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值退市”風暴來襲,低價股避免錯殺還需制度出手

2020-05-28 09:44陶丹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0年19期
關鍵詞:面值抵抗市值

陶丹

“面值退市”風暴來襲,A股眾多低價股正面臨因為股價過低而被強制退市的危局。繼ST銳電、天廣中茂觸發面值退市條件之后,*ST美都、神霧環保等一系列“毛股”也面臨面值退市的境地。和以往瀕臨退市的公司還有幾波拉升自救不同,今年不少低價股幾乎沒什么像樣的抵抗就跌破了1元面值,加速歸零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是垃圾股基本面惡化所致,但也有一些公司存在“錯殺”之嫌。筆者認為,面值退市的出發點是讓市場機制決定公司的出路,但不可忽視其中對低價股的“虹吸效應”,相關制度應當適當微調避免錯殺。

一、注冊制提速加快面值退市。2018年以來“面值退市”已不鮮見,但今年的情形和以往有所不同,呈現零星個案向大面積擴散的狀況。特別是4月底以來,大批低價股“低臺跳水”,直接無抵抗跌破1元面值大關,刨除確定進入退市狀態的公司,目前還有11只個股的價格低于1元,“1”字頭的各股更超過100家,構成了規模龐大的退市“后備軍”。其中,不少個股直接放棄抵抗,走勢呈現直線下墜,如*ST美都、神霧環保、盛運環保等,在近期跌破1元之后基本沒有像樣的抵抗,試圖抄底的投資者損失十分慘重。

“面值退市”風暴為何愈演愈烈?筆者認為,這和注冊制提速有密切關系。2018年11月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建設計劃提出,“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就應聲而現,其中的關聯絕非偶然,而是市場感受到注冊制從構想走向現實對垃圾股殼資源的巨大沖擊。而今年注冊制擴大到創業板、新證券法實施加強監管等,都讓市場感受到垃圾股被邊緣化的巨大壓力,參與的資金越來越少,而垃圾股自救的手段和時間都很有限,無法營造出像樣的賺錢效應,導致場內資金不斷被抽離。因此,“面值退市”制度是表面因素,深層次則是注冊制和監管趨嚴壓縮垃圾股的生存空間所致。

二、虹吸效應下部分品種存在錯殺之嫌。但有一些公司基本面尚可,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垃圾股,僅僅是因為總股本太大導致股價過低,如果因此而被退市則不無被錯殺的成分。比如包鋼股份、山東鋼鐵和重慶鋼鐵三大低價鋼鐵股,目前價格都在1元多,其中包鋼股份距離1元最近,都存在相當程度的退市壓力。而實際上這三家鋼鐵股業績尚可,最近三年均實現正收益,價格也低于凈資產,很難以垃圾股視之。以包鋼股份為例,2020年一季度末股東人數接近60萬人,除了大股東是國企之外,十大股東還包含了證金公司,持股超過11.5億股,數量不可謂不大。一旦僅僅因為價格過低而退市,不僅對數十萬股東造成重大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不可不謹慎面對。

事實上,“面值退市”機制和曾經短暫實施的熔斷機制有一定類似之處,就是存在“虹吸效應”,在即將觸發機制的時候,部分投資者出現避險需求而不計成本殺出,瞬間供需失衡導致退市機制觸發。而如果沒有相關規定的話,這些基本面相對穩定的鋼鐵股,股價未必會加速下行。對“虹吸效應”導致面值退市現象加劇,市場各方不可等閑視之。

三、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相結合。面值退市的初衷是為了讓垃圾股在市場“用腳投票”的方式下被清理,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增進投資者長期回報。而如果一些基本面尚可的大盤股,為了回避面值退市而減少分紅甚至取消,雖然觸發面值退市的概率有所降低,但實際上減少了投資者的回報,和這一機制實施的出發點實際上有所偏離。筆者建議,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適當修改,讓面值退市更能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

1.適當延長觸發面值退市的時間。目前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面值即進入退市狀態,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很難避免錯殺狀況出現,如果適當延長到30個交易日,則有助于降低錯殺概率。

2.允許非ST非創業板公司有縮股一次的機會。這些公司出現被錯殺的概率較大,如果可以有縮股一次的機會有助于讓市場決定是否退市。

3.引入面值退市機制。對前述的包鋼股份來說,總市值一度超千億元,目前尚有400多億元,如果規定總市值50億元以上的公司不適用面值退市機制,則會大大延緩這部分公司被錯殺的可能。同時,也可增加市值退市條款,收盤價對應總市值低于1億元,無論價格高低都進入退市狀態。

筆者認為,將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相結合,基本上可避免錯殺的可能。當然,即使如此,低價垃圾股的邊緣化也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火中取栗抄底仍然存在較大風險,投資者對此應有充分認識。

猜你喜歡
面值抵抗市值
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值
做好防護 抵抗新冠病毒
百萬“大”鈔
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約為1760億美元
掉錢
歐洲央行不再發行500元面值歐元
老股轉讓市值最多的50大股東
擁抱改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