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2020-06-02 12:34□汪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20年3期
關鍵詞:老年人基層農村

□汪 靜

一、老齡化國情下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意義

中國是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達到頂峰?!叭丝诒姸?、結構老化”是未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基礎,是我們新的基本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應有之義。為了增強全社會人口老齡化國情意識,全國老齡辦、中組部、中宣部等14個部門聯合在全社會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打造積極老齡觀?!袄先税矂t天下安”,積極老齡化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是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比較高,而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度的關鍵是發展老年教育。我國的老年教育事業自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不斷蓬勃發展,取得了斐然成績;但老年教育的發展并不平衡,覆蓋面不夠廣泛,尤其是農村老年教育質量尚不過關。作為以農業為主的傳統大國,農村的老年人口總數、老齡化水平和老年撫養比這三個重要指標都高于城市,老齡化城鄉倒置?;谶@一現狀,決定了老年教育解決存量的切入點要定位在基層,這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農村建設滯后直接導致眾多老年人精神生活貧乏,這也要求老年教育應該立足基層,面向農村,服務當地普通老年人,為增強他們的心理健康、生活掌控和社會參與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活動平臺,努力通過農村老年教育提升整體老年群體生活質量,并最終推進積極老齡化社會的構建和實現。

二、現階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面臨的困難

(一)客觀條件的制約。長期以來,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緩慢,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城鄉不平衡,并影響老年教育也呈現出城鄉不平衡狀態。另外一些歷史原因造成我國老年教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以離退休干部的老年教育為主的,老年教育政策的受益群體主要是城市、相對低齡、文化水平較高的老年人群體,教育對象還沒有完全擴及農村老人。加之農村老年教育供給單一,僅以地方政府財政支持為主,辦學經費極其有限,市場化水平、專業化程度、社會參與度都不高,大部分農村沒有辦學場所,更沒有穩定的辦學隊伍。

(二)主觀因素的影響。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鄉村的熟人社會在解體,農村家庭對老年教育認可度不高,支持家里老人上老年學校的不多。而且,農村老年人經濟貧困、地位邊緣、生活孤獨,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特別是高齡老人,多是文盲半文盲,難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自身對多元化養老也不明所以,覺得老了再學習親戚朋友會不理解,所以寧愿選擇蹲墻根、聊天瞎侃、賭博打牌,以排解心靈的空虛寂寞,老年教育還沒有在農村形成風尚。

三、關于加強農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上下”同步,以大平衡格局引領農村老年教育發展

上層要注重政策傾斜,布好一盤棋。各級要不斷提高對發展農村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把“推動發展”和“促進公平”作為解決農村老年教育問題的根本指導思想。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老年教育的統一領導,將老年教育規劃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在指導思想、制度設計、政策制定、經費投入、力量配備等多個工作環節上實現重點轉移,力促基層老年學校先上馬、再求發展。針對老年教育資金缺口較大的實際,可以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與公益捐贈的形式,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養老機構、個人等加大對基層老年教育的投入,實行“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老年教育的濃厚氛圍,增強其發展動力和后勁。

基層要把握政策落實,發揮能動性。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也為老年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基層老年學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認真貫徹落實《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及一系列國家、省、市出臺的相關文件,把政策學透吃準?;鶎狱h政負責人、分管領導要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切實擔當,主動作為,打通落實到位的“最后一公里”,讓老年教育在農村生根開花。注重依靠基層老年學校校長發力。他們多是當地領導崗位退下來的同志,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奉獻精神和很廣的人脈資源,是基層老年教育戰線的中堅力量,要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增強辦好基層老年教育的信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展現老年人為老年人工作、服務的事業情懷和人生價值。

(二)“內外”兼修,以大發展理念創新農村老年教育發展

合理設置課程,增強農村老年教育吸引力。農村老年教育追求的不應該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和草根教育,這就要求農村老年教育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定。倡導老年學校根據所處的區位環境、辦學優勢,辦出自己的品牌,讓地方特色文化通過特色課程的開設得到傳承和發揚。開設一些和日常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知識課,比如說莊稼病蟲害防治、果樹的種植、家禽養殖技術等,以較強的實用性,讓農村老人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用。與時俱進增設必要的身體心理健康課,幫助農村老年人正確認識生命價值,提高他們照顧自己的能力,減輕家庭養老負擔。課堂講授要簡單靈活,鼓勵互動,鼓勵實踐。利用農閑時節舉辦一些學習園地或者鄉村舞臺,用講故事演小品、跳舞唱歌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農村老年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充分利用資源,擴大農村老年教育覆蓋面?;鶎愚k學要堅持以人為本,降低上學門檻,采取“老年中學”甚至“老年小學”的招生辦法;堅持就近就便入學,把學?;蚪虒W點辦在老年群體相對集中的區域,盡可能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進一步體現老年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公益性,讓更多的社會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善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中的資金、設施、場地、人員、活動等一切可以為老年學校利用的資源,鄉鎮老年學校因客觀原因不能選址新建或原址擴建校舍的,可思考“合作辦學”“調劑余缺”等形式解決校舍問題。據調研,我市一些基層辦學形式就很有實效,比如:結合文化站去辦,站校合一,資源共享。鄉鎮政府所在村的教學點結合鄉鎮老年學校去辦,以鄉帶村,統分結合,偏遠的村則可以在養老院或村部設立老年活動室。再者,注重開設“移動課堂”,辦好遠程教育,利用大數據技術,彌補基層辦學條件限制,暢通基層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切實提高整個地區的老年教育覆蓋面。同時,由于基層條件有限,除了市、縣(區)老年大學集聚的教育資源要多向農村輻射之外,基層老年學校之間還可以探討跨區域、跨學校的聯合教研組,走出去、請進來,共享教師和教研資源,推動農村老年教育縱深發展。

(三)“點面”結合,以大服務意識推動農村老年教育發展

農村老年教育要為提升農村老年人幸福感而奮斗?,F在,仍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低下,他們的經濟來源大部分依靠子女的供養,加之基層醫療條件有限,很多人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勞作之后在晚年疾病纏身,無暇兼顧精神追求。而且現代化的大眾媒體傳播的多是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的生活投影,與農村老人關系不大,使他們的社會存在感、參與感幾近為零,更談不上獲得感、幸福感了。農村老年教育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力依托,把普通老人、留守老人、喪偶老人都聚集起來,大家一起交流溝通,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化課、技能課,身體較好的可以打打球、唱唱戲,消除孤獨感?;鶎永夏杲逃?,為的不僅僅是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還要和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要不斷在開發老年人力資源上下功夫,增加社會參與、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等內容,不定期組織有能力的老年人做鄉村志愿者,通過反哺社會,讓農村老年群體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村老年教育要為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而助力。以六安市為例,截至2018年底,貧困人口8.98萬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4.24萬余人,占47.25%,農村貧困老年人為全市貧困人口的主要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全國農村貧困老年人在貧困人口中比重也將進一步加大。而長期以來,我們對貧困內涵的理解局限于物質方面而忽視了農村老年人的心理貧困。要通過在農村發展老年教育來加強農村“孝德”文化建設,營造尊老養老愛老社會風氣,提升農村老年人的精神風貌和整體素質,以精神脫貧促物質脫貧,取得“雙脫貧”實效,讓老年教育在支持新農村建設大局、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全面小康路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猜你喜歡
老年人基層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基層在線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走基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