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脆李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簡介

2020-06-05 13:06唐君黃明張勛羅青貽周敏姜志恒譚仁鳳譚俊杰譚哲鋆
南方農業·上旬 2020年5期

唐君 黃明 張勛 羅青貽 周敏 姜志恒 譚仁鳳 譚俊杰 譚哲鋆

摘 ? 要 ? ?巫山縣作為“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中國脆李之鄉”,將“巫山脆李”作為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業效益、促進農民致富的重點特色產業進行打造。分析巫山脆李的品種特性、種植環境要求,從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巫山脆李標準化栽培技術。

關鍵詞 ? ?巫山脆李;品種特性;標準化栽培;重慶市巫山縣

中圖分類號:S662.3 ?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0.008

巫山縣作為“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中國脆李之鄉”,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尤其是近5年來,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結合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需要,將“巫山脆李”作為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業效益、促進農民致富的重點特色產業進行打造。截至2019年,巫山縣脆李栽培面積已達1.57萬公頃,脆李年產量已達8.7萬噸,產值突破8.3億元。巫山脆李全部進入豐產期后,將實現年產量30萬噸,年產值超過30億元,成為重慶市“三大水果”中的重要特色優勢產業。脆李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的栽培管理。本文從巫山脆李的品種特性、種植環境入手,從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巫山脆李的標準化栽培技術。該技術近幾年在巫山縣的推廣應用效果良好。

1 巫山脆李主要特征

1.1 植物學特征

巫山脆李生長勢強,樹姿開張,成枝力強,冠形緊湊。一年生枝為淺褐色,三年生枝為褐色,葉長橢圓形,青綠色,葉脈明顯密細,呈網狀,葉緣鋸齒明顯?;閱伟晷?、完全花,花白色,花粉多[1]。

1.2 生長結果習性

幼樹樹勢強健,結果后中庸。幼年結果樹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盛果期后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自花結實?;ù刈鴨喂嚷蕿?8.9%,坐雙果比率為31.1%,坐雙果比率高是該品種最顯著的結果特性[1]。

1.3 果實特征

果實中等,近圓形,果頂略凹。果皮底色為綠色至綠黃色,皮中等厚,果點明顯,果粉厚,白色。果肉淺黃色,肉質致密,纖維少,汁多味香,脆嫩,酸甜適口,離核[1]。

1.4 物候期

在巫山的長江沿岸低山河谷地帶,巫山脆李于2月末萌芽,3月初現蕾,3月上旬盛花,3月中旬末花,果實在7月上中旬成熟,10月中旬落葉[1]。

2 種植環境

2.1 氣候

巫山脆李適宜在年平均日照時數1 463~1 639 h,年降水量1 057~1 243 mm,年均溫17.6~18.7 ℃,無霜期120 d以上,海拔180~1 000 m的區域種植[2]。

2.2 土壤

土壤pH值在6.0~7.5,土層深度0.8 m左右,活土層在0.5 m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的黃壤土、紫色土等,均適宜種植。

3 新建標準園

3.1 園地選擇

李樹為喜光樹種,建園宜選擇在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良好,且背風向陽、排灌良好、坡度低于25°的緩坡地或平地。避免在谷地、盆地或山坡底部等冷空氣容易集結的地方建園。

3.2 園地規劃、整地

建園時應根據面積、自然條件等進行合理規劃,結合清園、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培肥,對作業區、小區和行向、園區宜機化進行規劃布局,建設田間道路系統、排灌系統等。

3.3 開挖定植穴

栽植前三個月開挖定植穴,株行距以3 m×5 m或4 m×5 m為宜,定植穴0.8 m×0.8 m×0.8 m為宜。定植穴開挖后回填40 cm厚的熟土,施入有機肥10 kg,與土壤拌勻后回填,高出地面20~30 cm,經過自然沉降后栽植。重茬果園和新開荒園要進行土壤消毒,可用600倍液高錳酸鉀均勻噴灑定植穴內土壤。

3.4 苗木要求

用毛桃或李根蘗苗做砧木的巫山脆李種苗,苗高80~100 cm,地莖粗度0.8 cm,生長健壯,根系完整,嫁接口愈合良好,無檢疫性病蟲害。

3.5 苗木栽植

在秋末或早春定植為宜。定植時需將苗木根系舒展開,回填細土,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緊密,澆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地面為宜。栽后定干高度50 cm左右。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4.1.1 深翻

每年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秋施積肥深翻,深度20~30 cm。

4.1.2 行間生草

提倡李園生草,可采用白三葉草、野豌豆等作綠肥,抑制雜草生長,防止水土流失,增強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保持旱季土壤濕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有利于害蟲天敵的生存活動,改善果實品質等。

