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020-06-05 13:06吳毓杜成章陳志泉周瑜李澤碧黃娟奚江
南方農業·上旬 2020年5期
關鍵詞:套作高產栽培技術大豆

吳毓 杜成章 陳志泉 周瑜 李澤碧 黃娟 奚江

摘 ? 要 ?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模式是利用構樹不同生長階段行間距空隙種植大豆,既能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固氮作用,又能減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使構樹與大豆更好地生長和結果。從整地、品種選擇、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方面介紹飼用性構樹套作大豆的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 飼用型構樹;大豆;套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344.3;S565.1 ?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3.009

構樹是一種優良的飼料原料,在我國分布范圍廣。飼用雜交構樹含有豐富的植物粗蛋白質、粗脂肪、鈣,其鮮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8.9%、鈣含量高達3.4%,氨基酸、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含量均高于一般農作物飼料,是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作物[1]。飼用雜交構樹的鮮嫩枝葉豬、牛、羊可直接食用,也可將其加工成葉粉,作為配合飼料的原料,適合于各種畜禽養殖。2015年中科1號飼用雜交構樹作為扶貧產業被列入我國10項精準扶貧工程之一[2]。

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大豆莖稈也是很好的飼料加工原料。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既能產生可觀的飼料收入,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是一項綜合效益好的生產模式。2018—2019年,筆者所在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在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雙柏村開展飼用型構樹套作大豆的栽培模式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飼用型雜交構樹栽培管理要點

1.1 林地選擇

飼用型雜交構樹具有耐瘠薄、抗干旱、適應性強的特點,可在田邊坡地、溝壑,道路兩旁,房前屋后種植。雖然飼用構樹栽培技術簡單,但要獲得穩定且較高的飼用枝葉,建議選用土肥條件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地段為宜。

1.2 苗木栽植

1.2.1 苗木選擇

飼用型雜交構樹可用中科1號、中科2號組培苗。以苗高0.5 m以上,地徑粗0.5 cm的壯苗或經過50 d以上煉苗的成品苗為宜。

1.2.2 栽植時間

在表層土壤不凍結的情況下,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在重慶地區,飼用型雜交構樹最適宜的栽植時間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季落葉后,具有成活率高、長勢快等優點。

1.2.3 栽植規格

根據地形地貌特征,合理確定栽植規格,一般每667 m2栽插不少于800株。為適應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和規?;崭畹男枰?,建議選擇坡度在20°以下寬窄行栽植,寬行1.2 m,窄行0.8 m,株距1 m。

1.3 肥水管理

1.3.1 底肥

根據地力及生長特點,按每667 m2施用農家肥

1 000~1 200 kg,或每窩用復合肥50 g,與窩內泥土混合均勻后進行苗木栽植,栽后覆土踏實,澆水。

1.3.2 追肥

根據地力及構樹生長特點,加強肥水管理,日常注重觀察。當年移栽的構樹苗實行肥水齊供,促進移栽苗快速生長,達到豐產目的。如果移栽時沒有施底肥,則在移栽后10~15 d,每667 m2用糞水1 000 kg或尿素10 kg窩施,促進幼苗生長。移栽后30 d,要進行中耕、除草、培土。中耕深度在10~20 cm,以免傷害根系,培土增加營養,提高土壤墑情,改良土壤結構。施肥要結合天氣和樹苗的大小確定施肥量,大苗多施,小苗少施、勤施。觀察苗木色澤確定施肥種類,苗木莖葉發黃時追施氮肥,苗木莖葉暗綠時增施磷肥,苗木莖葉柔軟時增施鉀肥[1]。

1.3.3 采后施肥

構樹采收后,要及時追肥,促進樹體的快速生長,為第二季鮮枝、嫩葉豐產提供營養。春季每667 m2施有機肥2 000 kg,追肥以含N 46%的尿素為主,每667 m2用量為25 kg。夏季采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結合天氣適時澆水。當年移栽苗可用含1%的尿素與0.5%的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水溶液,或天豐素4 000倍進行葉面噴施[2]。

1.4 病蟲害防治

采取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法,重點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在有效控制病蟲為害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兩種植物共同生長時,發現病蟲可一并防治。減少用藥量,用藥提倡不同類型殺蟲劑混配并交替使用,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構樹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盜毒蛾、野蠶蛾,病害主要是葉褐斑病??稍?月上中旬用20%除蟲脲懸浮劑

7 000倍防治盜毒蛾;20%康復多濃可溶液3 000倍防治野蠶蛾。在6—8月高溫高濕發病高峰期,用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防治葉褐斑病[2]。

1.5 收獲

當飼用型雜交構樹生長到1.0~1.5 m時,首次收割留茬高度15~20 cm,留下盡可多的芽眼,以便萌發更多的新枝[3]。大豆采用人工收割,打捆包裝運輸。大豆收割后的構樹林地可采用自走式青儲飼料收獲機進行收割,實行枝葉一次性粉碎、晾干、壓縮成塊,運輸到飼料廠,作為生產高蛋白、綠色有機飼料的原材料。當年栽植的構樹可收割2次,每667 m2鮮嫩枝葉產量可達2 000~3 000 kg;栽植第2年后,每年可收割3~4次,每667 m2鮮嫩枝葉產量可達8 000 kg~9 000 kg。

2 大豆栽培管理要點

2.1 整地施肥

根據構樹栽培規格,行間距空隙大小實施整地。整地時,需對構樹進行施肥、培土、除草,每667 m2施25~30 kg過磷酸鈣和10 kg氧化鉀,或氮、磷、鉀含量均為15%的復合肥30~40 kg作為底肥。

