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的思考

2020-05-25 03:00李白
中國市場 2020年13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李白

[摘 要]對于目前日益嚴重的“鄉村病”問題,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發展戰略的落實既可以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從根源處解決“三農”問題,為建成全面小康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文中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進行了簡要論述,同時也探討了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維度,對于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共進與發展給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供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市化;融合思考

1 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之后,“三農”問題也開始有了新的戰略方案,“新農村”建設工作也獲得了新的突破。按照新時期的發展情況來看,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鄉村產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前提——各類資源的整合、現有產業的建設工作、鄉村經濟轉型和改善收入水平;二是生態宜居是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前提,在優化鄉村環境、構建綠色產業的同時構建一條完善的綠色產業鏈,為實現低碳環保生活提供保障;三是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在轉變傳統思想的同時構建一個全新的和諧環境,提高鄉村振興的綜合實力。通過對這幾個部分內容的落實,就可以順利地把鄉村構建成為美好、幸福的新鄉村。

2 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維度

新型城市化理念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被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所具備的特點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落實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一體的目標;通過各類產業的良性互動實現節約資源的目的;構建出一個良好宜居的生態環境,以此來與農村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新型城市化從邏輯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把它理解為傳統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且鄉村振興與城市建設這兩個理念擁有明顯的交叉性,而且新型城市化建設工作中更加重視城市與農村經濟的共同發展。相較于傳統的城市發展理念,新型的城市化理念是以農民利益為核心,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而不是把人口城市化就可以了。在各類產業、居住環境以及各類基礎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下,新時期的城市化進程也得到了質的提高,不僅實現了城市與鄉村共榮共建的目的,還達到了“城鄉無差別發展”的目標,為城市化發展確立了新的維度。

3 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共進策略

3.1 城鄉共建理念下的共同發展

在通常情況下,鄉村產業化發展中并非只有農業產業,還涉及了其他的產業(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由于國內的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由于各種客觀的原因,只能夠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較慢。雖然國內的鄉鎮企業也經歷過一次高速發展,但國內經濟發展政策的變化和調控導致鄉村中的第二產業所具備的優勢逐漸消失,產業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小,就算是第一產業的范圍擴大到了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業,也只能因產地問題而被局限在鄉村范圍內。如果要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最為重要的就是從鄉村生產力的解放工作開始做起,具備足夠的鄉村生產力才能夠保障鄉村產業的順利發展。眾所周知,產業本身就是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鄉村產業是否得以順利發展與農村整體的經濟結構、農村的科技水平以及市場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鄉村產業的發展不但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情況,而且還可以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設的腳步。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產業城市化的推行可以加快新型城市化的推進速度,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即時性的調整,運用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產業城市化的延展性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腳步。一是產業城市化。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就應重視產業城市化建設,這樣才能夠對鄉村產業結構起到優化的作用,提升農村非農產值所占的比值;二是產業城市化建設目標的實現要依托各種先進的技術水平,只有發揮出科學技術的力量才能夠提高農村產業機械化的發展目標;三是新型城市化建設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鄉村經濟建設中,既可以提高廣大農戶的經濟效益,還能夠為農村經濟提供更多的發展途徑。

