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文本編輯理論體系建構短評

2020-06-15 04:07王縯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7期

王縯

摘 要 音樂編輯學的學科理論體系建構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萌芽。隨著編輯職業化程度的提高、音樂文本數量的爆發、編輯制度化的完善,以及編輯行業機構的增多等,對音樂文本編輯理論的研究和普及也需要與時俱進。

關鍵詞 音樂文本 編輯 理論建構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背景下,學術研究創作的自身要求及學術體系內部的發展要求也相應提高,直接推動了學界的文本激增。而學術文本的短期激增,使得從創作、編輯到出版的各個部門工作情況均形成了良莠不齊的局面。發行媒體被機械劃分等級,以配合固化的科研評價體系,致使大量質量欠佳的、不規范的學術文本流通開來,給文本編輯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文本作為極具特殊性的文本材料,為承前人的實踐經驗累積,也為積極應對未來可預見的編輯工作問題,音樂文本編輯作為學科的理論體系建構持續進行著。

1中國音樂編輯學概況

雖然對于音樂文本的編輯行為古已有之,但我國第一部以“編輯學”命名的理論專著是1965于香港出版的《雜志編輯學》。改革開放以后,《編輯學報》、《編輯學刊》、《編輯之友》等編輯學的專業期刊也應運而生。199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首次列入“編輯學”條目。1993年,編輯學專業列入國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學校專業目錄。中國的音樂界則是于1987年,《音樂探索》正式提出“音樂編輯學”命題。1997年,《黃鐘》編輯部首次發出了音樂一線產業對音樂編輯學研究的倡導,并隨即開設了“音樂編輯學”的專欄。

對作為交叉學科存在的音樂編輯學的研究,一方面是對音樂理論建設的一種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對普通編輯學的一種補充。由于音樂編輯學實踐性、應用性強,理論層面的豐富直接關系到從業人員的素質和編輯內容的質量。作為一門應用理論學科,其發展既能夠更新現存音樂學教育的知識架構,也能促進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有效壯大音樂編輯隊伍、普及音樂編輯規范。李寶杰在其主編的《音樂編輯學:音樂研究的交叉視閾》一書中也提到,建立音樂編輯學科的目的,既不是要解決音樂的基本問題,也并非要解決編輯學的一般問題,而是要探究音樂文化在交流與傳播過程中編輯行為的作用、意義與法則,以及以音樂為對象而進行的編輯活動應具有的獨立特性。

音樂編輯活動還具有復雜性、創作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既要遵循一般編輯學的原理方法,還要了解音樂對象的特殊形態,有專業知識的背景作為支撐。所以音樂編輯學的完善在從事音樂專業和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的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對促進音樂編輯工作的專業程度大有益處。最先對音樂編輯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如陳荃有、周勤如、蔡際洲等,也都有深厚的編輯出版工作背景。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編輯手冊》中,整體性地介紹了音樂編輯工作的內容、編輯人員職責分工、編輯工作程序及樂譜的記譜規格、版式規格,以及出版與基本印刷常識,是音樂編輯理論體系第一本“教科書”。

2音樂文本編輯問題導向與學科借鑒

音樂文本的編輯從實踐到理論建構,既有圍繞傳統學科建設的幾大基本問題,如學科歷史、研究對象、學科屬性、研究方法、基本原理、研究目的等作為基礎,又有快速更新的社會環境即時性地對該學科的各分支問題不斷補充和修正。整體來說,音樂文本編輯的理論建構相較其他音樂學科更新速度更快,理論和實踐間的互證過程更短,對社會環境變化反映程度更高。

音樂文本編輯從原則上說,已不同舊時“述而不作”或功能性實用主義做法,而是以長久累積以來的實踐知識為根基,根據現有的音樂文本編輯規范,在保存(主體)、傳播(行為)和接受(對象)三個層面進行一體化考量,同時與編輯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而音樂文本的內涵也就應是:音樂文化傳播工具、音樂文化記錄方式、音樂文化展示平臺,三者的辯證統一。

如果分別在創作、編輯、出版的角度把音樂文本看作一種表意性符號,那對符號學和釋義學的借鑒也并無不妥。符號作為一種象征對象,自身就應具有知識儲蓄的承載力,應具有可供多元應用的靈活性、應具有便于流通的凝練度和特征性。符號活動的進行并不是為了反映客觀世界,而是在“構成”客觀世界。這就定義了音樂文本作為對音樂行為的原文釋義的其中一個版本,以及將要被釋義的原文之一的雙重關系下的身份。不同相互關系下的音樂文本,對編輯活動的流程和結果也會產生不同的要求。

3音樂文本編輯手段拓展

日益增長的音樂文化發展需要和有限的編輯出版手段與能力,兩者間的矛盾關系在未來難以逃避。對音樂文本編輯的認識更新不僅是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專業性,其創造性和應用性的結合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與其把音樂文本編輯工作看作是對人們肉眼可見的音樂固化了的符號等的編輯,不如主動參與到音樂符號的創造中去。在音樂實踐中,尤其是不斷創造的新的實踐活動中,存在大量的記譜問題、用詞問題、排版問題需要編輯工作的滲透輔助,所以從音樂領域的特殊性這個角度看音樂文本編輯的工作起始點,就不能從創作者規范整理好文本交到編輯者手中才開始,而是應該介入到創作者的創作中去。與其批判編輯工作局內人兼行外者沒有編輯出版常識、不規范等問題,不如從根源就把編輯出版的養分注入到音樂創作中。

其次,編輯出版的規范問題可以是創作者的加分項,卻不應該是減分項。規范化內容較創作內容基本是不變的、穩定的、繁瑣的。在大多數創作者對部分規范內容不純熟應用甚至不屑深究的情況下,不變的、穩定的卻又繁瑣的內容則應探索更簡潔便利的方式服務廣大創作群體,也同時減輕編輯工作的低級損耗。比如根據收文單位自定義規范要求,來設計可識別文章結構,自動進行規范化嵌套生成的應用軟件。這種與社會現實貼近,并且能動性、可行性較強的方案,效率會大于文本編輯理論的普及。

參考文獻

[1] 李寶杰.音樂編輯學:音樂研究的交叉視閾[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2] 蔡際洲.一個悄然興起的研究領域——關于改革開放以來的音樂編輯學研究[J].中國音樂年鑒,2001.

[3] 翟詠.現代音樂編輯實踐呼喚理論建設[J].交響,1997(01).

[4] 曾遂今.關于音樂編輯科學定位的思考[J].黃鐘,1997(04).

[5] 陳荃有.學術活動中的編輯意識與音樂編輯學建設[J].中國音樂,2008(01).

[6] 傅顯舟.音樂編輯與音樂學[J].音樂探索,1993(02).

[7] 王力博.傳播學視野下的音樂編輯活動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