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醫學院校B型人格畢業生壓力感受及心理健康現狀調查

2020-06-06 04:41周艷芳張秋梅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3期
關鍵詞:人格類型B型醫學院校

周艷芳,張秋梅,高 立

(濟寧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67)

A型人格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哈佛布魯恩(Howord Brunn)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弗里德曼(M.Friedman)與羅森曼(R.H.Rosenmon)于1970年共同提出[1],其基本人格特質主要包含時間緊迫、充滿敵意、爭強好勝等特點。之后,在A型人格研究的基礎上,弗里德曼又提出了B型人格的概念。B型人格的人格特質與A型人格的人格特質截然相反,不僅時間觀念較差、毫無敵意、且缺乏向上的競爭意識。早期有關A型人格及(或)B型人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之后大量研究發現,A型人格及B型人格個體不僅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預后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正常人群體中的溝通交流、時間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關A型人格及(或)B型人格的研究重點逐漸由心腦血管領域轉移到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及(或)心理學領域。

在醫學院校畢業生群體中,無論是通過了考研復試的畢業生或是已簽訂了就業協議的畢業生,在面對今后全新的學習或工作環境時,往往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定壓力,且不同人格類型的畢業生,在面對種種壓力時,往往會因為其特定人格特質的原因,產生不同的反應[3]。因此,在醫學院校畢業生群體中,開展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壓力感受及心理健康現狀調查[4],不僅可較為有效地掌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壓力感受及心理健康的差異,更可為學生管理工作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疏導及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19年5月期間,在自愿參與的前提下,以班級為單位選取某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2019屆畢業生359人作為對象開展問卷調查。調查最終收回全部有效問卷32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53%。其中:男生143人,年齡23~25歲,平均年齡(23.55±0.70)歲,女生182人,年齡23~24歲,平均年齡(23.19±0.35)歲。

1.2 方法

一般情況調查:對參與調查畢業生的性別、年齡、畢業去向(就業或考研)情況進行調查及統計。

A型行為類型問卷(Type A Behavior Pattern Scale,TABP)[5]:該問卷由60個具體條目構成,可對參與調查畢業生時間匆忙感(Time Hurry,TH)、爭強好勝及敵意(Competition and Hostility,CH)兩個與人格密切相關的因子進行調查及計分。TABP的60個條目均采用“0分”或“1分”的方式進行計分,各因子涉及條目得分相加得到該因子總分,TH及CH因子得分相加得到最終TABP總分。最終以TABP總分1~18分作為典型B型人格,19~26分作為中間偏B型人格(B-型),27~28分作為中間人格(M型),29~36分作為中間偏A型人格(A-型),37~50作為典型A型人格的檢出依據(TABP另有10個條目作為測謊題,相關得分不計入總分,但若測謊題總分≥7分,則該問卷為無效問卷)。前期經過3次測試及國內21 459人的常模檢測[5],證實TABP的重測信度能夠達到0.58,因此能夠較為準確地對參與調查畢業生的人格類型進行檢測。

Beck壓力量表(Beck-Srivastava Stress Inventory,BSSI)[6]:該量表由2個部分構成,前半部分要求對參與調查畢業生對最為常見的經濟壓力、戀愛壓力、人際關系、家庭問題、學業問題、前途及就業6種最為常見壓力源進行排序,從而確定畢業生當前所面臨的最主要壓力源。BSSI后半部分由40個條目構成,可對參與調查畢業生學習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系及臨床實踐(各關聯10個條目)4個與壓力強度密切相關的因子進行調查及計分。BSSI 的40個條目均采用1~5分標準進行計分,依次由“1分”表示“沒有壓力”到“5分”表示“壓力很大”,各因子涉及條目得分相加得到該因子總分,4個因子總分相加得到最終BSSI得分。最終以“BSSI單因子總得分≥3分”或“BSSI總得分≥72分”作為壓力較大的檢出標準。通過前期在醫學生中的使用,證實了BSSI的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α)能夠達到0.82~0.90[7],因此能夠較為準確地對參與調查畢業生的壓力現狀進行檢測。

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8]:該量表共由90個條目構成,可對被試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因子進行檢測(SCL-90另有7個條目未被歸入上述因子,歸為“其他”因子)。SCL-90的每個條目均采用1~5分標準進行計分,依次由“1分”表示“沒有癥狀”到“5分”表示“癥狀嚴重”,各因子涉及條目得分相加得到該因子總分,10個因子得分相加得到SCL-90總分。最終以“陽性因子總數≥43項”或“某單因子總得分≥2分”或“SCL-90總得分≥160分”作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標準。通過前期在醫學生中的使用,證實了SCL-90的Cronbach’s α能夠達到0.945[9],因此能夠較為準確地對被試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醫學院校B型人格畢業生檢出情況及TABP得分對比

調查在325名畢業生中檢出B型人格畢業生129名,B型人格畢業生的總檢出率為39.69%。其中:男生54人,占男生總數的37.76%,女生75人,占女生總數的41.21%。在TABP得分方面,B型人格男生在TABP的TH、CH及總分得分均低于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B型人格男生在TABP的TH、CH及總分得分均低于非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醫學院校畢業生TABP得分對比

