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等縣大力抓牛改促進養牛業發展

2020-05-31 02:15天等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黃杰天等縣畜牧站黃小靈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周作集
農家之友 2020年12期
關鍵詞:受胎率養牛母牛

天等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黃杰 天等縣畜牧站 黃小靈 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周作集 李 銘

天等縣自從2002年開展牛的品種改良工作以來,由于加大了投入,逐年培養壯大牛品改隊伍、使全縣的雜交改良頭數逐步上升、受胎率逐漸提高、雜交牛的數量年年增加、規模養殖、適當規模養殖和養牛專業戶越來越多。尤其是返鄉農民工紛紛投資養牛業,促進了全縣養牛產業的快速發展。

天等縣天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清理牛欄。

一、牛改隊伍建全,為全縣開展牛的品改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天等縣共有13個鄉鎮124個村委1305個自然村屯。全縣共有27個配種站(點)67個人工授精配種員,其中縣、鄉鎮級配種員3人,占配種員總數的4.48%,村級防治員21人,占31.34%,返鄉農民工42人,占62.69%,退休人員1人,占1.49%?;旧厦總€鄉鎮有2個配種站(點)和3~4 名配種員。東平鎮利益村的趙春妹在村里開了一家獸藥店,她丈夫李登攀是鄉鎮畜牧獸醫站的配種員,在愛人的影響帶動下,她成為目前全縣唯一從事牛品改工作的女同志。東平鎮江龍村的農勝存配種員,他屬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雖然他身體有殘疾,但是他自從2017年參加培訓和跟班學習后,技術水平逐漸熟練了起來,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計完成配種任務335 頭。蘇良臣同志,原來是小山鎮畜牧獸醫站的干部,2016年退休后一直堅持牛改工作。特別是那些返鄉的農民工,也熱愛牛的品種改良工作。天等鎮洪嶺村農東林同志,2010年從廣東打工回來后,2017年跟班學習和參加了培訓后,便開始了牛人工配種。幾年來,農東林累計配種827 頭,受胎也比較高。這些配種員當中,有區、市和縣級優秀配種員,通過這些優秀配種員培養和人傳言教,擴容了村一級防治員和返鄉農民工參與進來的技術隊伍。這支以村一級防治員和返鄉農民工為主體的牛改隊伍,是天等縣全面推廣牛品種改良、發展肉牛產業、提高肉牛產量、助農增收最基礎的技術保障。

二、配種受胎率逐步提高,繁殖雜交牛越來越多,為天等縣發展養牛業生產提供了牛源保障

牛改人員通過不同層次輪流培訓、大家相互學習、交流和探索,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全縣的平均受胎率由原來的45%,逐步上升到了65%,近幾年來提高了75%。其中,曾經獲得自治級優秀配種員的黃美鋒同志,黃牛的配種受胎率達到了80%以上;黃就龍配種員后來居上,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黃牛的配種受胎率也達到了85%。據2018 至2020年統計,全縣牛雜交改良分別為2013、8938 和10725 頭,呈現岀逐年增長的態勢。如果受胎率以全縣平均70%來計算,今年預計產下牛仔7507 頭,以目前市場價格雜交牛比本地牛增收5000 元計,牛改為農民增收3750萬元。

