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田汽車營收數據存疑 寶沃品牌已成甩不掉的“包袱”

2020-05-28 09:44周月明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0年19期
關鍵詞:優車寶沃損益

周月明

長期以來,福田汽車一直依靠非經常損益來粉飾公司業績,若剔除這一因素影響,公司已經連續6年虧損。曾經被上市公司引以為傲的寶沃品牌在公司2019年轉手后,在兜兜轉轉下又被以低債方式收回,“吞金獸”的回歸讓公司再度面臨失血窘境。

回顧汽車行業2019年的年報可發現,很多A股上市車企的日子并不好過,有11家公司需要靠非經常損益來扭虧,而在這其中較為典型的是福田汽車。該公司已經連續6個年頭要靠非經常損益來“裝點門面”,若扣除這項收益,則福田汽車扣非后的凈利潤連續6年虧損。那么,福田汽車為何總是能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產生不小的非經常損益來為其彌補不佳的業績呢?

靠政府補助和售賣子公司彌補業績

單看福田汽車營收,2015年至2019年這幾個年份,除了2018年有所下滑之外,其余年份都還處于同比增長狀態,2017年時曾達到一個峰值,即517.1億元,同比增長11%;2018年、2019年時,則分別為410.5億元、469.7億元,均未趕超2017年營收。

然而,相對于營收還有所增長的情況,福田汽車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卻自2014年以來一直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處于虧損狀態,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令成本上升,比如新能源補貼標準下降令新能源汽車銷量降低,又比如某款車銷量減少銷售費用大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之后,扣非虧損額已經出現了大幅增長,分別虧損了8.3億元、41.8億元和16.14億元。若不是每年都存在6億~18億元的非經常損益的彌補,則福田汽車按照退市標準很可能早就已經退市了。

那么,福田汽車每年金額不少的非經常損益從何而來的呢?

《紅周刊》記者查看了自2014年以來福田汽車的年報,發現其非經常損益基本來源于兩部分:一是高額的政府補助,另一是其售賣子公司所得。2014至2019年,福田汽車獲政府補助金額達7.27億元、9.02億元、8.57億元、3.74億元、2.01億元和1.43億元,可以看出,自2017年之后,政府補助已經開始大幅縮減了,這顯然與國家新能源補貼標準下降有關。既然政府補助不再成為主要依靠來源,福田汽車2017年之后就開始從其他地方努力“擠出”錢來。

2017年,福田汽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突然增加了5.68億元,至于來源,公司并未在年報中做更多解釋。2018年,上市公司靠轉讓中車信融、商業保理這兩個子公司股權,獲得約4.07億元。到了2019年,福田汽車的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大增至18.39億元,雖然公司未在年報中對此項目做更多解釋,但應該是售賣重要子公司寶沃汽車所獲得的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年來,福田汽車的業績表現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起色,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原因所“絆住”。之前還能依靠大量的政府補助扭轉虧損,而一旦政府補貼大幅減少,則其就開始走上了“賣子求生”的道路。不過,這種方式能維持多久?是令人擔憂的,若此后福田汽車為了扭轉虧損,還要陸續變賣資產的話,則公司核心資產很可能會越賣越少,屆時,主營業務是否會更加萎縮,是否會慢慢變得“空心化”,都是讓人擔憂的。

截至2019年,福田汽車還盈利的子公司多數也不屬于主營的汽車業務,而是售賣發動機以及做融資租賃的公司,其中,銷售發動機的福田康明斯已然成為福田汽車的業績擔當,2019年為公司貢獻凈利潤9.08億元。要知道,發動機業務并不是福田汽車的主營業務,僅占其總營收的8%左右。那么在如此情況下,福田汽車的主營業務未來是否還有機會好轉呢?

從公司近期的表現來看,又出現變賣資產的跡象。2020年的3月31日,福田汽車準備開始擬公開掛牌轉讓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沖壓工廠)沖壓業務涉及的資產及負債,掛牌價格為19620萬元,要知道的是,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是福田汽車集團下屬唯一的車身沖壓件制造工廠,屬于福田汽車商用車資產,然而福田汽車又在公告中稱“將聚焦商用車核心業務、夯實商用車領域的優勢”,這仿佛與賣資產的行為存在矛盾,令人不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售賣的價格增值率高達10倍,其本身凈資產僅1719萬元,掛牌價格卻為19620萬元,為何能增值10倍令人疑問。不過,這項資產一旦轉手,預計將為福田汽車帶來資產轉讓收益約1億元,屆時又將成為公司新的非經常損益了。

寶沃汽車已成甩不利落的“包袱” ?

由上文可以看到,2019年福田股份靠售賣寶沃股份獲得了不少非經常損益,又一次扭轉公司大幅虧損局面,但資產轉讓所獲得價錢對于福田汽車而言是否真的賺到了呢?仔細分析寶沃股份與福田汽車的“愛恨情仇”,可發現結果似乎并不樂觀。

2014年,一直專注于商用車領域的福田汽車,為了進軍乘用車領域,花費了500萬歐元收購德國寶沃,當時的德國寶沃已然破產,雖然曾經一度輝煌過,但生產、技術已經停滯,業界一直認為,福田汽車花500萬歐元買回來的是寶沃汽車的“空殼子”,而寶沃汽車僅向福田汽車輸出了品牌和設計,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研發和生產還是要靠福田汽車來完成,在“德系車”的外表之下還是福田汽車的“老路子”。