2.2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BSSI得分對比

B型人格畢業生BSSI最低得分為26分,最高得分為112分,平均得分(91.16±30.01)分,非B型人格畢業生BSSI最低得分為40分,最高得分為164分,平均得分(104.09±29.63)分,B型人格畢業生BSSI平均得分低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BSSI平均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在性別方面,B型人格男生BSSI最低得分為26分,最高得分為117分,平均得分(95.83±38.44)分,B型人格女生BSSI最低得分為26分,最高得分為112分,平均得分(87.79±34.05)分,B型人格男生BSSI平均得分高于B型人格女生BSSI平均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B型人格男生BSSI最低得分為40分,最高得分為164分,平均得分(105.22±31.01)分,非B型人格女生BSSI最低得分為40分,最高得分為159分,平均得分(103.14±28.55)分,非B型人格男生BSSI平均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女生BSSI平均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BSSI得分對比

表3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不同性別畢業生BSSI得分對比

2.3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SCL-90得分對比

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及人際關系3個因子得分低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7個因子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強迫因子得分高于2分,非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強迫及人際關系因子得分高于2分,達到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標準(表4)。

在性別方面,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10個因子得分均高于B型人格女生,在抑郁1個因子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7個因子得分低于非B型人格女生,在SCL-90的抑郁、焦慮及敵對性3的因子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10個因子得分均高于2分,非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強迫、人際關系及抑郁3個因子得分高于2分,非B型人格女生在SCL-90的強迫及人際關系2個因子得分高于2分,達到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標準(表5)。

表4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SCL-90得分對比

表5 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不同性別畢業生SCL-90得分對比

3 討論

3.1 醫學院校B型人格畢業生檢出情況

本次調查將TABP得分在1~26分的畢業生統一劃歸為B型人格畢業生(包含典型B型人格及中間偏B型人格),最終在325名畢業生中檢出B型人格畢業生129名,B型人格畢業生的總檢出率為39.69%。在性別方面,調查在143名男生中檢出B型人格男生54名,占男生總數的37.76%,在182名女生中檢出B型人格女生75名,占女生總數的41.21%,二者的檢出率基本一致,這說明B型人格作為人群中一種常見的人格特質,在醫學院校畢業生群體中,男生與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另外,B型人格男生在TABP的TH、CH及總分得分均低于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無論男生或女生,均有著較為穩定且一致的人格特質。與此同時,非B型人格男生在TABP的TH、CH及總分得分均低于非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非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無論男生或女生,也有較為穩定且一致的人格特質。

3.2 醫學院校畢業生壓力狀況

B型人格畢業生BSSI平均得分(91.16±30.01)分,低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平均得分(104.09±29.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B型人格畢業生總體感受壓力較小與非B型人格畢業生。在性別方面,B型人格男生BSSI平均得分(95.83±38.44)分,高于B型人格女生BSSI平均得分(87.79±34.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雖然男生面臨的壓力要大于女生,但總體看來,B型人格畢業生普遍面臨基本相同的壓力。非B型人格男生BSSI平均得分(105.22±31.01)分,高于非B型人格女生BSSI平均得分(103.14±28.5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非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男生面臨的壓力也要大于女生,但總體看來,非B型人格畢業生也普遍面臨基本相同的壓力。

3.3 醫學院校畢業生心理健康狀況

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及人際關系3個因子得分低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在SCL-90的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7個因子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畢業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B型人格畢業生往往具有時間觀念較差、毫無敵意、且缺乏向上的競爭意識的人格特質,因此難以適應臨床實習期間較為緊張的時間安排,難以應對復雜而敏感的醫患關系、難以適應考研復試及(或)就業面試所帶來的各種競爭相關。但總體看來,B型人格畢業生與非B型人格畢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本一致。在性別方面,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10個因子得分均高于B型人格女生,在抑郁1個因子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除了抑郁情緒外,在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名,男生和女生均基本處于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非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7個因子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女生,在SCL-90的抑郁、焦慮及敵對性3的因子得分高于非B型人格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非B型人格畢業生群體中名,男生和女生均基本處于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10個因子得分均高于2分,非B型人格男生在SCL-90的強迫、人際關系及抑郁3個因子得分高于2分,非B型人格女生在SCL-90的強迫及人際關系2個因子得分高于2分,這不僅反映了B型人格男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差這一問題,更是反映了非B型人格男生在強迫、人際關系及抑郁3個方面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非B型人格女生在強迫及人際關系2個方面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總體看來,在醫學院校畢業生群體中,無論是B型人格或是非B型人格,男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著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4 結語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號),其中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以此為指引,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也逐漸由個人研究層面提升到了學校層面。通過對醫學院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壓力感受及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進而掌握不同人格類型畢業生壓力感受及心理健康狀況間的差異[10],針對不同人格類型醫學生心理健康間的差異,在學校層面,通過在高年級醫學生群體中開設《醫患溝通》《職業生涯規劃》等醫學人文課程,使醫學生能夠預先了解臨床實習及今后職業生涯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畢業生做好應對矛盾、迎接挑戰、合理減壓打下較為堅實的前期理論基礎;在各二級學院層面,建立醫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及統計,并在臨床實習檢查過程中積極協調實習醫院開展醫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及疏導工作,避免因壓力原因造成的心理健康負面事件的發生;在學生日常管理者(輔導員)層面,在了解畢業的人格

類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導工作,針對個別畢業生較為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通過團體訓練、個人訪談等方式予以化解。通過三方努力,共同為醫學院校、醫療衛生機構及科研院所提供醫療精湛、身心健康的臨床醫學卓越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人格類型B型醫學院校
驗 血
關于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淺析高職學生人格類型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臨床表現為心悸的預激綜合征B型心電圖1例
藝術類大學生人格類型與職業興趣之間的關聯
MBTI的軍校學員人格類型調查及性別因素分析
軍校學員人格類型與學習動機強度的關系*
醫學院校中小組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實踐
促進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的探索與實踐
高等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