4.2 施肥管理

4.2.1 施肥時期

1~2年幼樹在3—9月共施肥4次,主要施高氮復合肥。成年樹全年施肥3次:萌芽促花肥(2月中下旬至3月初)、壯果肥(5月上旬)、秋季基肥(9月中下旬)。不宜選擇硫酸銨類肥料、含氯肥料,否則會導致果實品質變劣、肉質硬、味酸澀帶苦。

4.2.2 施肥量

萌芽促花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壯果肥占20%,秋季基肥占60%,秋季基肥與有機肥混合使用。每667 m2全年化肥(氮、磷、鉀肥)施用量控制在30 kg(純量)左右。推薦配方肥: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有機質含量≥20%,氮、磷、鉀占22%,比例為10∶4∶8,每株全年用量3 kg左右;每667 m2產量超過2 t的,施肥量可適當增加10%~15%,低產果園或大量使用有機肥的果園相應減少化肥施用量[2]。

4.2.3 施肥方法

化肥和有機肥以溝施為主,施肥部位在樹冠株間中部滴水線下;施肥方式主要有環狀溝、放射溝、條狀溝施肥,溝深30 cm左右。施入樹坑的肥料需撒勻,不能過于集中,以免燒傷根系。幼樹應結合施肥,進行樹盤擴大作業,為幼樹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幼樹快速生長。

微量元素肥,宜在采果后葉面噴施,主要補充0.2%的硫酸鎂、硫酸鋅、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流膠病較重的果園還應補充1次0.8‰的硫酸銅或用等量式波爾多液防控[2]。

4.2.4 不同齡期的施肥方案

4.2.4.1幼齡期(1~2年)

1年生幼樹:分別在3月、5月、7月施用尿素1次,每株50 g,距樹干20 cm處根施;9月,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00 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2年生幼樹:分別在3月、5月、7月施用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次,每株100~150 g;9月,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200 g和有機肥3~5 k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4.2.4.2初果期(3~6年)

萌芽促花肥:2月中下旬至3月初,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0.5~1.0 k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壯果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0.5~1.0 k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秋季基肥:9—10月,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0~1.5 kg和有機肥5~10 k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4.2.4.3盛果期

萌芽促花肥:2月中下旬至3月初,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0~1.5 kg。

壯果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 kg。

秋季基肥:9—10月,每株施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1.5~2.0 kg和有機肥10~15 kg,在樹冠滴水線外圍處根施。

根據不同生長期的樹相指標和生產實際要求,適當進行根外追施氮、磷、鉀肥和營養型液態肥,同時根據李園缺素癥狀進行鈣、鎂、錳、鐵、鋅、硼等微、中量元素肥料的葉面噴施,全生長期葉面噴肥不能超過3次。

4.3 水分管理

灌水:有條件的果園,在早春萌芽前遇干旱應灌水促花。果實膨大期如遇7天以上的連續干旱天氣應灌水,成熟期根據情況控制灌水,采果后遭遇連續伏旱應灌水。

排水:李園應設置排水系統,在多雨季節通過溝渠及時排水。成熟期覆蓋控水。

5 整形修剪

5.1 整形

樹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定干高度在嫁接口以上50 cm左右,無中心主導干,全株留3~4個主枝,均勻分布,拉枝開角50°~60°,每個主枝左右排列3~4個副主枝,在副主枝上配備適量結果枝組[2]。

5.2 修剪時間

修剪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傳統的“重冬剪、輕夏剪”是不科學的,應以夏剪為主、冬剪為輔,有利于減少修剪工作量。幼樹修剪應以能迅速增加樹體分枝級數,達到提早成型為目的;成年樹修剪主要是為了調整樹體生長狀況,改良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達到提高果實品質、確保枝條花芽健壯發育的目的。夏剪要適當,若修剪量過大,會損傷樹體、削弱樹勢。

夏季修剪又稱生長季修剪(3—9月),一般可進行2~3次。1)抹芽:李樹萌芽后,抹除著生位置不當的芽,剪口處不當芽,雙芽中的弱芽,主枝背上、背下芽等。2)疏梢:結合疏果,疏去過密枝、背上徒長枝,控制競爭枝。3)摘心:在夏末秋初,對多余副梢進行短截或疏剪,并對長果枝(30~40 cm處)摘心,緩和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促進結果枝組形成。

冬季修剪在李樹休眠期進行(11月至次年2月),在夏季修剪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修剪,以維持樹體形狀和均衡長勢,保持各級枝條間的從屬關系,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