2016年,寶沃汽車推出了首款SUV車型,并以“純正德國血統”的稱號一度取得過月銷5000輛的業績,當年總體斬獲了30015臺;2017年,第二款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8%,達44380臺。然而正是因實質上還是要靠福田汽車來研發、生產,寶沃汽車之后的銷售就出現了后勁不足的情況,且在2018年中國車市整體遭遇大幅下滑下,寶沃汽車當時的車型雖然已增加至3款,但總銷量月均已不足2000臺,同比下滑了25.8%。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銷售輝煌的時候,寶沃汽車也并沒有為福田汽車掙到錢?!都t周刊》記者查看自2014年以來收購寶沃汽車之后福田汽車的財務報告,發現其自寶沃汽車2016年推出首款車型以來,凈利潤就一直在虧損,2016年至2018年,分別虧損了4.84億元、9.85億元和25.45億元,僅三年時間,寶沃就虧掉了40億元,而且在2019年福田汽車賣出部分寶沃汽車股權之后,寶沃汽車仍然虧損了34.28億元,若按權益法核算,福田汽車投資收益虧損了9.67億元,繼續拖累福田汽車的業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福田汽車來說不只虧損了這么多錢,其前期還對寶沃汽車進行的大量投入也無法收回。2015年,福田汽車曾在北京密云建設了號稱按照德國工業4.0標準打造的柔性智能工廠,投入高達120億元。此外,因為寶沃汽車的虧損,福田汽車自2016年之后開始大量借債,2015年至2018年,短期借款從13.3億元一度增至92.7億元,長期借款也由12.8億元一直上升至53.08億元。福田汽車也因此背上了高額的財務費用,單是2018年的財務費用就高達7.68億元。這樣來看,當年花500萬歐元收購寶沃汽車本來成本并不高,但隨后在大量投入后卻成為了福田汽車的最大“包袱”。

為了甩掉這一“燙手山芋”,2018年10月,福田汽車開始售賣寶沃汽車67.7%的股權,“接盤”方為廈門一家公司長盛興業,以39.73億元的價格收購,不過其幕后的真正操作方則是神州優車。在長盛興業以39.73億元收購完成兩個月之后,神州優車又以41.1億元的價格接手,對于神州優車來說,不僅要付收購股權的費用,還要接手寶沃汽車欠福田汽車的股東借款等債務40多億元。

表面上,福田汽車大部分包袱已經卸下,但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卻并不那么順利。首先,部分股權款就已出現逾期,截至2020年1月15日,長盛興業有14.81億元沒有交付給福田汽車。除此之外,福田汽車向寶沃汽車的借款也暫時無法收回,變成了以資抵債,而這些波折,都與神州優車被卷入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案有關。

神州優車的董事長陸正耀也是瑞幸咖啡的董事長,而且通過一系列收購成為了北京寶沃的董事長。然而,陸正耀背后的集團已經陷入較大危機,瑞幸咖啡面臨退市,神州優車開始變賣股份籌措資金,這一連鎖負面事件也間接影響到了福田汽車,不僅導致部分股權款暫時拖欠,而且本應得到償還的40億元債務也變成以寶沃汽車所擁有的機器設備及相關資產抵債。

這樣看來,對于福田汽車來說,寶沃這個“包袱”并沒有完全甩出去。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福田汽車還對寶沃汽車有約8.1億元的擔保,一旦寶沃汽車陷入債務危機,對福田汽車來說也是一個沉重打擊。

營收數據連續兩年大額異常

《紅周刊》記者還根據近兩年年報核算了福田汽車2018年和2019年的營收數據,發現該公司的財務數據存在不小的異常。

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福田汽車營業收入分別為410.54億元、469.66億元。同期的合并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05.99億元和273.14億元,此外,同期預收款項新增金額分別為10.06億元和-2.27億元,對沖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8年、2019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分別達到了295.93億元、275.41億元。

若暫且不考慮福田汽車的增值稅因素,只將同期的未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數據勾稽,則2018年至2019年,未含稅總營收比現金收入要分別多出114.61億元和194.25億元(若考慮到增值稅因素,則這一差額還將大得多),理論上,同期的應收款項至少也應該新增這些金額。

然而,在這兩年的資產負債表中,福田汽車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107.44億元、99.76億元,而2018年和2019年應收款項都比上一年未增反減,分別減少了29.66億元和7.69億元,與理論金額相差甚遠,分別存在高達144.27億元和201.94億元的差異。

雖然,2018年和2019年福田汽車都披露了應收票據背書金額,分別大約為84.6億元和124.56億元,但仍然無法完全解釋這兩年存在的大額營收疑點。那么這些差額為何會出現,公司是需要作出更多解釋和披露的。同時,公司又是否存在特殊的會計方式或者并表等因素也是需要解釋,否則就可能存在大額營收虛增或虛增應收款項的疑點了(近幾年福田汽車的應收款項都占到營收的20%左右)。

附表 與營業收入相關的數據(單位:萬元)

猜你喜歡
優車寶沃損益
“偽豪車”寶沃打回原形:付款數月不能提車,連續5個月銷量為0
北汽集團擬接盤神州租車21.26%股權
寶沃汽車的安全寶典要讓車主安全感MAX,需要付出多少?
楊嵩升任寶沃總裁 原寶馬副總裁加盟任CTO
神州優車拓展金融背后
增值稅改革對現代服務業損益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下其他綜合收益及其重分類的探討
德國寬體智聯SUV寶沃BX7 燃擎出動 再戰德州
外匯風險與會計外匯匯兌損益
神州優車傍上阿里巴巴?沒這么簡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