3.2 基于城鄉融合理念構建生態宜居環境

生態宜居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還是加快新型城市建設的基礎。綠色城市的定義給當前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基建質量要求,并確立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品質標準。生態宜居環境的構建還是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內在需要:首先,按照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可以了解到,我國的農村地區特別是處在城市周邊、附近的地區為我國新型城市生態宜居給予了綠色生存空間和綠色生態的支持;其次,通過人工環境的整體結構來看,生態宜居不僅關系到鄉村戰略發展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同時也和農村經濟的消費理念有著重要的聯系,所以在堅持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進行關注,從而順利落實綠色城市化建設工作;最后,以現階段國內的社會環境可以看出生態宜居代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從某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生活的一種硬性追求。好的生態文化可以培養并提高廣大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并構建出一個良好和諧的綠色生活圈,對于實現綠色城市化、提高鄉村生活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綠色城市化工作的落實也給鄉村生態宜居帶來了重要的保障。在目前國內的生態文明發展情況下,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村地區都開始建設各種功能的綠色城市化發展目標,如綠色生活區、綠色道路等。綠色城市化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滲透,鄉村振興戰略也開始向著“生態宜居”方向前進,這和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這種帶有綠色環保理念的建設方式既能夠為鄉村生態宜居環境帶來保障,也能夠為鄉村的民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綠色城市化建設強調各類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源的節約,重視生活環境工程建設工作、居民的生活理念是以低碳環保為主,也就是說自然生態環境的優劣早就成為了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標準,在這樣的標準下新型城市化建設也可以在自身得到發展的同時,兼顧到鄉村振興戰略,優化鄉村的生活環境、鄉村飲用水的安全、各類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的無害處理、實現信息化全面覆蓋的鄉村宜居環境。此外,在綠色城市化的建設過程中對于民生基礎相關的公共服務設備推行均等化策略,這樣既不會給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造成負擔,同時也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為構建和諧、發展、宜居的社會環境做好充分的準備。

3.3 基于城鄉合作的互惠模式

城鄉雙向合作互惠模式的落實,不但為城市和鄉村居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還能夠提高民生經濟,在與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深入合作的同時,實現城市共建的戰略發展目標。一方面,依據現階段國內的城鄉共建情況來看,目前鄉村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除了擁有區位獨特之外,還包括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人才數量,各類產品的穩定供應鏈,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穩定、安全、高效的經商氛圍等,這些優勢的存在可以加快新型城市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共建腳步。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建設是為整個地區的經濟帶來了明顯的創新和優化,按照縣鎮共進的思維模式加快鄉村的振興速度。在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戰略耦合中,通過共創全新發展契機、共享雙方的公共產品以及便民服務等方式,并做好各個行業的產業鏈之間的對接、自然生態環境的共建等。另一方面,對于縣、鎮地區的經濟建設和地方發展工作予以重視,特別是一些關于民生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類設施的建設,這樣才能夠為構建出一個宜居城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利用產業集聚的發展理念把人力資源、資金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整合,提高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效率性和競爭性,對各個鄉、鎮的綜合服務功能進行完善和加強。把縣級經濟和鄉村經濟進行全面融合,通過資本投入的方式來加大城市經濟的建設力度,除了要做好各個部門之間的承接工作外,還要把疏解工作的外溢效果發揮出來,形成一個完善、集中的生活圈,為廣大農民的生產與生活提供完善、健全的配套設備,把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市化建設目標進行深入融合,不斷地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各項差距,構建出一個具有“以城帶村”“城村共進”特點的全新格局?;蛘叱闪⒁粋€獨立的研究小組到國內的一些典型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了解,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為合理的城鄉共建發展方式。

4 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市化建設工作是一個統一化的整體,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不是為了加快城市化的腳步,而是把城市建設和農村發展進行共同化發展。按照我國國情來看,當前國內城市化發展進程的腳步開始逐漸加快,初步統計已經達到了68%。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鄉村人口開始大量流入城市,給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農村的常住人口約有7億,所以只要堅持科學、正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市化建設思想,就能夠為國家發展質量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群元, 宋玉祥, 張平宇,等.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面臨的城市化問題與對策[J]. 城市規劃學刊, 2004(2):47-51.

[2]華晶, 金潔穎. 鄉村振興戰略下縣域經濟發展新態勢——以哈爾濱為例[J]. 現代商貿工業, 2018,39(20):8-9.

[3]王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 神州, 2018(8):254.

[4]劉忱. 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文化復興[J]. 中國領導科學, 2018(2).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改革四十年的演變軌跡及其新時代新征程
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及舉措
新農村呼喚更多的知識型“新農人”
鄉村振興戰略中傳統民居的保護與開發
哪些農村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