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文化館建設中慕課的應用分析

2020-05-26 12:03慧慧
參花(上) 2020年6期
關鍵詞:數字文化館慕課

摘要:基于慕課的主要特點,本文主要分析慕課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中的優勢與作用,提出在數字文化館建設中引入慕課,以提高全民藝術普及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慕課 全民藝術普及 數字文化館

慕課,其英文縮寫為MOOC,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直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近年來,慕課在國際、國內的教育行業方興未艾。2018年,微軟一次面向全球的軟件慕課,吸引了各個國家超過10萬名軟件工程師共同聆聽。國內也出現了“慕課網”這樣專注于慕課的網站和公司。通過線上教學的模式,慕課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其線上承載量也遠超傳統線下教學的容量。因此,這種便捷、開放、大容量的特點,使慕課可以應用于各級文化館數字館建設中,為公眾的藝術普及教育貢獻力量。

一、數字文化館建設需要慕課

當前,從文化和旅游部到各省市文旅廳(局),以及各級文化館都普遍認可這樣的概念,文化館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全民藝術普及。同時,文化館的數字館建設也成為各級文化館的主要工作之一,兩者疊加,使慕課進入了文化館視野,為全民藝術普及貢獻力量成為可能與必然。同時,慕課自身的互聯網屬性、免費開發以及大規模的用戶數量也適應這種需求。

(一)慕課可以整合優質資源,形成全民共享

目前無論是部分文化館推出的慕課課程,或者互聯網上成熟的慕課網站,基本都是免費開放的。用戶只需要完成實名注冊,即可開始學習使用。借助互聯網的便捷性,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用戶隨處可學、隨時可學,甚至通過回放,可以重復學習某一課程?;ヂ摼W的特性在于填平了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之間公眾的信息鴻溝。無論是東部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群眾,無論是白領精英或者是普通勞動階層,都能在線學習同一課程。這一特性,為公眾借助慕課線上學習廣泛參與創造了便利條件,藝術普及惠及全體公眾成為現實可能。

同時,仔細觀察網上成熟的慕課平臺以及多個文化館自建或者通過社會采購所獲得并對公眾開放的慕課課程,其中門類眾多。其中,既有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獨具地方特色的慕課資源,也不乏社會化公司所建設的名家講堂類型的慕課資源,眾多藝術門類的知名藝術家出現在慕課資源中,大大豐富了各級文化館的資源種類,提升了資源質量,形成了全網、全社會的資源整合。

(二)慕課的引進,使群眾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

慕課作為新興的在線學習方式,使參與公眾不再受學習內容、進度、起點、目標、要求等束縛。參與群眾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文化藝術基礎、時間以及接受能力來自行確定學習進度,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自主化的學習無疑可以提高學習熱情、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

傳統的課堂教學,側重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但受教室場地、授課時間等限制。網絡的視頻教學側重于傳播的便捷性和廣泛性,忽視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而慕課可以兩者兼具,通過完成作業、答疑解惑等形成教與學之間的線上交流。

(三)碎片化教學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的普及率

應當說,當今的慕課教學,大部分使用了微課堂的學習,學習時長在5~30分鐘左右。課程主題、教學單元、教學時長突出了“微”與“短”。這種傾向,無疑與互聯網更傾向于碎片化時間使用這一規律相吻合。據統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公眾越來越傾向于碎片化時間的使用。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接入設備成了主流,手機網民成了網民的主體。公眾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等待或乘坐公共交通、茶余飯后、工作間隙等碎片化時間瀏覽新聞、觀看短視頻以及參與網絡課程。這也是近幾年微視頻網站火爆異常的主要因素。而慕課恰恰能滿足此種需求。

利用慕課這種形式,邊遠地區的群眾可以享受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優秀文化藝術教學資源,以往受到時間、場地限制,無法參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群眾,特別是中青年人能夠參與文化館所提供的藝術普及培訓,這無疑將大大提高全民藝術普及的覆蓋面。

(四)慕課的引進,有利于文化館人改變思路,提升業務素質

慕課是一種全新的培訓形式。它所具有的開放、短小等特性,使得慕課教學與傳統教學具有很大不同。文化館的業務干部,以往更善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但如何使慕課更具趣味性,如何適應網絡參與者的需求,還是一個新的課題。

