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灌腸結合穴位貼敷+手指點穴療法 治療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6-08 15:50張小輝胡斌陳燕飛
關鍵詞:中藥灌腸穴位貼敷

張小輝 胡斌 陳燕飛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治療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中應用手指點穴法聯合中藥灌腸+穴位貼敷法的價值。方法 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接診的60例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用雙盲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研究組、常規組兩組,每組均為30例患者。給予常規組患者禁食處理,同時實施腸胃減壓、常規預防感染等措施;在上述操作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手指點穴法聯合中藥灌腸+穴位敷貼治療。嚴密檢測各組患者的一系列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并將各指標水平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相比于常規組患者,該組患者的腸內營養耐受時間、肛門排便排氣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明顯更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胃十二指腸壓力數值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該組治療后的內臟蛋白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經組間比較上述指標,研究組胃十二指腸壓力水平下降幅度、內臟蛋白水平上升幅度均明顯高于常規組。結論 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應用手指點穴法聯合中藥灌腸+穴位貼敷法治療后,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大幅度提高療效,同時又能使患者的器官衰竭發生率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

【關鍵詞】中藥灌腸;穴位貼敷;手指點穴;ICU重癥感染;胃腸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8..02

目前我國臨床對于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患者通常采用抗感染以及補充營養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由于醫療技術的種種限制,導致醫療成本偏高,部分患者存在藥品不耐受的情況,使得臨床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1]。本次研究主要通過中藥灌腸結合穴位敷貼+手指點穴方法對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治療,探究聯合療法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的ICU重癥感染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中選取60例納入本項研究,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對6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為研究組及常規組,各30例。常規組患者中共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齡71~87歲,平均(75.5±4.1)歲;研究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73~84歲,平均(76.5±3.1)歲。經調查,研究組及常規組患者中均出現一定比例的肺部感染、顱內感染、感染性休克癥狀,上述兩組間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存在一定差異。經比較,研究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間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組

給予常規組患者禁食處理,以達到降低腸胃壓的目的,同時對該組患者實施日常感染預防措施,并針對患者疾病進行對癥治療[2]。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組的治療基礎上進行中藥灌腸結合穴位貼敷以及手指點穴,灌腸的主要藥方為大承氣湯,并根據患者的癥狀不同進行加味,主要藥物及其用量為:大黃10 g,芒硝6 g,枳實12 g,厚樸15 g,丹參、桃仁、赤芍各12 g;伴有惡心嘔吐、腹脹、津液虧虛、身體虛弱等癥狀的患者分別加用藿香9 g、香附12 g、生地15 g、黨參15 g進行治療。將中藥水煎兩次后去渣,取100 mL濃汁于灌腸器中備用,取出藥渣用以貼敷,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鐘。手指點穴治療時,選取患者雙下肢的足三里、上、下巨虛進行點壓按摩,每天1次,每次15分鐘,按摩后將藥渣貼敷至患者的肚臍處,6~8小時后取下[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的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和可耐受腸內營養所需要的時間,通過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恢復時間較常規組而言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十二指腸壓力以及內臟蛋白水平

比對治療前后各組患者的胃十二指腸壓力值、內臟蛋白兩項指標水平變化情況,數據顯示研究組、常規組患者治療后的胃十二指腸壓力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研究組患者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內臟蛋白的水平較治療前均得到明顯提高,研究組患者該指標水平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ICU中的重癥感染患者胃腸道較脆弱,長期缺氧缺血,導致體內的酸性代謝產物及次黃嘌呤無法正常排出,于體內大量堆積,而患者在恢復期時血流灌注量充足,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會進一步導致患者的腸黏膜受損。對患者使用大承氣湯進行灌腸,能夠幫助保護患者的腸黏膜在缺血狀態再灌注時不會受到傷害,可以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活性,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保護患者的腸黏膜;此外,大承氣湯還能抑制患者腸道中的細菌增殖,清除氧自由基,增加抗氧化功能,促進腸道內炎癥的愈合,保護其他臟器;同時,大承氣湯還能促進患者的腸胃蠕動,保證腸道的血流充足,改善腸道的供血量。對患者的足三里、上、下巨虛進行點穴按摩,能夠促進患者的腸胃蠕動,改善神經調節作用,調節胃腸分泌,保障胃腸黏膜的供血供氧,改善胃腸功能。

從中醫角度分析,人體的氣血是通過十二經脈向內連通臟腑,向外連通肢節,而足陽明胃經氣血十分豐富[5],具有調節腸胃的重要作用。選取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足三里,做為主穴位,配合上、下巨虛進行治療,能夠補氣益血、和胃調中。本次研究通過中藥灌腸配合穴位敷貼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在主方大承氣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配合點穴按摩患者的足三里以及上下巨虛,疏通患者的靜脈、調和脾胃、扶正祛邪。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恢復所需的時間更短,內臟蛋白水平也顯著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

使用中藥灌腸結合穴位貼敷+手指點穴療法能夠明顯改善臨床對于ICU重癥感染合并腸胃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保護患者的胃腸黏膜,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秋生.中藥灌腸方+針刺聯合常規療法治療ICU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9,33(5):74-77.

[2] 鐘 婷,呂德可.穴位貼敷治療ICU鎮痛鎮靜患者胃腸功能障礙109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9,54(5):346.

[3] 高巖芳.中藥灌腸治療ICU胃腸功能障礙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72-273.

[4] 吳鑫彬.中藥敷臍預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0):142-143.

[5] 許珊珊.中藥穴位貼敷在慢性胃炎氣滯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8.

猜你喜歡
中藥灌腸穴位貼敷
應用中藥灌腸方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護理對策
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療效研究
加味枳術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貼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
中藥灌腸治療濕熱瘀滯型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研究
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內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溫針灸配合穴位貼敷治療36例心脾兩虛型心悸的臨床觀察
患側穴位貼敷藥物治療急性期腦梗死肢體偏癱76例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60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