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瀘定縣文物管理局收藏的清代瓷器推斷瀘定橋的建成對康巴地區的影響

2020-06-04 08:50夏蕓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6期
關鍵詞:瀘定橋清代瓷器

夏蕓

摘 要:文章從瀘定縣文物管理局收藏的瓷器調研出發,通過對部分清代瓷器的解讀,確定其均來自江西景德鎮。因此,聯想分析了瀘定橋的貫通使川藏茶馬古道更加便捷、興盛,起到了促進藏漢貿易、維護河山統一的作用。

關鍵詞:清代;瓷器;瀘定橋;影響

瀘定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是進藏出川的必經之地,也是甘孜州東部區域商貿中心,被譽為甘孜州“東大門”。瀘定縣文物管理局所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作為地方性紅色主題博物館,館藏藏品中瓷器相對薄弱,館藏瓷器僅41件(套),占藏品總庫藏6.7%。為了深入了解瀘定縣的館藏瓷器,通過瓷器推斷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瀘定發展的關鍵因素,以充實館藏文物的歷史內涵,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筆者深入瀘定縣文物管理局文物庫房調研瓷器,對收藏的瓷器,特別是清代瓷器進行了詳細測量、拍攝、比對以及數據錄入?,F將此次調研的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地理環境

瀘定縣位于東經101°46′~102°25′,北緯29°54′~30°10′。南北長69.2千米,東西寬49.9千米,東距四川省會成都285千米,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千米,南距石棉縣112千米,北距丹巴縣125千米,總面積2165.35平方千米。

2 歷史沿革

瀘定縣歷史悠久,地建笮都縣始于漢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設置嘉良縣、大渡縣,后晉改設晉樂縣。宋代實行羈縻州管理制度。元代、明代推行土司制度,設長河土千戶、冷邊和沈邊長官司。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在此修建了大渡河上第一座橋梁,橋成后康熙帝賜名為“瀘定橋”。置縣時便以橋取縣名。民國元年(1912)設瀘定縣和化林縣,民國二年(1913)化林縣設縣佐,瀘定縣開始為單一的縣,隸屬西康省。1950年3月瀘定解放,1956年1—9月屬雅安專區,1956年10月轉劃屬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3 館藏清代藏品

清康熙豆青色六角碗 該碗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瓷碗,胎質細膩,手工成器,六邊形,器形規整,整體線條柔和,圈足無款。碗內里為白釉,外為豆青色高溫顏色釉,釉色淡雅勻凈、滋潤柔和有玉質感(圖1)。

清康熙祭藍釉倭角碗 該碗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瓷碗,胎質細膩,方形,器形規整,倭角線條柔和,圈足。內里為白釉,外為祭藍釉,釉色正統,色澤深沉;色調濃淡均勻,釉面均勻且無流、無裂痕(圖2)。

清康熙鐵銹色八角碗 該碗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瓷碗,手工成器,八邊形,器形規整,整體線條柔和,圈足。胎質細膩,色彩淡雅勻凈,釉色純凈滋潤(圖3)。

清乾隆官窯青花龍紋盤 該盤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官窯燒制的瓷盤,胎質細膩,拉坯成器,圓盤,器形規整,侈口、圈足,盤身有2處殘損。白地藍花,青花發色艷麗。正面近口沿處及底部各飾弦紋兩道,中間為戲珠龍紋及火焰紋。背面近口沿和近圈足處分別飾弦紋一道,腹部飾戲珠龍紋兩組及火焰紋(圖4)。底款為六字三行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清嘉慶青花八仙碗 該碗為嘉慶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精品官窯器,胎質細膩,線條柔和,器形規整。白地藍花,應為回青料,發色艷麗偏紫??谘靥幱幸?.5厘米殘缺。碗內口沿和近底處分別飾弦紋一道,碗底繪有呂洞賓和曹國舅。碗外側繪有八仙圖,繪功精致,栩栩如生(圖5)。底款為六字三行篆書“大清嘉慶年制”。

清道光綠釉龍盤 該盤為景德鎮產官窯器綠釉龍盤,成對。器形規整,品相完好,小侈口,大圈足。白底綠花低溫釉。正面口沿處與近底處各有弦紋一道,底部中心為戲珠龍紋,背面暗花水紋。近圈足處各有圈線一道,腹部為戲珠龍紋兩組(圖6)。底款為六字三行篆書“大清道光年制”。

清道光粉彩人物雞心對壺 該對壺為道光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為民窯精品器。胎質細膩,器形規整,品相完好,體態豐碩飽滿,流為方形,蓋紐為描金壽桃,壺蓋、壺身少有留白,壺蓋為王母祝壽圖,壺身為鵲橋相會圖,每個人物生動形象,姿態栩栩如生(圖7)。壺底為四字兩行篆書“道光年制”。

