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元相關分析的《求嗣指源》中方藥運用特點分析研究

2020-06-04 12:14蘇志揚陳毅菁顏藝芳蔡曉蕾蔡美美杜麗君粘美靈
關鍵詞:辨證方藥

蘇志揚 陳毅菁 顏藝芳 蔡曉蕾 蔡美美 杜麗君 粘美靈

【摘要】通過對《求嗣指源》中方藥的整理和分析,來總結沈氏“求嗣”的遣方用藥特點;結論:沈氏重視“婦人以血為基本”,治療以補血活血、行氣調經為主,并重視后天脾胃生化之源,且在四氣五味中,以辛溫苦寒為主,對后世婦科疾病及不孕病的辨證施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沈秉均;求嗣;方藥;辨證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7..02

《求嗣指源》是清代沈秉均編訂,分初集、二集,刊于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年)。該書初集為調經大法、調經諸方、求嗣總論、種子諸方。二集收載種子妙法(附諸方)、保身延嗣戒期。全書論病周詳,以綱統目,條理分明。所論求嗣總論、種子妙法等很有特色,選用成方大多切于實用,是一部學習與研究“求嗣”的重要參考書。本文將從統計學的角度對《求嗣指源》中方藥進行整理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對《求嗣指源》的23個方藥電子版的整理,將原文中對醫案中的名詞術語進行規范化,避免重復和歧義。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參照“600種常見癥狀的辨證意義”[1],結合21世紀教材《中醫診斷學》,并參考《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進行癥狀分解、合并形成一系列的概念粒度。

1.2 統計學分析

數據的數字化則利用二分類法,將規范化后的癥狀、中藥按照出現標為“1”,不出現為“0”,錄入Excel表格,進行數據的整理、頻數統計,利用SPSS22.0進行藥物統計,對出現頻次在平均頻次以上的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分析醫案中辨證特點和用藥規律。

2 結 果

《求嗣指源》23個醫案,用藥73種,應用中藥182次,具體的中藥頻次分布見表1。藥物的四氣、五味、歸經頻數具體見表2、3、4、5。對中藥進行聚類分析,具體見圖1。

由表1可知,使用頻次前5位分別是當歸、川芎、香附、白芍、熟地。

由表2可知,用藥以溫藥為主,其次為寒、平、熱。

由表3可知,用藥以辛、苦、甘為主,其次為酸、澀、咸、淡。

由表4可知,用藥以入肝經、脾經、腎經、胃經為主、甘為主。

從圖1中可知,出現頻次在平均頻次以上的中藥可以聚為五類:C1白芍,熟地黃,川芎、香附;C2茯苓,人參;C3白術,黃芩、陳皮;C4艾葉、益母草、砂仁;C5當歸。

3 討 論

3.1 重視“婦人以血為基本”,治療以補血活血、行氣調經為主

從圖1中可知,出現頻次在平均頻次以上的中藥可以聚為五類:C1為白芍,熟地黃,川芎、香附,實為四物湯減當歸加香附;C2為茯苓,人參,此乃半個四君子湯;C3為白術,黃芩、陳皮;C4為艾葉、益母草、砂仁;C5為當歸。結合表1可知,我們可知沈氏用藥以當歸、川芎、香附、白芍、熟地為主,實為四物湯加香附而成。

著名醫家李時珍云:“婦人,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贝苏f揭示了婦人以血為本之論,因此治療上以補血活血為基礎,而沈氏也非常重視“婦人以血為基本”的觀點,常常使用四物湯加減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及不孕癥。

四物湯既能補血又能行血,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良方, 原方出自唐代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傷重, 腸內有瘀血者。 ” [2]《醫方考》言:“氣、血,人身之二儀也。天地之道,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故陰血難成而易虧。是方也,當歸、芍藥、地黃,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氣清,為陰中之陽,故能行血中之氣。然草木無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謂其生血者,以當歸、芍藥、地黃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營中之氣。五臟和而血自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則未也。當歸辛溫能活血,芍藥酸寒能斂血,熟地甘濡能補血。又曰:當歸入心脾,芍藥入肝,熟地入腎,乃川芎者,徹上徹下而行血中之氣者也。此四物湯所以為婦人之要藥,而調月者必以之為主也?!睔v代醫家均將四物湯視為婦科之基礎方。而沈氏在書中強調了四物湯的作用,認為“婦人百病不出四物湯加減,其他一切諸方皆不及也”。

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因此疏肝養肝,理氣調經為治療婦科百病的大法之一,表4提示沈氏在治療婦科疾病,往往注重“肝”的作用,而從表1可知,沈氏常常使用香附疏肝理氣調經。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歸 肝、 脾、三焦經,有疏肝解郁, 理氣寬中,調經止痛功效,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脹痛,脾胃氣滯,脘腹痞悶,脹滿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3]。香附入血分,為“氣中之血藥”,婦科調經要藥。

3.2 重視后天脾胃生化之源,且在四氣五味中,以辛溫苦寒為主

《女科經綸》引程若水之言說:“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币蚱⑽笧楹筇熘?,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血循常道,血旺則經調,胃中水谷盛,則沖脈之血盛,月事以時下。結合表1及圖1,我們可知沈氏常以茯苓、白術、人參健脾益氣,又“女子多郁”,肝屬木,容易克土,加入脾胃藥,體現“治未病”思想。

從表2、表3可知,沈氏以辛溫苦寒藥為主,寒溫并用,辛開苦降,以達到調暢氣機之功,辛溫藥以艾葉、吳茱萸為主,苦寒以黃芩為主。

4 總 結

通過頻次分布、聚類分析,我們發現沈氏重視“婦人以血為基本”,治療以補血活血、行氣調經為主,并重視后天脾胃生化之源,且在四氣五味中,以辛溫苦寒為主,在辨證用藥上具有一定的特色,是一部學習與研究“求嗣”的重要參考書。

參考文獻

[1] 朱文鋒主編.中醫主證鑒別診療學[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316-331.

[2] 焦秀珍,孫靜.四物湯的出典考略及驗案舉隅[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12):323.

[3]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辨證方藥
《傷寒雜病論》方藥辨治肩周炎探析
家庭解酒方藥集錦
中醫藥抗癌應重視扶正方藥的應用
張琦教授臨證思維探析
文淵閣《四庫全書》明人別集卷首提要辨證
“體-量-效”方藥關系應用探討
中醫治療高血壓病治法方藥研究進展
大數據時代下中醫方藥知識發現新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