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致垂體增生的MRI表現

2020-06-14 08:04李云趙沅杰林燕杰楊帆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14期
關鍵詞:垂體腺瘤復查

李云,趙沅杰,林燕杰,楊帆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影像科,河南 鄭州 450016)

垂體增大性病變臨床常見,垂體腺瘤、垂體增生與淋巴細胞性垂體炎MRI表現相似,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治療前明確診斷尤為關鍵。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引起反應性的垂體前葉增生,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相關內分泌檢查及MRI資料綜合分析。本研究收集6例原發性甲減伴垂體增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實驗室及MRI資料,分析比較其特征改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經臨床確診為原發性甲減患者6例,均伴有垂體增生,其中男2例,女4例,年齡為11~53歲,病程為2~8 a,均有不同程度甲狀腺功能減退表現。3例臨床特征為易疲勞、畏寒、面色蒼白、顏面部水腫、行動遲緩等。2例16歲以下青少年,表現發育遲緩,身材低矮。1例30歲女性,表現為月經紊亂、不孕、間段性泌乳。查體:6例甲狀腺均未觸及腫大。

1.2 實驗室檢查6例患者血漿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riiodothyro nine,T3)、甲狀腺素(thyroxin,T4)均降低,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顯著增高,均大于100 uIU·mL-1(正常范圍為 0 49~4 672 uIU·mL-1)。1例患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升高至40 28 ng·mL-1(正 常 范 圍 絕 經 前 為 3 34 ~26 72 ng·mL-1)。2例16歲以下患者生長激素明顯偏低。

1.3 MRI檢查采用 SIEMENSAvanto 1 5 T超導型磁共振,采用頭部線圈,行垂體矢狀面及冠狀面掃描,SE序列 T1WI(TR/TE 450/140,矩陣 256×192,FOV 160 mm×160 mm,層厚3 mm,層間距0 3 mm)及 FSE序列 T2WI(TR/TE 4 000/90,矩陣 320×240,FOV 160 mm×160 mm,層厚3 mm,層間距0 3 mm)平掃。靜脈注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Gd-DTPA)后行SE序列 T1WI(TR/TE 350/10,矩 陣 192×192,FOV 190 mm×190 mm,ETL=4,Avgs 2次,層厚3 mm,層間距0 9 mm)增強掃描。對比劑(Gd-DTPA)劑量為0 1 mL·kg-1。6例患者接受甲狀腺素替代治療3~6個月后均行MRI平掃及強化掃描復查,經由2名高年資主治醫師閱片,進行圖像分析,包括垂體的大小形態特征,垂體柄位置,信號強度及強化特征。并對比治療前后垂體形態大小的變化。

2 結果

6例患者MRI平掃示垂體均呈圓形或卵圓形增大,上緣圓頓,輪廓光整,鞍底無下陷,其內信號均勻,呈等T1等T2信號,與正常腦灰質信號相仿,垂體柄居中(圖1A、B、C和圖2A、B),高度為12~18 mm。2例海綿竇受壓,但無侵犯。1例增生垂體向上推壓視交叉(圖1C),1例增生垂體突破鞍隔,增強掃描后垂體均示明顯均勻強化(圖2C、D)。服用甲狀腺素片替代治療后3~6個月復查MRI,6例均顯示垂體不同程度縮小,高度變低,上緣平坦或凹陷,信號均勻,垂體柄居中,增強后垂體明顯均勻強化(圖2E),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均明顯好轉,血漿FT3、FT4、TSH及PRL值均正常。

圖1 患者女,62歲,頭部緊箍感1個月,頭暈伴雙下肢無力3 h入院;MRI顯示垂體上緣膨隆,視交叉受壓,垂體均勻強化,垂體柄居中

圖2 患者女,36歲,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半月;MRI顯示垂體上緣膨隆,T1WI、T2WI信號均勻,增強掃描均勻強化,治療2個月后復查顯示,垂體上緣平坦,體積較治療前顯著縮小