清同治粉彩嬰戲罐 該罐為同治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為民窯器。胎質厚重,蓋遺失,罐身品相完好,器形規整、飽滿,墊燒圈足。碗外側繪以嬰戲圖,色彩淡雅,紅彩暗淡凝膩,突顯同治粉彩的特點。畫工精細,嬰孩衣紋清晰,人物眉目清秀,紋飾線條流暢生動,給人以吉祥喜慶之感(圖8)。碗底為四字兩行篆書“同治年制”。

清同治粉彩無雙譜人物海棠魚盤 該盤為同治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為民窯器。胎質厚重,盤身品相完好,海棠盤棱角處線條流暢、柔和,墊燒圈足。碗外側繪以無雙譜人物圖,畫工精細,有偽周皇武曌、國老狄梁公、晉太傅等,及介紹各歷史人物的相關詩文,字體娟秀(圖9)。碗底為四字兩行篆書“同治年制”。

清光緒粉彩描金八寶壽字碗 該碗為光緒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為民窯器。胎質厚重,品相完好,色彩淡雅,器形規整、飽滿,口沿描金,碗外側繪以八寶紋飾,四方為描金“壽”字,字體端正工整,八寶紋飾寓意吉祥如意、富貴有余(圖10)。碗底為六字三行篆書“大清光緒年制”。

4 館藏瓷器相關推斷

瓷器作為最貼近百姓生活的文物,凝結著我國古代手工匠人的聰明才智,最能夠反映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面貌。瀘定縣文物管理局瓷器藏品中清代瓷器最為普遍,但瀘定縣及周邊地區不產瓷器,再加上收藏的瓷器多為景德鎮窯燒制,說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必然有一條貿易通道連接藏漢,從而使那個時期的百姓能購買到景德鎮窯燒制瓷器等生活物資。

目前,瀘定境內有五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蜚聲中外的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定橋外,還有2013年國務院核定公布的茶馬古道(包括化林坪茶馬古道、佛耳巖茶馬古道),縣境內兩條古道經考證最初為唐蕃古道一部分,源于唐代,至宋代制度化。藏民需茶,漢地求馬,宋代開始實行“以茶治邊”政策,先后在成都、雅安、漢源等地設立茶馬互市,換取吐蕃、回紇、黨項等族的優良馬匹。然而該古道遺跡早已在烽火塵埃中煙消云散,唯明清時期興起的川藏茶馬古道依然保留著其珍貴痕跡。

明太祖時期為加強與西藏各部關系,縮短運距,方便茶運,命四川官府劈山開道,開辟了自雅安經昂州(也叫“巖州”,瀘定縣嵐安鄉)逾大渡河至打箭爐(今康定市)的茶道,并于昂州設衛,駐軍保護茶道暢通。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一紙王命“準行打箭爐市,蕃人市茶貿易”,使情歌之城康定變成了西陲重鎮、茶馬互市中心,四川西部的茶、米、油、鹽等物資通過人背馬托源源不斷運送到康定,由康定分包后運往西藏,再由西藏分發到印度等南亞各國。

然而要去往康定,必經大渡河。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崇山聳立,是物資輸入藏區的第一道天塹。在瀘定橋東康熙御碑上記載了四川巡撫能泰所奏“瀘河三渡口,高崖峽峙,一水中流,雷犇矢急,不可施舟楫”,擬在安樂(今瀘定縣城)“仿鐵索橋規制建橋,以便行旅”??滴趸实叟荆骸半藜纹湟?,詔從所請?!庇谑区F工構造,僅用了一年多時間橋成??滴趸实塾P親賜橋名曰“瀘定”,意為瀘河兩岸得以安定之意。瀘定橋的建成便利了來往行商,軍事運輸、背夫、騾馬、販夫走卒均走瀘定橋一線。這些都可以與瀘定縣文物管理局瓷器相印證,故瀘定縣文物管理局瓷器藏品中清代居多。由此可見,從清代至民國,瀘定橋在政治、軍事、經濟、鞏固國防以及深化民族交往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川藏茶馬古道因此得以興盛,鼎盛之時康定商會之繁茂,與上海商會、武漢商會并稱為全國三大商會,由此也可以推斷出這些瓷器極有可能是由于川藏茶馬古道的興盛,才將景德鎮窯瓷器經茶馬古道運送而至。

瀘定橋的建成,除了起到促進藏漢貿易、維護河山統一的作用外,更是造福了當地百姓,造福了整個藏區,大大豐富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無愧于“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關第一橋”的美譽。

猜你喜歡
瀘定橋清代瓷器
滬定橋:十三根鐵鏈扛起一個共和國
“飛奪瀘定橋”是虛構的嗎
關于高校在井岡山、瀘定橋兩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的教學活動研究
中國的名牌瓷器
高傲的瓷器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飛奪瀘定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