5.3 不同齡期修剪

5.3.1 定植一二年

在三峽庫區河谷氣候條件下,巫山脆李主要推廣自然開心形樹形。一般在11—2月栽植,栽植后立即定干,嫁接口上50 cm;春季萌芽后,剪口下15 cm整形帶內,所發新枝中選3~4個生長健壯、角度適宜、分布均勻的枝條為主枝,三主枝在主干上的位置,應上下間隔5~10 cm,三主枝平面分布夾角120°。第一主枝下多余枝盡早疏除,集中養分供應主枝生長。冬季修剪對三大主枝60 cm處留背下芽短截,促使第二年分枝,形成一級側枝。主枝開張角度45°~50°,通過拉枝調整角度。各主枝的第一級側枝距主干最少保持40~50 cm,然后于第一級側枝對面40 cm處,選留第二級側枝,在側枝上再配備結果枝組,間隔20~30 cm。剪除上下重疊枝、左右交叉枝、直立枝、過密斜生枝。通過三年的培養,基本形成自然開心型。這種樹形樹冠開張,通風透光,樹體修剪量小,成形快,結果品質好。

5.3.2 初果期

以整形為主,按照自然開心形樹形結構,調整主側枝層級、角度、方位,盡快擴大樹冠,培養牢固的骨架,既要培養一個良好的樹體結構,又要考慮到早期產量。因此修剪時宜輕不宜重,以疏梢、夏季抹芽、摘心為主。夏季修剪,抹除主枝背上萌蘗,對部分副梢進行摘心,培養結果枝組或促進花芽分化。休眠期剪除背上旺長枝、背下弱枝、病蟲枝、密生枝等,對主枝和側枝的延長枝飽滿芽處短截,繼續擴大樹冠,促生側枝形成更多的枝組,增加來年產量。

5.3.3 盛果期

樹形基本定型,修剪主要是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冬剪剪除背上旺長枝、背下弱枝、病蟲枝、密生枝。對外圍主側枝的延長枝進行短截,促生新梢;對衰弱的主枝、側枝和多年生結果枝組,回縮更新,培養新的枝組,防止早衰和結果部位外移;對樹冠內的長、中、短果枝多短截,少緩放,一般中果枝截去1/3,短果枝截去1/2。這樣不僅可減少當年的負載,也可刺激生成一些小枝,為來年的豐產做準備,同時還可以防止內部果枝的干枯,避免內膛空虛、光禿。

6 病蟲害防治

巫山脆李的常見病蟲害有:袋果病、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褐腐病,蚜蟲、李實蜂、李小食心蟲、蚧殼蟲等。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為害水平以下,通過加強果園土肥水管理,結合修剪,改善李園的生態環境,增強樹體抗性,進行綜合防控,選用高效低毒類農藥、礦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等藥劑,注意保護昆蟲天敵,充分發揮綜合防治作用。

6.1 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

袋果?。褐饕獮楹τ坠?、新梢和葉片。李芽萌發時,病菌穿透表皮或自氣孔侵入嫩葉,在謝花后即顯癥,病果畸形,袋狀,后漸變狹長略彎曲;枝梢呈灰色,略膨脹,組織松軟;葉片在展葉期開始變成黃色或紅色,葉片皺縮不平,似桃縮葉病。袋果病一年只侵染一次,隨著氣溫升高,停止發展,氣溫超過30 ℃即不發病,春季低溫多雨天氣利于該病發生。

細菌性穿孔?。褐饕獮楹θ~片,也為害果實和枝梢。葉片受害,病斑初期為水漬狀小點,最后病斑干枯,形成穿孔。致病細菌在枝梢病斑、病芽內越冬;第二年春季染病組織溢出病原細菌,借雨水、氣流和昆蟲傳播侵染。連續陰雨天或受蚜蟲等昆蟲為害嚴重時,易造成此病大面積流行,夏季高溫高濕期為發病高峰期。

紅點?。褐饕獮楹θ~片,初期葉面產生橙黃色,邊緣有清晰的圓形病斑;嚴重時,葉片病斑密布,葉色變黃,常早期脫落。果實染病,果面產生橙紅色圓形斑,最后病部變為紅黑色,其上散生許多深紅色小粒點。紅點病從展葉期至10月均可發病,多雨年份或雨季發病重。病葉提早脫落后,樹體光合作用不夠,影響花芽分化質量,第二年結果較少。

褐腐?。汗麑嵶杂坠脸墒炱诙伎筛胁?,但以接近成熟時的果實受害最重。果實發病,開始在果面上產生褐色小斑點;病斑擴展很快,在數日內便可擴及全果,似開水燙狀,果肉也隨之變褐軟腐。褐腐病在多雨潮濕的年份常流行成災,引起大量爛果。

李實蜂: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樹下表土層中結繭越夏越冬。次年李樹開花時,羽化為成蟲,卵產于花萼組織內,一般一朵花上產卵一粒。幼蟲孵化后,多從果面蛀入,入果后直達果核,一個幼蟲只為害一個果,核仁被吃盡時,幼蟲亦將老熟,脫果越夏越冬。