2.2 選種與播種

2.2.1 選種

大豆品種一般選擇渝豆2號、渝豆6號,或者其他適宜重慶生產的抗逆性強、抗倒伏、抗炸莢、株高70~80 cm、生育期90~100 d,透光性好、成熟時落葉性好的大豆品種。

2.2.2 播種

飼用型構樹套作大豆播種一般在春末夏初時節較好(4月上旬)。采用人工或機械播種,每667 m2播種量在5 kg左右,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行距40~50 cm,窩距20~25 cm,每667 m2種植12 000~14 000株,播后每667 m2用腐熟農渣肥 800~1 000 kg蓋種,或直接將土塊打細蓋種。播種密度關鍵是要看構樹的長勢和林間空隙的間距,根據構樹空隙地段寬窄行規格適時播種1~2行。在重慶中海拔地區(600~1 000 m),構樹空隙地大豆播種的最佳時間:春大豆在4月10日左右,夏大豆在6月20日左右。

2.3 苗期管理

當大豆出苗后有2片真葉時,立即查苗補缺。對缺窩、差苗窩及時補苗,每窩至少要補足2根苗。補苗后,每667 m2用5 kg尿素加清糞水追肥1次,輕施苗肥。大豆齊苗后,及時定苗、間苗,去弱、去病、去雜,留整齊苗、壯苗,確保苗全、苗壯,通過人工間苗、定苗,可增產10%~20%[4]。

2.4 中耕培土

出苗后7~10 d或在間苗后,立即進行中耕鋤草,同時給構樹噴施葉面肥,促進構樹全速生長。中耕深度隨根系生長狀況由淺到深再淺的方式進行,采取促下控上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生長。隨中耕鋤草,向根部培土,壟高30 cm左右[3],但不得傷害構樹根冠,以保持土壤通透性良好,利于根系發育。

2.5 肥水管理

大豆生長緩慢、肥力較低的地塊,每667 m2可在幼苗期施硝酸銨5.0~7.5 kg、過磷酸鈣7.5~15.0 kg,促進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也有利根瘤菌發育,增強固氮能力。在初花期,可酌情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并在盛花期進行根外追肥,如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硼肥等,防止大豆因脫水、脫肥引起早衰[4]。高溫環境下,如果缺墑要合理灌溉,以便促花芽分化形成豐產株形,同時有利于促進構樹分枝生長。

2.6 病蟲害防治

2.6.1病害

大豆一生中的病害有大豆霜霉病、灰霉病、灰斑病、菌核病,主要為害幼苗、葉片、莖、莢和籽粒。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實行2~3年輪作后采取更換品種。

2)藥劑防治。以上4種病害都可以在播種時用藥劑進行拌種處理防治,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或用50%福美雙或50%多菌靈按100 kg種子用藥0.3 kg拌種,田間發病時大豆霜霉病可用甲霜靈800倍液噴灑,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1~2次。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可按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 g,或用40%滅病威膠懸劑100 mL,或50%甲基托布津100 g,兌水80~100 kg噴霧,共噴2~3次。大豆菌核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按667 m2用藥量100 g兌水噴霧1~2次。所有藥劑防治噴藥時間選在晴天上午9—10時,下午3—5時,視病情發展情況間隔7~10 d后再噴1次,一定要噴施均勻,才能達到效果。

2.6.2 蟲害

大豆出苗時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以確?;久?。盛花至結莢鼓粒階段極易發生大豆卷葉螟、蚜蟲、食心蟲等害蟲,要注意觀察田間是否有低齡幼蟲啃食的網狀和鋸齒狀葉片。一旦發現,要及時用殺蟲藥兌水均勻噴施防治。

2.7 收獲

當大豆葉片大部分正常脫落,手搖植株有輕微的響聲,或大豆莖稈呈棕黃色時,是人工收獲的適宜時期。搶晴及時收割,割茬低,不留莢,平鋪規整,防裂莢、脫粒。收割后,堆放 2~5 d,再脫粒曬干。脫粒后的莖稈及粒殼及時打包送往飼料廠。作種子用的大豆忌在水泥地上高溫暴曬,當種子含水量降到12%~13%時入庫貯藏。

3 結語

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不僅能夠提高光、熱、水、氣、土、肥等的利用率,而且能夠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利用,形成綠色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5],為精準扶貧、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參考。同時,飼用型雜交構樹套作大豆栽培模式的操作技術簡單,便于農戶掌握,林地附加值增加明顯,當年即可見效,故宜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貴,田雄,敖長友.飼用雜交構樹的栽培利用技術[J].農技服務,2016(7):147-148.

[2] 劉金燦,王冰潔,趙衛華,等.飼料型雜交構樹的發展前景及規?;耘嗉夹g[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8):99-100.

[3] 陳紅,尹學偉,羅云米,等.林下“白菜-大豆”周年兩熟高效栽培模式簡介[J].南方農業,2019,13(1):52-54.

[4] 王利紅.夏播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10):63-64,66.

[5] 王強盛,楊娟,祁明華,等.幾種作物種植模式在林下套種的實際產量和效益評價[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120-122.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0-03-18

基金項目:重慶市財政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丘陵山地林下豆類作物原種繁殖生產與示范”(NKY2019AB/021)。

作者簡介:吳毓(1973—),男,重慶潼南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育種、栽培及示范推廣。E-mail: cqycwy5@163.com。

猜你喜歡
套作高產栽培技術大豆
沙地幼梨樹行間套作大豆高效種植技術
與“三劍客”的書信
云陽縣豌豆—玉米—紅薯套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淺析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施肥管理
雜交中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大豆農場
給小嘴安個開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