3 討論

垂體增生分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1]。生理性增生多見于垂體激素相對不足,如青少年及育齡期女性;病理性增生常源于靶器官功能減退,如原發性甲減等。有研究指出,原發性甲減患者有25%~81%伴有垂體增生[2]。甲減是由于不同因素導致的甲狀腺激素水平絕對降低,或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而靶器官抵抗而引起激素相對不足導致的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按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下丘腦性及末梢抵抗性[3]。原發性甲減是由于甲狀腺腺體功能障礙引起,約占所有甲減疾病的95%[4]。隨著MR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原發甲減患者伴有反應性垂體增生,有甚者部分患者以垂體占位為首要發現[5]。在臨床診療上,垂體形態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后可以恢復至正常,又稱為良性增生[6]。但原發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增大的垂體可以呈現出腺瘤樣增生[7]。

原發性甲減患者由于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降低,反饋至下丘腦,促使下丘腦大量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使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細胞增生,導致垂體體積增大。有研究認為,促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程度與垂體體積增大的程度成正比[8]。

垂體增生的MRI診斷及鑒別診斷:MRI檢查可清晰的觀察垂體及周圍組織的結構,成為檢查垂體的首選方法。本研究6例垂體增生患者MRI平掃均呈彌漫對稱性增大,呈圓形或卵圓形,上緣圓鈍,信號均勻,T1WI、T2WI均無異常,垂體柄居中,2例病程較長,導致蝶鞍擴大,同時垂體向上緣生長可以導致視交叉受壓,但不侵襲雙側海綿竇[9],與文獻報道一致。垂體沒有血腦屏障的保護,增強掃描早期,垂體顯著均勻強化,達峰約3 min后強化程度慢慢減低,與正常垂體強化方式一致,具有相同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原發性甲減所致的垂體增生為可逆性,無需手術切除,予以甲狀腺素片治療,劑量從25μg,逐漸增加至100μg,1~2個月之后復查MRI并觀察其大小。垂體體積恢復到正常所需的時間尚不明確,多數報道在服用2~4個月后垂體體積恢復到正常水平[10]。

垂體增生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1)垂體腺瘤。MRI上垂體非對稱性增大,為混雜性稍低T1信號、稍高T2信號,呈膨脹性生長,垂體柄多偏向對側,少數大腺瘤可表現為囊變、壞死、出血等繼發改變。增強掃描時垂體腺瘤開始表現相對低信號,之后病灶出現延遲強化[11]。當垂體增生伴隨泌乳素細胞及其他多種細胞腺瘤樣增生時,也可出現類似于垂體腺瘤的影像學表現,與之鑒別困難。須結合臨床癥狀及相關內分泌檢查,FT3、FT4、T3、T4減低而 TSH增高,可伴有其他垂體激素增高,常見為泌乳素增高可以鑒別,若鑒別仍有困難時,可試驗性給予左甲狀腺素鈉片,定期復查MRI,觀察垂體變化。(2)淋巴細胞性垂體炎。多見于妊娠晚期及產褥期的女性,可有中樞性尿崩等癥狀,一般表現為垂體彌漫對稱性增大,部分可囊變,鞍底平坦,垂體柄增粗,大于2 mm,失去正常錐形形態,神經垂體T1WI高信號影消失,增強多為均勻強化,少數表現為非均勻強化,可累及鄰近硬膜及海綿竇,出現硬膜尾征,激素治療有效,也可最終依靠病理診斷確診淋巴細胞性垂體炎[12]。(3)生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多見于垂體激素相對不足,如青少年及育齡期女性,此時垂體激素需求量增加,FT3、FT4、T3、T4不低,甲狀腺相關抗體陰性[13],可以與之鑒別。

原發性甲減所致的垂體增生為可逆性增生,服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預后良好,若誤診為垂體腺瘤而行手術治療,造成不可逆的垂體功能減低,故需要提高對垂體增生MRI表現的認識以避免誤診。如果影像學檢查很難鑒別垂體腺瘤與垂體增生,臨床醫師應全面結合臨床表現、影像檢查、內分泌化驗檢查及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后的療效,避免造成誤診誤治。

猜你喜歡
垂體腺瘤復查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辛永寧:慢性乙肝患者隨訪復查的那些事兒
考試中的糾錯和復查技巧
腎嗜酸細胞腺瘤與嫌色細胞癌的MDCT表現及鑒別
結直腸腺瘤的中醫藥防治進展
原發性肉芽腫性垂體炎誤診為垂體腺瘤1例
肺結節≠肺癌,發現肺結節如何復查?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侵襲性垂體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達網絡
勘 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