以慕課為代表的網絡教學,將群眾作為主體,讓他們真正有了自主選擇權。選課程、選教師以及課后的評估、反饋、考試等過程層層遞進,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作為學習內容的提供者,必須考慮課程的優化、增加學習趣味,才能保證學習的一貫性。這些無疑會提高授課質量,增強藝術普及的有效性。

二、應用慕課在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中的幾點對策

(一)努力開發新課程,滿足公眾的需求

以往文化館組織的藝術普及活動中,受到授課時間的限制,老年人、少年兒童參與較多,而中青年參與較少。而以慕課為代表的網絡教學,由于中青年的網絡知識、技能相對熟練,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頻度高于老人、兒童,因此,將會成為慕課的主要使用群體。中青年的審美與老年群體有著明顯的審美代溝,以往文化館較為熟悉的廣場舞、合唱、戲曲等藝術形式在中青年群體中的吸引力并不強。相反,青年群體喜歡的街舞、流行音樂等卻是文化館的短板。因此,慕課的設計、開發應當充分考慮未來使用群體的審美特性。同時,慕課的平臺界面、AI設計、模塊構成也應當充分考慮互聯網、特別是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設備的特性。

此外,慕課的應用還應當充分考慮全民藝術普及的特點。藝術普及性培訓,往往是以啟發興趣、教授基本技能為主體,比較高階的技能技法并不是普及教育的重點。因此,慕課的內容要求通俗易懂,要有著較強的趣味性、較高的可視性。在授課形式上力爭做到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筆者認為,慕課應當遵循“短”“小”“淺”“精”“趣”的原則,也即時間短、占用內存小、知識淺、畫面精、內容有趣的原則。

(二)引入社會專業機構的參與,開發高效的慕課平臺

慕課的制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課程的選擇、教案的編寫、教師的聘請、平臺的開發、產品的推廣都需要相關專業團隊完成。所有這些專業技術人員,都是文化館系統所缺乏的。只有與社會機構、專業公司合作才能解決慕課的生產問題。從慕課使用較為成熟的教育系統來看,其使用的慕課大部分為專業公司制作完成。文化館應當參考這一成熟體制,與社會公司合作。文化館可以充當慕課的發起者,選定慕課內容,交由專業公司制作,或者文化館直接作為購買方,購買成品慕課。在這一過程中,文化館的角色實際相當于甲方,可以充分行使選擇權、質量監督權,有利于高質量慕課的生產。

同時,文化館還應與系統內的兄弟單位合作,如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藝術院校,借助這些專業力量,來開拓慕課制作視野、提高慕課質量。各級文化館之間加強交流,在慕課生產過程中,錯位發展,避免重復選題,而已經完成的優質慕課資源更應共享共用。

慕課不僅是生產過程,還包含著后續的推廣過程。在這一方面,文化館更應發揮省、市、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及村居文化室這樣的五級體系,上級負責開發制作,基層負責推廣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將慕課的效能發揮最大。

(三)尊重藝術教育規律,規避慕課的短板

全民藝術普及教育,包括藝術知識普及、欣賞普及、技能普及等多個方面。其中的知識普及、欣賞普及是慕課能夠發揮作用的主要戰場。這種以了解、熟悉為主要目的的普及教育,恰好符合慕課開放性、知識型的教育特點。但還應看到,藝術教育培訓中的技能教育,還是更多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例如器樂學習、舞蹈學習、聲樂學習、書法學習等等,單單依靠視頻課程以及課后作業的網絡傳送是無法完成教師的技能傳授的,音準、步伐、體態、氣韻等等無法通過慕課來讓學員完全理解、正確掌握。這是藝術培訓工作的客觀規律。因此,應當嘗試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結合,文化館的業務干部應當起到線下輔導、課程答疑、親身示范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慕課的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效果。

三、結語

全民藝術普及是各級文化館的主要工作任務,而引入慕課這一新的、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必將大幅度提高藝術普及教育的廣泛性和有效性,也為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提供有效嘗試。

參考文獻:

[1]閻秋娟.國內慕課研究進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1).

(作者簡介:慧慧,女,本科,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

猜你喜歡
數字文化館慕課
新時期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進路
讓文化館插上“互聯網 +”的翅膀
“文化云”與數字文化館建設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慕課環境下的學習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