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并發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2020-06-08 15:50葛芬
關鍵詞:心律失常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

葛芬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邞醚C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 篩選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CCU病房收治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106例患者應用雙盲法分為兩組,各53例;接受基礎治療同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應用循證護理對觀察組干預,觀察兩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及心律失常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顯示,觀察組臥床及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心律失常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臥床、住院時間,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循證護理;臥床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8..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其多見于中年老群體,且大部分患者均合并有心律失常。有文獻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75%在急性期可出現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乏力、氣短、心悸、胸悶等,病情嚴重患者可誘發猝死、室顫、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篩選53例對其使用循證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0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齡39~81歲,平均(60.54±3.77)歲;觀察組53例中,男31例、女22例,年齡40~82歲,平均(60.25±4.02)歲。兩組資料在年齡、性別、心肌梗死的部位、心肌壞死標記物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運用循證護理對觀察組干預,對心肌梗死各個階段可能存在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制定適宜的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入院后主動與患者接觸,為其介紹住院環境,方法教育手冊等,根據患者認知水平,可采用一對一、多媒體、手冊等方式為其進行宣教,提高其對疾病認知,做好心理準備。(2)心理護理:該病癥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兇險程度高,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負面心理;為提高患者依從性,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態積極評估,對于存在嚴重焦慮、抑郁、恐懼情緒患者予以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打消患者心理顧慮,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對疾病治療具有積極作用。(3)病因控制:為患者提供潔凈、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適度溫度與濕度,控制親屬探視時間,盡量減少外界對患者的情緒干擾,并叮囑患者及家屬,多鼓勵患者飲水,預防發生尿潴留及便秘。(4)病情監測:患者發病后1周內是心律失常高發階段,特別是在72小時內,在此期間,每日復查電解質,維持電解質穩定,并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監控,監測血壓的動態變化,發現頻發室早、二聯律、短陣室速等惡性心律失常的先兆,立即匯報治療;同時實時了解患者癥狀,若患者出現氣短、胸悶、頭暈等情況,警惕心衰的可能,應及時告知醫師并采取積極對癥治療,減少心臟負荷,維持出入量平衡。(5)避免誘發因素,保持大便通暢,通過循證查閱文獻,從患者入院時即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排便干預,確保每1~2天排便一次,同時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排便體位和排便方式,避免因排便而誘發惡性心律失常。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住院時間、臥床時間以及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運用軟件SPSS 18.0系統數據處理,x2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統計學有意義P<0.05。

2 結 果

觀察組53例中,臥床時間(2.82±0.07)d、住院時間(10.47±4.68)d;對照組53例臥床時間(6.55±0.51)d、住院時間(18.52±5.56)d;兩組統計學對比,觀察組各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為4.657、5.260,P<0.05)。

觀察組心律失常發生7例(13.21%)、低于對照組30例(57.69%),統計學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3.230,P<0.05)。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血供突然中斷、或急劇減少,造成心肌細胞供血、供氧不足,進而發生心肌缺血性壞死。有研究顯示,若患者發病后,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護理,1h內患者病死率可高達50%[2]。對此,如何降低疾病兇險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循證護理是一種現代化的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擺脫了經驗式以直覺為主的思維,將護理更為規范化、科學化,提高護理權威性,且尊重患者意愿,有利于獲得患者認可,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改善護理質量[3]。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臥床時間及心律失常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應用于該病癥的護理操作中,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結果,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模式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其經濟負擔,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琳艷.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肹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4):524.

[2] 樂美妮,闞海燕,李 敏,等.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33(a01):273-274.

[3] 李 莉,鐘林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17(b12):116-117.

猜你喜歡
心律失常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