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尋樂
——演奏家張帆采訪錄

2020-05-20 02:57文|
嶺南音樂 2020年2期
關鍵詞:張帆竹笛敦煌

文|

張帆,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竹笛協會副會長、廣東青年聯合會藝術委員會理事。

2000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在笛簫演奏藝術上,以全面而嫻熟的演奏技巧、純正華美的音色、豐富的藝術思維、形成了對不同內容、格調的曲目有多姿多彩的表現。曾任文化部“文華杯”全國民族器樂大賽評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視器樂大賽”評委。

主持省級項目《構建廣東音樂“五架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和實踐》、《竹笛八孔笛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和實踐》《敦煌音樂的創作與表演》省級科研項目。著有《笛曲三五七的婺劇淵源》《笛子改良研究綜述》《笛子改革歷史綜述》《楚辭后奏曲的藝術內涵與特色探析》等論文。灌錄了《笛韻》《張帆竹笛》《色空流幻》《天路禪宗》等數張笛子專輯CD唱片。

如何在舞臺上展現笛簫純正華美的音色,如何向觀眾傳達別具匠心的藝術思維,是身為演奏家的張帆幾十年來所力耕之事;而轉身走向幕后,他是一名音樂學院的竹笛專業教授。多重身份的來回變換并未使其拋下對深掘傳統文化藝術的執著,反而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任重道遠。張帆通過多年對敦煌音樂文化的探索與實踐,其以音樂為媒介,使“陸地絲路”與“海上絲路”緊密相連,并以富有現實意義的現代詮釋方式呈現于眾,為促使觀眾的音樂審美從“了解國樂”邁向“品味國樂”的轉變而不遺余力。在此期間,張帆接受了筆者的專訪,向筆者講述了其對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對音樂獨到的見解。

劉麗娜(以下簡稱“劉”):張老師,您好!據我所知,您既是竹笛演奏家也是竹笛專業的教授,那您對竹笛肯定十分了解??梢詾槲抑v解竹笛南北方的演奏風格及演奏手法處理的差異嗎?

張帆(以下簡稱“張”):竹笛的流派主要有“南”“北”兩大流派。南派的樂曲在演奏風格細膩委婉;北派則以熱情粗獷的藝術風格見長。在音色的類比方面,北方高亢雄厚,如大雁行空;南派清亮飄逸,如小橋流水。傳統民間樂器在其傳承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地方性演奏技巧,是樂曲表現地方色彩最直接、最鮮明的、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北方笛曲常用的演奏技巧有花舌音、厲音、垛音、頓音、抹音等;而南方曲笛常用的演奏技巧則是墊音、打音、氣顫音、泛音等。二者截然不同,這或許是“長城”與“小橋”不同的魅力所在。

劉:那相對于西方音樂,我們東方音樂的抒發更注重些什么呢?

張:相比于強調節奏與恢弘氣勢的西方音樂,東方的音樂表達是內秀的、低調的、隱喻的?!耙魯鄽獠粩?、氣斷音不斷”的留白,就產生了東方音樂最迷人的“韻”。例如《陽關三疊》這首曲子就是對“氣韻”運用和把握的范例,更能讓人從中窺探中國傳統藝術在是與不是之間,求其趣味的美學。

劉:是的,民樂背后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現如今它也呈現出難以滿足現代人審美需求的趨勢。那么,民樂是不是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跟上當代人的審美水平,究竟該如何創新?

張:例如我演奏香港著名作曲家羅永暉老師創作的《孤花一夜》《沙浪引》《清音寫意》等作品,就是以簫、中阮、古箏、豎琴這幾種樂器即興合奏的方式呈現的,通過我和各位演奏家對不同樂器的演繹,直接轉化為音樂上的呼應與融合。這大膽新穎的即興合奏,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音樂的表現能力,可以將獨有的演奏個性及豐富的理念得以充分展現。與不同類型、不同音樂文化的樂器相互碰撞,這些也都是民樂在其發展進程中的創新。

劉:那您對簫曲《大漠孤煙》這首曲子的表達意境和演奏技巧有什么看法呢?

張:這首作品是以獨奏的形式,展現歷史的厚重與人性的孤寂。我曾受邀遠赴敦煌,置身于“一輪圓日半邊天”的靜謐以及“大漠孤煙直”的空濛之中,唯有不遠處峰火臺燃起的濃煙分外醒目。聽戚風狼煙馬嘶獸哀之聲、嘆大漠孤煙英雄悲歌之境、訴西出陽關夢尋千古之情;思緒聯翩,似乎那消逝的樓蘭古國的昔日繁華就在眼前,因而創作了這首簫曲。那么如何表達這首曲子的意境,首先在于演奏者對氣韻的把握,這是需要一種厚度,并能在氣息與氣息之間的自然銜接;其次便是演奏者如何處理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關系。當然,如何從復雜的技巧中脫離,回歸到音樂本身,那就是樂人一生的命題。

劉:可以談談您對學生們更為注重的方面是什么呢?

