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春節習俗的變化看傳統文化的繼承

2020-06-09 12:14劉佳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傳統習俗

劉佳

[摘? ?要]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紀念民族節日對于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節日習俗的演變直接導致節日內涵的變化。研究傳統節日的發展必須研究節日習俗的變化和發展。文章選取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做簡要分析,主要探究春節習俗的變化及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民族節日;傳統習俗;文化繼承

[中圖分類號]? ?G635?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8-0063-02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習俗演變集中地體現著我國春節的發展變化。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主要有寫春聯、貼春聯、貼窗花、貼年畫、辦年貨、放鞭炮、守歲和吃年夜飯、拜年等。下面僅對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做簡要分析。

一、春節期間的主要習俗及其演變

1.寫、貼春聯

寫春聯、貼春聯可以說是春節最具代表性的習俗,而且是至今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傳統習俗。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為它與春節期間懸掛的大紅燈籠、掛錢兒以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共同營造出一種熱烈而濃重的節日氣氛,而受到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愛,并給它賦予了一些它本身沒有的功能,如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等。因此每到春節,不論貴賤,不管貧富,只要三年內家里沒有白事兒發生,家家戶戶都會寫上幾副、幾十副甚至更多的春聯來烘托節日的氣氛,可見春聯在春節中的地位。

傳統社會里,寫春聯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進入臘月后,人們就開始研究過春節的事兒,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寫春聯。在農村,春節前的這一段時間就是村里的“文化人”最忙的時間,一般說來村里每家每戶都會拿著紅紙到“文化人”家(或特定的地點,如村部、學校等)請他寫幾副對聯。高潮時,會有多人圍觀“文化人”寫對聯。人們看著“文化人”筆走龍蛇,龍飛鳳舞,甚至還會根據某家或某行業的特點自編一些具有特色的對聯,紛紛露出敬佩、羨慕的眼神,而通?!拔幕恕币蚕矚g賣弄一下自己的“文化水”,講一些典故啊,趣聞啊什么的。人們圍觀寫對聯的過程其實就是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可以說是在享受文化的盛宴。

貼春聯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過大年的當天(個別的也有過大年的前一天)早上,孩子們就在家長的領導下,拿出家里為數不多(對于當時大多數人來說)的白面,加水燒熱做成糨糊,再裝在碗里或者小桶里,按照家長的吩咐,用糨糊把一副副對聯貼在應該貼的地方。孩子們像上滿發條一樣,興奮地滿院穿梭,來回飛奔。在貼對聯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和諧相處,相互配合,其樂融融,大家都盼望著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吉祥、幸福馬上降臨。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寫、貼春聯的民俗活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教育的普及,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請人寫對聯的情況逐漸減少。隨著科技的進步,印刷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通過印刷可以實現對聯的批量生產,而且印刷而成的對聯往往是紅紙金字的,看上去更加喜慶、熱烈,更符合春節的氣氛。當今,寫春聯已成為歷史,只存在于一些愛好者的圈子里。

貼春聯也是如此,過往熱鬧的景象已不多見。首先,家庭規模變小,現在的家庭大多為三口之家,滿院只有一個孩子,無論怎么吆喝也不可能出現過去那種熱鬧的氣氛。其次,隨著科技的發展,糨糊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膠帶等。人們用膠帶貼對聯,一會兒工夫就貼完了,而且基本上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根本沒必要大呼小叫地去叫人忙東忙西。往常熱熱鬧鬧的貼對聯的場面也淡出歷史舞臺。

2.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即將過去一年的最后的時光,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一方面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起守住時光,期盼父母長輩延年益壽。守歲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

一般來說,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晚上,一家老小,歡聚一堂,熬年守歲,酣飲暢談,樂敘天倫,通宵不眠,以待天明。為了保證將守歲進行到底,人們設計了一些活動,比如說閑話、笑鬧、打牌、猜謎語等。有些長者會講述過去的故事,如家史、村史以及村里的一些趣聞舊事等,并不失時機地結合這些具體的案例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教育孩子們要積極上進,為家人爭氣;要行善積德,為社會做好事。正所謂“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整個守歲過程既是歡快的游戲過程,又是教授優秀傳統道德的過程,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樂。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守歲這一傳統習俗也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首先,家庭結構的變化使守歲時的氣氛很難熱鬧起來。當今,一個家庭三口人是十分常見的,要求三口人的家庭像過去十幾口人的大家庭一樣熱鬧是不可能的。其次,產生了新的守歲方式。20世紀80年代開始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守歲方式?,F金,大多數人吃過年夜飯后,更傾向于守在電視機前欣賞春節晚會。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便會相應減少。甚至,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僅有的幾個家庭成員會分別通過手機、電腦等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守歲時的交流就更少了。同時,守歲的教育功能早已消失殆盡。

寫、貼春聯及守歲作為春節的傳統習俗雖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畢竟還保留著基本的形式。有些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就連形式也已經難覓蹤跡。貼年畫的命運就是如此。

3.貼年畫

年畫是一種在春節時用來裝飾環境,并且含有吉祥喜慶之意的中國畫。它曾廣泛存在于臘月的鄉村市集和城鎮街巷。那時貼年畫是中國人過春節的重要內容,家家戶戶都會購買體現吉祥如意的年畫張貼在居室內。這不僅是為了烘托節日的熱烈氣氛,更是為了展現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的期盼。

猜你喜歡
傳統習俗
“碎碎”平安(環球360°)
春到
龍舟
春節的傳統習俗
傳統習俗還保留多少
基于文身圖案符號傳達對傣族審美文化的研究與保護
觀第四屆中國蒙古舞大賽暨第四屆內蒙古電視舞蹈大賽有感
傳統習俗歷久彌新 不變的年味是親情
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