成溶血;真空采血提早拔出采血管、采血后未能及時搖勻、采血順序錯誤、在打點滴的胳膊肘處采血,抽血部位經消毒未干就開始采血等不規范的操作,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導致“假陰性、假陽性”的發生。如血液標本沒有完全抗凝就開始離心,使纖維蛋白殘留在孔板上,造成“假陽性”,或者標本采集后、分離時被細菌感染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采完血后,血液標本保存不當,如放置時間過長,采血后應及時送檢,不能及時送檢的標本應放置在低溫下冷藏,儲存時間也不宜過長,不得超過兩天,以免滋生細菌;抽血量過多或過少不符合要求。因此科室或醫院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經常參加學術研討會等,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醫護人員一定要熟悉操作流程,了解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經常學習專業知識,多聽多看,尤其是在實習或剛參加工作時,不要過于緊張,以免造成工作失誤。

例一:小李是一名剛實習的護士,被分配到了血液采集部門,在實習期的某一天,一位患者來采血化驗血常規,這位患者的靜脈血管很細,不好扎針,小李給患者采血時,由于血液不暢通,進針部位也有些淺,小李便晃動針尖部位,想使血液流通的快一些,在采血完成后,血液標本被送到了化驗室進行化驗,在化驗時,醫生發生標本出現了溶血現象,怕影響血液檢查的結果,便找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請患者再重新抽取血液標本,小李也了解到是自己的采血操作不當而引起,也向患者誠懇的致歉,患者也表示理解小李,重新抽取了血液標本進行了化驗。

2 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烈

在采血時,采血人員要核實患者的信息,不要貼錯標簽或留錯標本,在標本運送交接時,做好記錄,對檢測儀器要進行消毒,定期維修,如果有問題要及時處理,設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做到有責任心,要細心,科室內部要經常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提高檢查的準確性。

例二:王女士今年50歲,平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但常年進行藥物治療,病情一直很穩定,在一個月前,王女士來到醫院進行體檢,在檢查完其他項目,來到采血處采血,隨后便在休息廳等待血液檢查結果,一個小時后,王女士取來了化驗結果,上面顯示王女士疑似患有肝癌,建議做進一步檢查,王女士當即心臟病發作,被送進了急救室,待王女士女兒來了以后,對主治醫生說,王女士每年都會來醫院做體檢,雖然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但是肝臟卻沒有檢查出任何異常,怎么會就成了肝癌了呢?醫生建議再做一次詳細的檢查,經再次檢查后,王女士的肝臟并沒有任何異常,王女士的家屬很困惑,便來到王女士血液檢查的化驗科室了解情況,經過科室調查發現,王女士的血液標本和另外一名患者的標本弄混了,本來血液標本上面的名字應該是別人的,結果貼上了王女士的信息,導致這一檢驗結果的失誤,王女士的家人要求追究其責任,醫院也作出了相應的回應。

三、患者檢驗前存在的問題

血常規檢查前要空腹,在前一晚8點后禁食,也不要吃油膩、高蛋白、纖維性、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以免影響檢查結果;檢查肝功能時應該空腹8小時,抽血前不要劇烈運動,不要服用藥物,以免導致結果有差異。

例三:高大爺的家里來了客人,高大爺便多喝了幾杯,在第二天來醫院檢查血常規時發現血小板異常,高大爺說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啊,醫生解釋到,一種是身體自身產生的問題,其次就是與檢查前的飲食或睡眠、情緒、過度勞累有關,高大爺說昨晚喝了一些酒,吃的火鍋,醫生說那明天再重新驗一次血,今天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要喝酒,早點休息,待高大爺第二次化驗血常規后,化驗結果無明顯異常。

因此為了保證血液檢查的準確性,需要患者及其醫護人員共同配合,從而給臨床醫生提供準確的有效信息。

猜你喜歡
王女士化驗血常規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煤質化驗中減少誤差途徑和方法
血常規解讀
貼心的“健康日歷”
鐵礦石化驗質量控制對策分析
鐵礦石粒度與化驗環節的關系探討
追尾
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意義
煤質化驗中誤差的控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