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生成路徑研究

2020-05-26 16:49玄美玲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關鍵詞: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

玄美玲

摘要:大學生群體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心理、角色和行為等方面發生的轉變是學生“獲得感”的主要生成路徑和重要考察因素。研究高校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獲得感”,不僅能厘清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況及政治觸覺狀況,還能檢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真正有所獲得,才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從而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化于群,為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搭建穩固的思想理論基礎和堅定正確的政治導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生成路徑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一代。在這一時期,青年的生理和心理都還未定型,正處在“拔節孕穗期”,因而黨和國家以及教育部門更要高度重視青年大學生思想方面的健康發展。在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培養一代代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保障,而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有無實效性的重要標準就是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

“獲得感”通常是指人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感知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關于物質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一種滿足感和知足感。大學生在思政課上的“獲得感”不僅能夠使他們收獲一定的文化知識,還促使其知曉當前主流價值觀念、并從中體驗到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在此過程中不斷增強的社會認同感。本文基于實踐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心理轉變、角色轉變以及行為轉變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來闡述學生在思政理論課上的“獲得感”是如何生成和體現的。

一、心理轉變:由“排斥”到“接納”

首先,對學科背景和生源結構的劃分使得理工科學生包括部分文科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帶有一定的誤解,從而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抵觸和逆反心理,學生在思政課上的表現和態度就是內在心理的外在顯現。這種教育模式一定程度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對象,將理科類的學生拒之課程之外,造成了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誤解。加之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心理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波動和影響,使得學生形成了“被排斥”的感受,從而對思政課產生了逆反和抵觸心理。心理動機是引起個體行為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學生在思政課上的心理改變是一種內在-正向的動機,這種發自內心的心理變化,是驅使學生做出積極行為的動力,也容易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參與感和價值感。只有保證思政課對于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能使學生對思政課的看法發生改變,隨后從心理上的“排斥”到逐漸“接納”思政課。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排斥心理的客觀現實因素主要是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時空背景轉換下的群體思想革新以及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

此外,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發生了深度革新,也是造成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排斥心理的因素之一。當代大學生的構成主要是90后和00后兩大群體,受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眾多因素的影響,該群體特點所表現的追求個性化、追求自由和革新的行為態度對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重要影響?!?0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物質生活比較富裕,因此,在他們的人生規劃中,較少關注物質,更注重個體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實現。[1]青年學生普遍接受并形成了互聯網思維,其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與70后、80后的青年有較大差異,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出現了不能更全面覆蓋、不能更有效引導的瓶頸。[2]因此,當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內容出現在思政課堂上,勢必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思政課心理上發生的轉變,受當代大學生群體性格特點的影響,學生們對于思政課教師的課上表現不再像以往進行隨意評分,而是趨于主動性地去提出自己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困境之一,就在于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有所差別,它不僅作為一種知識傳播于學生之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價值引導,作為一種價值引導,它要求我們通過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對各種融于無形的理論思潮與思想、見于有形的社會現實與現狀給予及時敏銳的回應與正確的價值引領。[3]在充分了解到當代大學生群體特點,客觀地認識到年齡和時代不同所帶來的思想差異后,思政課教師不斷努力去接觸新知識、應用新科技,在大數據網絡時代背景下通過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授課方式,將網絡技術適當融入進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上,打造精品的思政課內容,以新型的教學形式拉近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的距離。成功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屏幕”重新拉回到“投影屏幕”。這種注意力的轉變是學生群體對于思政課心理改變的直接和有效體現。

學生從心理主動"接納"的行為在以往思政課上是鮮于見到的,這種心理上的轉變意味著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真實體驗到了“獲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內化與外化的前提基礎。學生心理的轉變也從側面體現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進步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角色轉變:由“被動”到“主動”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者根據時代背景的變化而制定和實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綱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革故鼎新,使得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心理發生了從“排斥”到“接納”的改變,這種心理上的改變會促進大學生對自己的身份角色發生認知上的變化。由"被動"到"主動"的課堂角色轉變反映出了學生思想政治課上的“獲得感”,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奠定了穩固基礎。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的價值取向非常重要,甚至對未來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具有決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系好青年人生的“第一??圩印?,“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4]青年要通過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躬身力行。黨中央關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有效地推進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有力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上行下效,為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的課堂角色轉變提供了加速劑。

思想政治理論要“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困惑,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礎,針對這些思想困惑進行教學,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5]在現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不同專業學生特點有的放矢,不斷下大力氣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教師與學生通過共同努力已經打破了傳統的“你講我聽”的主體教學模式,正在朝向“你來我往”的雙向互動模式發展。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大多采用專題授課方式,這種專題教學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通過結合社會熱點話題或者學科性質來進行講解。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秉承著與時俱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通過專題討論的方式激發不同專業學生的熱烈討論,這樣的課堂教學會使教師和學生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互動課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課堂積極性,打破了以往提問模式的思政課堂,而且學生在課上的主動性會激發學生群體的主動性,因為同輩群體之間的思想更容易發生碰撞的火花,且學生之間的交流氛圍更輕松,沒有與老師交流的壓迫感。

三、行為轉變:由“他化”到“化他”

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上的心理、角色的轉變勢必會影響青年學生個體的行為發生轉變。從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體單向灌輸模式的課堂行為和授課方式,到同輩群體之間的無形之間的“同化”、有意識地主動“化他”這種行為的轉變是對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實證。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針對性的課程,擔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而高校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獲得感”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指標?!稗k好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和育人的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的導向作用,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捍衛高校思想輿論陣地?!盵6]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主要渠道,通過開設思政理論一系列課程能夠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引導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去認識現實世界中的客觀存在和解決當前社會中的實際問題;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培養和輸送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接班人。黨和中央一直強調不僅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好,還要理直氣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是實現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主力軍,只有青年形成與國家意識形態一致的的思想,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良好的思想楷模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是營造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重要途徑。通過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時而變所做出的努力,賦予了思政課教學內容更多具有時代特征的活力因素。面對豐富夯實的思政課內容,學生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當其看到新奇的教學內容或者關于傳統思政課的固化思維被打破時,個體會下意識地和身邊的同輩群體去分享并進行評價討論,這種“同化”方式加快了新時代思政課在同輩群體之間的傳播,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走進了大學生日常生活。此外,在"同化"的過程中,青年學生也存在著一種主動的"化他"行為,這種被動的從"他化"到主動的"化他"是青年大學生群體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有力表明。在同輩群體之間的傳播,使思想品德知識內化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意識,進而通過思想品德意識的導向作用外化為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

結語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7]無論是在價值觀的內在生成發展邏輯還是思想成長規律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是培育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鈣。只有真正了解和深入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獲得思想上的進步、和正確的政治導向,才能有意識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化于群。通過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心理、課堂角色以及行為三方面的轉變,不僅能夠探析這一群體在思政課上的“獲得感”以及“滿意度”,還能對未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設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2] 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思想理論教育》2018年第10期.

[3] 白潔:《互聯網思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年第1期.

[4] 馮培:《學生獲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的要義》,《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第11期.

[5]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

[6] 艾四林,康沛竹:《守正出新,在改進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年第3期.

[7] 董洪亮:《習近平就高校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人民日報》2014年12月30日.

[8] 《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

猜你喜歡
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
“獲得感”大盤點,你的2016有收獲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洛陽老城:群眾“獲得感”的黨建元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