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CE聯合射頻消融治療累及第二肝門區肝細胞癌的效果

2020-05-29 07:32曹秋穎胡鴻濤黎海亮郭晨陽姚全軍趙譽晴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中位復查膽管

曹秋穎,胡鴻濤,黎海亮,郭晨陽,耿 翔,姚全軍,袁 航,趙譽晴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河南省腫瘤醫院微創介入科,河南 鄭州 450008)

圖1 患者男,65歲, HCC累及第二肝門區,TACE聯合RFA治療 A.CT顯示TACE后腫瘤內碘油沉積; B.CT引導下RFA治療; C.術后1個月復查MRI顯示腫瘤完全消融; D.術后1年復查MRI顯示病灶略縮小,未見復發

第二肝門區腫瘤位置較深,距離肝靜脈及下腔靜脈較近,外科手術過程中暴露術野困難,易發生肝靜脈破裂或空氣栓塞,因而被視為手術相對禁區[1]。TACE聯合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確切[2],且逐漸用于治療第二肝門區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3-4]。本研究旨在觀察TACE聯合RFA治療第二肝門區HCC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349例于我院初診HCC并接受TACE聯合RFA治療患者。納入標準:根據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標準確診;術前增強CT和/或MRI確定均無門靜脈癌栓、淋巴或血行轉移;無TACE及RFA診療禁忌證;無其他部位腫瘤史。其中41例腫瘤累及第二肝門區,男35例,女6例,年齡40~79歲,平均(59.3±8.9)歲;腫瘤直徑22~188 mm,平均(62.88±34.03)mm;肝功能Child-Pugh A級39例、B級2例;術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1.10~1 210 ng/ml,平均(374.43±75.40)ng/ml,35例≤400 ng/ml、6例>400 ng/ml;共115個瘤灶,其中44個位于第二肝門區。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Siemens Artis Zeego DSA機及GE 16排CT機。局部麻醉后,以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并置入6F動脈導管鞘,引入5F導管至主動脈弓處注入托烷司瓊 4 mg,之后行腹腔干、肝總動脈造影,明確腫瘤供血動脈。將微導管超選擇至腫瘤供血動脈,注入超液態碘油(<15 ml)與阿霉素20~40 mg、順鉑30 mg、絲裂霉素10 mg混合物,必要時加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至血流減緩。

于TACE后1周內行RFA,術前確認肝功能為Child-Pugh A或B級。全身麻醉后行CT平掃,結合術前MRI設計腫瘤穿刺方案。對直徑<40 mm、40 mm~50 mm及>50 mm 瘤灶分別采用單針、2針重疊、多針重疊進行治療。以RITA集束針(長100~150 mm,消融端展開直徑20~50 mm)穿刺靶點,展針時重復掃描,確認子針不在可見的靜脈血管或擴張膽管內之后行RFA(圖1),溫度85~105℃,額定功率 150~200 W,持續時間5~15 min。觀察鄰近血管子針溫度,若始終不能升溫,應考慮子針部分進入血管或膽管內,及時關閉并調整進針深度或角度。拔針前行針道消融,以防針道種植轉移。術后行預防性保肝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

1.3 隨訪及療效評價 術后1個月行平掃+動態增強MR掃描,并復查AFP、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實驗室指標;而后每2~3個月復查1次,檢查項目同前;評價療效及預后。療效評價標準:完全消融,腫瘤消融區首次復查無腫瘤活性成分且腫瘤邊緣消融完全,即影像學復查未見異常強化;不完全消融,腫瘤消融區首次復查顯示腫瘤活性成分殘留,即影像學復查于消融區域內見異常強化。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s表示。以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計算患者術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及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采用Log-rank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術前與術后實驗室檢查指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1例患者共檢出115個肝內腫瘤,22例存在1或2個病灶,19例多個病灶;肝內單個腫瘤最大直徑19例>30 mm,22例≤30 mm。其中44個腫瘤位于第二肝門區,包括38例1個、3例2個病灶;第二肝門區腫瘤最大直徑23例>30 mm,18例≤30 mm。

41例均順利完成手術。隨訪結果顯示36個第二肝門區腫瘤完全消融(36/44,81.82%),8個不完全消融(8/44,18.18%);直徑≤50 mm和>50 mm腫瘤完全消融率分別為86.84%(33/38)和50.00%(3/6)。

消融后17例出現疼痛(17/41,41.46%),1例出血(1/41,2.44%),9例發熱(9/41,21.95%),10例一過性肝功能損傷(10/41,24.39%),2例氣胸(2/41,4.88%),1例胸腔積液(1/41,2.44%),無死亡病例;氣胸及胸腔積液患者均在胸腔引流2~3天后痊愈,出血于注射止血針后好轉,疼痛、發熱及一過性肝功能損傷均經3~7天對癥處理后緩解。