三、各行各業紛紛投資養牛

隨著我國廣大消費者對牛肉需求日趨旺盛,種牛和牛肉價格的逐步攀升,從而激發了天等縣肉牛產業的發展。有企業老板和外出多年勞務的青壯年,帶著全家紛紛回鄉投資或貸款,建牛舍、種草和收集農副產品加工養牛。這些養殖戶,通過業務部門的多次培訓和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他們邊干邊學,日復一日,逐步積累了養牛的科學知識,養牛的技術水平一年比一年好,輻射和帶動了全縣肉牛產業的大力發展。雜交牛的存欄數量增加,可繁母牛比例增多、育肥效果越來越好、出欄率提升、產肉率提高。規模養殖、適當規模養殖、合作社養殖等發展形式不斷涌現。廣西四野牧業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投入資金5000萬元,擬建設肉牛核心育種場、肉牛交易場、肉牛屠宰加工廠等,引進嶺南牛、安格斯牛優質品種,實現“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等養殖合作模式,提供優質種母牛供給合作社和農戶。目前該公司在宏魁村養牛小區已引進優良種母牛400多頭。寧干鄉永樂村的黃就龍村民,2014年從越南打工回來后,拿出所有積蓄,在閑置的坡地上建了牛舍、添置了鍘草粉碎揉捶一體機、切草機等機器,購買了56 頭后備雜交母?;貋碜苑弊责B,把好的母牛留下來再繁殖,飼養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2020年出欄了73 頭牛,收入了98萬元,年底牛存欄149頭。與此同時,他也兼顧了附近周圍的人工配種,2018~2020年共累計配種1269 頭。馱堪鄉南嶺村勞紹般是返鄉農民工,也籌集資金養牛,共計養有18頭雜交母牛。由于各行各業的人士投資養牛,規模養殖場、合作社和專業養殖戶不斷涌現,飼養數量越來越多。截至2019年底,全縣養殖量5 頭以上的養殖戶2193家,10 頭以上養殖戶621家,50 頭以上的養殖戶25家,存欄100 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有6個;2020年全縣已有養牛小區(場)73個,其中54個分布在33個貧困村。飼養200~500 頭的1個、100~200 頭的6個、10~50 頭的676個。龍茗鎮三北村那造屯的趙宣敏,是當地的養牛大戶,他通過成立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黃牛養殖戶組織起來,一起抱團發展,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目前合作社成員20人全部參與養牛,牛存欄128 頭。

在發展肉牛產業的過程中,以開發利用當地的農副產品為主,種植人工牧草為輔,豐富了青粗飼料的來源。廣大飼養戶充分利用當地的玉米稈、甘蔗尾、花生滕、紅薯滕等粗飼料進行加工,然后添加有益生物菌種發酵飼喂,實現青粗飼料多樣化,營養均衡搭配,適口性好;在牛源選擇方面,以本地或區內的雜交牛為主,北方牛因長途運輸、抵抗力下降、疾病會乘機而入;在生態環保問題上,全面推廣舍飼圈養生態環保零排,實行良種良法進行養殖。欄舍內采用木糠、谷殼和粉碎的豆殼、稻草等作為墊料,牛所排出的糞尿被這些廢棄物吸收,再噴灑上生物菌種進行發酵變成有機肥。

向都鎮定明村黃飛,他種有甘蔗、水果共10多畝,以前全部是買化肥施用。自從開始養牛后,就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加菌種混合發酵喂養,在欄舍鋪上墊料作發酵床變成有機肥,實現了種、養循環,大大節約了投入成本,保護了環境。

五、經濟效益越來越顯著

近幾年來,凡是投資養牛的人,由于全面實行了農副產品的加工利用和牧草種植相結合、適當添加玉米粉、麥麩、米糠、豆粕、花生麩、鈣粉、鹽、碳酸氫鈉等進行詞喂,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雜交牛的農戶,在同等飼養條件下,養18個月出欄,雜交牛體重達到600 公斤,比本地牛增加一倍的體重,每頭增收5000 元以上。馱堪鄉,2020年底,肉牛養殖發展到7982 頭,養牛產業成為脫貧主攻產業。該鄉南嶺村村民黃克鋒是養牛致富的代表,他曾是村中因學致貧戶。2017年他向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爭取到了6萬元扶貧資金,加上自籌的5萬元,在自家閑置的坡地上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欄舍,圈養了13 頭肉牛,年底出欄了6 頭育肥牛,收入了8萬元,扣除飼料成本純利3萬多元,順利摘掉了貧困帽子。養牛戶普遍認為:“家養一頭牛,吃喝不用愁;家養兩頭牛,不把銀行求;家養三五頭,富得直流油?!?/p>

大力推廣肉牛雜交改良,實行自繁自養的適當規模養殖,不但使農副產品得到了充分利用、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而且養殖戶得到了較好的收益,實現了脫貧致富。

猜你喜歡
受胎率養牛母牛
母牛常見產科病及治療措施
秋季養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蟲病
夏季養牛提高利潤有辦法
楊偉軍:養牛脫貧謀致富 “牛勁十足”奔小康
初產母牛的飼養管理
母牛產犢后癱瘓該咋治
淺談影響驢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
提高母羊受胎率的技術要點
生日
不同外源激素組合模式對奶牛同期發情效果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