張:比如在招生方面,個人認為,像我們的招考,是面向年齡段最小的藝術生培養。在不能與考生直接接觸的前提下,只能通過十分鐘左右的舞臺表現來判斷學生能力。所以考生所具備的音樂素養能否及時顯現其閃光點、能否吸引評委眼球、能否滿足高品質音樂院校的人才輸送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除了錯音、斷音上的表面瑕疵,其內在是否具有音樂的靈氣更是我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其他甄選規則也會適當均衡當前的市場需求,比方說表演者的綜合能力,能否滿足觀眾對音樂美感的視聽雙重需求等。這是我對學生們的基本要求。但遴選只是第一步,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以前我的老師在教導我們時,灌輸的最大理念是“懂得做人”。這不但是人生課題,同樣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心理狀態是可以通過其演奏顯現出來的。

劉:這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那您對音樂的初心是什么呢?您想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是什么?

張:能吸引、培養聽眾,實現音樂普及,這都是我最初的愿景。但觀眾肯定不止步于現有的、表面的滿足感。所以我想要通過音樂會的形式,讓樂迷們深度感受音樂,學會如何欣賞音樂,如何運用音樂修身養性,而非附庸風雅、盲目跟風。近幾年我搞的音樂會是以“海上絲綢與陸路古道”為主線,整體的音樂風格從豐富華麗逐步趨于平靜,意在“簫笛曲終破,繁華落為空”。這是一種萬物皆空、人心歸一的方式,畢竟音樂的最終目的,同樣也是最初目的,應是回應聽眾的本心、回歸作曲者的初心。

劉:據我所知您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于2017年成功申報廣東高校省級特色創新類項目(人文社科)《絲綢之路-敦煌傳統音樂(舞蹈)文化內涵的觀察思考及實踐探索》,現在是否有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

張:該項目自建設以來,已經取得不錯的進展,且有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政府、敦煌文化弘揚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項目組多次受邀參與甘肅敦煌研究院主辦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研討會。并在我們赴敦煌考察期間,有幸受到實地講解的優質待遇,獲得了在莫高窟音樂舞蹈方面的珍貴資料,使得項目組成員對敦煌歷史文化和音樂文化有了極為深刻的認識。通過多次交流與合作,項目組現與甘肅敦煌政府、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良好溝通與互動的聯系網,為開展項目建設基礎的藝術理論研究與實踐添磚加瓦。

其次,在校內領導與專家對項目組關心與指導下,我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專業優越的藝術實踐環境資源,如民樂專用排練廳、沙河音樂廳、大學城校區音樂廳等藝術實踐場地,和星海音樂學院的藝術實踐活動,如每年舉辦的星海音樂“家”音樂季等,優越的基礎條件已基本滿足項目組開展藝術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需求,為開展項目建設基礎的藝術理論研究與實踐夯實基礎?,F項目組已舉辦多場音樂會等藝術實踐活動,如《絲路·敦煌印象——張帆(笛簫)與他的朋友們》《大漠孤煙——絲路之路音樂感悟》等音樂會,歸納總結了此類音樂風格與其形式的構成,完善了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現代電子音樂相結合的創新呈現方式。

此外,項目組還同市場保持緊密對接,建立長效互動機制——在專業課程中始終堅持貫徹這一理念,開設不同類型的實踐類課程,同時與廣州市及全省各大城市音樂廳及藝術中心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共建合作基地、教學實踐基地,把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與實踐中,為廣東建設文化大省、強省提供了最好的國際音樂交流平臺、品牌。

整體來看,項目在演奏、創作、理論、教學四位一體的創新型教研模式總布局下,大力進行了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合理降低藝術實踐成本,提高藝術實踐質量。將音樂學科體系中獨立發展的專業,如中國樂器演奏與現代電子音樂演奏、西洋樂器等,進行整合以適應新的藝術實踐模式的課程體系與舞臺演奏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藝術的同時,我們還融合國內各民族和國外舞蹈文化,在重奏、組合、中西樂器結合等多元形式的探索和藝術實踐中,形成一套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藝術體系。比如,近兩年從三張音樂專輯的創作、專輯的錄制出版以及兩場專題音樂會演出的效果來看,已取得較好的社會影響。同時為了在專業課程中貫徹這一理念,我們準備開設不同類型的實踐類課程做好前期準備,同時與廣州市及全省各大城市音樂廳及藝術中心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共建合作基地、教學實踐基地,把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與實踐中。

我們希望對絲綢之路,尤其是敦煌的悠久歷史文化與豐富藝術形式的深刻認識,能加強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內涵的深度了解,以當代藝術思維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的音樂創作。此外,如何把海上絲路與陸地絲路音樂文化進行跨時空、跨地域的對接是項目組未來還需繼續努力的方向,并將音樂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人類文化命運的開拓緊密聯系,發揮“活化石”的實際作用,真正做到“活態傳承”。

劉:是的,正所謂“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構建具有中華特色、風格、氣魄、神韻的中國音樂,這是當代音樂人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職責。愿您和您的項目能賦予中國傳統音樂以新的魂靈,奏出時代精神,力爭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譜寫新的國樂華章。非常感謝張老師抽出時間和我交流!

猜你喜歡
張帆竹笛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My Mother
亮麗的敦煌
我的堅守
絕世敦煌
可疑的家訪
他只是被蜇了一下
來去無蹤影
狡猾的串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