與術前比較,術后1個月血清AFP、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TBIL)、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均降低,白蛋白(albumin, ALB)升高(P均<0.05);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術后1、2、3年患者生存率分別為95.12%(39/41)、63.41%(26/41)及21.95%(9/41),OS為2~48個月,中位OS為28個月(圖2A),PFS為1~41個月,中位PFS為10個月(圖2B)。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肝內HCC總數及術前AFP是影響OS的獨立預后因素(P均<0.05),見表2、3及圖2C、2D。

表1 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時間點AFP(ng/ml)TBIL(mol/L)AST(U/L)ALT(U/L)ALB(g/L)PT(s)術前374.43±75.4019.85±1.5987.95±15.7093.54±12.1738.90±0.7912.26±0.18術后1個月193.04±67.0315.98±1.1243.81±6.3451.44±10.7740.58±0.7912.32±0.16t值2.7492.3462.6542.614-3.109-0.499P值0.0090.0240.0110.0130.0030.620

表2 影響第二肝門區HCC患者OS和PFS的單因素分析

圖2 TACE聯合RFA治療累及第二肝門區HCC患者的生存曲線 A.OS; B.PFS; C.術前AFP與OS; D.肝內腫瘤總數與OS

表3 影響第二肝門區HCC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消融治療后第二肝門區腫瘤易存在血管旁殘留,且消融易致血管和膽管系統損傷,故既往認為肝腫瘤RFA治療禁忌證包括第二肝門區腫瘤[5]。本研究于RFA術前采用TACE對腫瘤邊緣進行示蹤,使用集束消融針,根據子針升溫情況調整消融范圍,并采用垂直于血管膽管進針等方法,治療第二肝門區HCC取得較好效果,且未增加手術風險。

本組對第二肝門區直徑≤50 mm腫瘤的完全消融率為86.84%(33/38),低于PENG等[6]對小肝癌(<5 cm)的完全消融率(96.4%),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腫瘤位置,且本組為降低并發癥,對部分腫瘤消融不充分,或未能達到足夠安全消融范圍。原強等[7]報道,TACE聯合RFA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1、2、3年生存率分別為93.20%、81.70%、67.10%,本組分別為95.12%、63.41%、21.95%,可能亦與病灶位置有關。胡鴻濤等[3]以TACE聯合RFA治療第二肝門區腫瘤患者的中位OS為19個月,本組中位OS為28個月、中位PFS為10個月,亦存在差距,可能與本研究病例數相對較多,隨訪時間相對較長,觀察對象無合并門靜脈癌栓者,且均為原發性HCC,未納入轉移癌有關。

RFA治療第二肝門區腫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療效與設備及術者技術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該部位腫瘤消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對于腫瘤周圍伴膽管擴張患者,不建議急于進行RFA或完全性消融,以防出現膽管狹窄和膽漏等嚴重并發癥;②術前應仔細評估腫瘤與鄰近靜脈的關系,盡量使穿刺針道與鄰近靜脈垂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完全消融;③對于緊鄰血管的瘤灶,應采用適當降低消融溫度、延長消融時間、靠近而不進入血管等方法,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④先行TACE,之后在肝功能允許的情況下最短時間內進行RFA[8],碘油沉積既可標記腫瘤,亦可提高消融效果;⑤TACE中應控制碘油用量,進行適量甚至少量栓塞,以顯示腫瘤為目的,不追求完全栓塞;⑥對于較大腫瘤選擇多個針道和重疊消融來提高完全消融率。本組患者術后出現疼痛、發熱、一過性肝功能損傷、氣胸、胸腔積液、出血等并發癥,均經對癥處理后痊愈,無死亡病例,且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手術切除治療[9],證明了治療方案的安全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肝內HCC瘤灶總數(包括第二肝門區)及術前AFP水平是影響患者生存期的獨立預后因素。既往研究[10]顯示,AFP較高與肝癌肝內復發及遠處轉移相關;血清AFP水平不僅反映腫瘤細胞的遷移及增殖能力,也提示肝細胞壞死及再生狀況。王小龍等[11]認為腫瘤數量影響患者術后生存時間,本研究結論與其相符。本組患者術后AFP、TBIL、AST、ALT及ALB水平變化,進一步說明術后腫瘤負荷降低,肝臟功能及營養狀況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TACE聯合RFA治療累及第二肝門區HCC具有較好的療效及安全性。但尚需多中心及大樣本研究加以完善。

猜你喜歡
中位復查膽管
肝吸蟲感染致膽管損傷及膽管癌的相關研究進展
辛永寧:慢性乙肝患者隨訪復查的那些事兒
考試中的糾錯和復查技巧
肝內膽管結石一例及診斷體會
腹腔鏡下膽管腔內整形技術治療北繞型右后葉膽管結石合并開口狹窄
肺結節≠肺癌,發現肺結節如何復查?
勘 誤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動引領 凸顯數學本質——以“三角形的中位線”為例
跟蹤導練(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