蚜蟲:蚜蟲為害李樹新梢葉片。新梢被害嚴重時呈卷曲狀,生長不良,影響光合作用,以致脫落,影響果樹產量及花芽形成,并大大削弱樹勢。

李小食心蟲:為害李樹果實的主要害蟲之一,幼果被害后,表面無明顯癥狀,只是容易出現早期脫落的現象;膨大期果實受害后,幼蟲蛀孔部位會有淚珠狀膠液流出,蛀孔為黑色,數日后會有蟲糞從此排出,果實極易脫落。李小食心蟲,多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的表土內0.5~3.0 cm處或者草根附近、土塊下做繭越冬,也有一部分會在樹干基部、樹皮裂縫中越冬。一般來說,4月中旬出土化蛹,出現幼蟲;5月上旬成蟲羽化,成蟲羽化后1~2 d即開始產卵,其卵多在果實近果柄部位;經過7~9 d就會孵化,幼蟲蛀果10 d后,就會老熟脫果。

6.2 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

6.2.1 農業防治

1)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使果樹枝葉健壯,增強抗病力;合理修剪,剪除有病枝梢使樹體通風透光,降低園內濕度。

2)重視清園:將落葉、枯枝、雜草、冬季修剪掉的病蟲枝、蟲苞、僵果等清除出園,集中燒毀或深埋。用刮皮刀刮除樹干上的粗皮、老翹皮,刮皮前在樹干下鋪一塊塑料布接住刮除物,然后把刮除物清除出園集中處理,噴施3~5°Bé石硫合劑或用99%礦物油150~300倍液全株噴霧封園,消滅越冬菌蟲源。

樹干涂白:用10%的石灰水對主干涂白,其配方為生石灰粉10份,石硫合劑2份,食鹽1份,植物油0.5份(或粘土2份),可減少日燒和凍害,又可殺死樹皮裂縫內隱藏的病菌和害蟲等。

6.2.2 物理防治

利用殺蟲燈、誘蟲黃板等誘殺害蟲。利用樹干刷白阻止部分害蟲在樹皮上產卵和為害;每0.67~1.33 hm2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 1盞;在李樹末花期每667 m2掛誘蟲黃板 30~40片,誘殺李小食心蟲、蚜蟲等害蟲。

6.2.3 化學防治(投產樹)

花前(花蕾露白期):用10%吡蟲啉10 g、苯甲·嘧菌酯10 g、5%氨基寡糖素15 mL,兌水15 kg噴霧,主要防治蚜蟲、袋果病等。

謝花80%左右:用烯肟·戊唑醇10 g、噻唑鋅40 g、噻蟲·高氯氟5 mL,兌水15 kg噴霧,主要防治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蚧殼蟲、李實蜂和葉面害蟲。

4月中旬:用烯肟·戊唑醇10 g、噻唑鋅40 g、噻蟲·高氯氟5 mL,兌水15 kg噴霧,主要防治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褐腐病、介殼蟲、食心蟲和葉面害蟲。

5月上中旬:用烯肟·戊唑醇10 g、噻唑鋅40 g、噻蟲·高氯氟5 mL、50%腐霉利7 g,兌水15 kg噴霧,主要防治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褐腐病、蚧殼蟲、食心蟲和葉面害蟲。

采果后秋天枝葉生長期:用40%氯蟲·噻蟲嗪4 g、烯肟·戊唑醇10 g、噻唑鋅40 g,兌水15 kg噴霧,主要防治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和葉面害蟲。

7 果實采收、分級、貯運

7.1 采摘時間及要求

巫山脆李的成熟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當成熟度在八成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適時采收。采收時,果筐內墊布袋,輕采輕放,確保果粉完好。采后應及時轉運至冷庫預冷,或分級裝箱后轉入冷庫預冷待運或銷售。

7.2 分級標準

巫山脆李的特級果、一級果、二級果分級標準詳見表1。

7.3 貯藏

冷藏庫的適宜貯藏溫度為1~4 ℃,相對濕度85%~95%。脆李常溫貯藏要求庫房是陰涼干燥、清潔、無異味、通風良好的場所,不得露天存放,果實不能直接著地,避免擠壓,嚴禁與有毒有害和易于傳播病蟲的物品同處貯存。

7.4 運輸

宜采用冷鏈運輸,要求快捷、透氣、防潮,嚴禁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合運輸。裝卸時應輕拿輕放,堆碼層數不超過果箱承載能力[3]。

參考文獻:

[1] 黃明.巫山脆李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09(4):3-4.

[2] 熊偉,黃明,寇琳羚,等.巫山脆李優質高效生產技術[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9.

[3] DB50/T901-2018, 地理標志農產品巫山脆李[S].重慶: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8.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簡介:唐君(1971—),男,重慶巫山人,大專,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果品生產技術推廣。E-mail: 458843343@qq.c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