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通向遠方的天梯

2020-05-26 21:56李欣龍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關鍵詞:創作手法

李欣龍

摘要: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充滿藏族當地民族特色,展現出當地人無時無刻不存在于心中的信仰。藏族民歌與帶有宗教色彩的音樂完美結合,震撼人心的大遠景與刻畫細節的特寫的巧妙運用,登山學校里青年們的熱情洋溢與登山時家人、隊友的擔心,共同搭建了這條人類通往自然的天梯。

關鍵詞:紀實電影;創作手法;人文信仰

世界最高峰的腳下,有這樣一群少年:他們的使命,是用青春和生命搭一條天梯,這條天梯拓展高處和遠方,讓人們進一步看清楚前進還是下撤。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組成了這部平淡卻又令人感動的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

一、影片簡要概況

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由蕭寒、梁君健執導,它的名字來自于藏民們畫在青藏高原巖壁上的白色小梯子,當地人稱之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靈魂通往圣地,而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們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將8848米當成旅行的終點,但對他們而言,這只是起點與成年禮。

整部紀錄片充滿了藏族當地的民族特色以及展現出當地人無時無刻不存在于心中的信仰,藏族民歌與帶有宗教色彩的音樂完美結合,震撼人心的大遠景與刻畫細節的特寫的巧妙運用,登山學校里青年們的熱情洋溢與登山時家人、隊友的擔心,共同搭建了這條人類通往自然的天梯。這部展現人類與自然的紀錄片,在帶給觀眾視聽盛宴的同時,更引發了社會對自身的靈魂拷問。

二、創作手法分析

(一)獨特的音樂配以登山時的自然環境音響,與畫面完美結合,使得每一個旋律都扣人心弦。

西藏是神圣境地的化身,而片中展現出的當地特色音樂更是為它增添了一抹異域色彩。影片開頭就以藏族民歌開始講述故事,渾厚的男低音配以藏族特色的旋律,把觀眾拉入了西藏故事中,使之產生情感共鳴。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影片中縈繞著真實的自然環境音響,從呼嘯的風聲中,觀眾可以感受到珠峰環境的惡劣;從登山鞋尖插入冰崖的刺耳聲中,觀眾可以感受到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從登頂后人們合影留念的拍照聲中,觀眾可以感受到挑戰自我后,取得成功的自豪。

影片結尾同樣以藏族民歌結束故事的講述,當青少年們完成自己的登山夢想、這些所謂的“客戶”成功登山后,悠揚的歌聲再次響起,首尾呼應,不僅僅是人們挑戰自己、征服自然的喜悅,更是人們心靈的一場凈化之旅;同時,配以固定延時拍攝的珠穆朗瑪峰的自然美景,從日出到日落再到星河遍布,影片也迎來了尾聲,讓觀眾不得不感慨自然力量的偉大,使人意猶未盡。

(二)喜馬拉雅山脈自然風景的大遠景和眾多登山細節的特寫完美結合,配以意蘊深刻的拍攝高度與角度,共同描繪出影片中人類與自然的宏幅畫卷。

作為第一次在珠峰海拔7000米以上高度進行特殊攝影、在6500米的前進營地完成航拍攝影的影片,片中的眾多航拍大遠景畫面令人難忘,珠穆朗瑪峰俯瞰如怒濤般的連綿雪山,登山者的背影在龐大雄偉的山峰下顯得格外渺小,使觀眾感受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奈以及渴望征服最高峰的決心;航拍俯拍燈火璀璨宛如魔幻國度的前進營地,黑暗中溫暖的燈光是登山者的希望,成為指引所有追夢人前進的方向。登山時一系列的特寫鏡頭動人心魄,近距離拍攝腳踩厚實沉重的登山鞋,邁著緩慢艱難的步伐,到達6500米前進營地時腳上磨的水泡、手上發紅的凍瘡,登山者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邁向夢想的最高處。

別出心裁的仰拍角度,配以“咔嚓咔嚓”插入冰崖的音響,不斷有冰渣掉在鏡頭上,聲畫合一帶給觀眾最強大的震撼感。登山前一天隊員們手里不斷轉動的佛珠,包里父母囑托帶的經幡;登山時老師在對講機收不到登山隊員信號緊張的表情,嘴里因不斷誦經而呼出的白色哈氣;成功登頂后人們開心的笑容,向隊友們邊擁抱邊說出“扎西德勒”,這一系列的特寫鏡頭,記錄下登山者們最真實的情感,使觀眾深切的感受到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信仰的虔誠。

(三)創作者的意圖并不只在于拍一部紀錄旅游風光的影片,對于珠峰奇觀的展示總是點到即止,把重心放在了展示人物命運、刻畫生存狀態上。

影片把焦點對準了一位從登山學校走上實習崗位,即將沖擊珠峰的導游身上,他帶領內地的游客克服了種種不便和障礙,終于登上了世界之巔,全面展示了這位藏族少年的渴望、彷徨和喜悅,這種人本的視角帶有濃重的國內獨立影像痕跡,卻是在電影市場上少見的精神。影片有著“極限電影”的眩目標簽,卻專注探討人心的真實,追求“神性”與反映“人性”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無疑是最大的亮點。人們總是一方面向往藏地的神圣,一方面又丟不掉心中的虛榮。

就像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里的僧人面對鏡頭說:“珠峰對于藏人來說是如此的神圣,因為相傳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曾經在這里修行,這是潔凈的無污染的圣地,本不該被外人打擾,但是沒想到現在卻成了都市人心中越來越熱衷的新時尚?!?這種反高潮的手法,類似的處理影片中還有好幾處:索多經歷千辛萬苦,成功登頂后卻抱怨“太累了,以后就算再讓我登頂也不想了”,以及結尾藏民祈福和婚紗攝影同置一個鏡頭,那些孩子們迷茫閃爍的眼神,和那篇“貪心”的作文……這是對追夢人的歌頌,也是對盲目追夢人的諷刺,它們透露出導演的態度,也讓影片變得意味十足。[1]

三、結束語

《喜馬拉雅天梯》作為一部紀錄電影無疑是優秀的,影片中對自然風景的展示,對登山者細節的刻畫,四十余段不重復、帶有藏族特色的背景音樂,以及對自然音響的真實流露,視聽的完美結合令人尋味。影片有著大量關于藏族宗教的素材,凈化、跪拜、誦經、祈禱,哪怕是在世界海拔最高寺廟絨布寺,都少了幾分人們印象中的莊嚴神圣和儀式感,它們都被以一種隱藏在日常生活細節的方式透露出來,對于藏民而言,這種信仰早已沁入日常,與吃飯喝水并無二異??傻搅送饨?,卻成了時尚和精神寄托。不是所有的旅行都能說走就走,無論是對夢想的追尋,還是對信仰的尊崇,這一切都值得人們深思,觸發靈魂最深處的拷問,找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參考文獻:

[1]虞曉. 《喜馬拉雅天梯》:登攀或是后撤,神山就在那里[N]. 中國電影報,2015-10-21(015).

[2]雷建軍,尹鴻,張同道,何蘇六,付夢然,陳露薇.《喜馬拉雅天梯》[J].當代電影,2015(12):30-37+201-202.

猜你喜歡
創作手法
中韓偶像劇創作手法比較及其啟示
印象主義鋼琴音樂風格探析
淺談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
舞蹈創作手法的運用與研究
試論動畫電影的聲音元素及創作手法
肖邦藝術歌曲的“悲情”體現
以《大協奏曲》為例分析施尼凱特作曲中背景與結構的創作手法
淺談遼劇武戲《三戰張月娥》之我飾演張月娥的切身體會與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