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假日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06-19 08:11一川
課堂內外(初中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賈府屈原紀念

一川

當代學生的典型生活軌跡大多是這樣的:起床、早飯、學習,午飯、學習,晚飯、學習,睡覺。正所謂睡、吃、學“三位一體”,寢室、食堂、教室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由著單調鋪滿生活。

點亮平淡的任務落在了節假日身上。除了周末和寒暑假,更加多彩的果然還是傳統節假日,它們為我們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儀式感和幸福感。

傳統節日怎么過?我們不妨走進《紅樓夢》去看看,隨著少爺小姐們享受一番古典又繁華的節日,看看古人們用怎樣的方式打開節假日。

在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毫無疑問是“年”。作為咱們最為重視的傳統佳節,《紅樓夢》里對其的描寫可謂濃墨重彩。

大觀園內的貴族們過年,首先當然要買買買!賈府上上下下主仆有近千人,規劃年貨、做經費預算、組織人手釆買、入庫、分發……這工作強度,王夫人都給累病了。

臘月二十九大掃除,賈府煥然一新:“兩府中部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遍T廳之多,還無一遺漏,處處張燈結彩,全府上下部沉浸在熱鬧與繁華中。

而后重頭戲登場,祭祖。人們齊聚“賈氏宗祠”:“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焙驮蹅儸F在過年給故去的長輩們放鞭炮相比,古人的祭祖,程序嚴格又清晰、眾人莊重且謹慎,出不得岔子。

拜年、收壓歲錢、吃吃暍喝的歡樂緊隨其后。豐盛的宴席,驅邪的屠蘇酒,還有合歡、吉祥、如意——宴席上的小食糕點蘊藏著美好的祝愿。年味滿滿,祝福深深。

對我們來說,第二重要的節日當屬中秋,《紅樓夢》中寫過三次中秋,最重要的一次是第七十五回的《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此時小說已接近尾聲,本該溫情的中秋,籠罩上一層悲傷的色彩,賈府已然不復當年輝煌。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盡管落魄了些,賈府依舊很講究禮數,該有的祭月、賞月、中秋宴席一個也沒少。

中秋前一晚,賈珍殺豬烹羊、布置庭院,興致高昂地在自己府中與妻眷舉行宴會,卻被一聲哀嘆鬧得宴席不歡而散。這其實是一次不太明顯的暗示——賈府快完蛋了。

八月十五當天,眾人先在嘉蔭堂祭月,焚香秉燭。面對瓜餅水果,賈母突然吐槽尤氏送來的西瓜比不上往年,令賈珍尷尬地甩鍋給不作美的天公。凸碧山莊是賞月佳地,大家一起前往,豈料賈母又吐槽家中人口稀少,她感慨:

“想當年過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個,何等熱鬧!如今就這樣,太少了?!睘榱藷狒[些,大家玩起了擊鼓傳花的游戲。飲酒賞月,作詩寫對聯,一片祥和下,沒想到賈母開始了三度吐槽: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輪,太過孤獨。

并非賈母太難伺候,而是這三次犀利吐槽,明示了賈府的大不如前。表面的歡樂下,是掩不住的憂傷與悲涼。

細品《紅樓夢》里的人們過節,不僅能一探古人生活,還能發現作者曹雪芹獨到的寫作技巧——將人物的性格與命運,同節日習俗緊密聯系起來。

三月初三,草長鶯飛,天朗氣清,這一天,是上祀節,俗稱女兒節。為慶祝節日,人們常相約水邊游玩、宴飲,沐浴在早春的生機之中。王義之的《蘭亭集序》就誕生在這天,而那“曲水流觴”的浪漫精神,也讓上祀節演變為文人舉辦詩詞大會的雅集節日。

《紅樓夢》里女孩子眾多,這個俗稱女兒節的傳統節日,會與誰的一生密切相關呢?

答案是探春。

曹雪芹塑造的探春,恰好生于上祀節,這正是為賦予她文人的兩個特質,一個是高雅志趣與浪漫情懷,一個是有立業的雄心壯志,同大多文人一樣。

于是,在初秋的一日,探春提議,邀請大觀園里有文采的姊妹們組成海棠詩社,林黛玉、薛寶釵兩個文采極盛的人物也加入其中。

而探春生日那天,為了給她慶生,也為了過上祀節,人們歡聚在水邊設宴飲酒,一邊互相贈送蘭草,一邊比試文采,充滿浪漫的氣息。

《紅樓夢》里還有不少我們知之甚少,甚至已經塵封于歷史的節日。

比如第九十二回中出現的消寒會,一個專屬貴族名士的節日,一個只要愿意,一年就能過上十次的節日。

節日源于冬天“數九”的傳統習俗,從冬至起,按照嚴寒程度,人們把整個冬天分成十個九天。這段時間內,每逢第“九”日,人們都可以進行不同規模的雅聚。不僅如此,聚會的人數也得是“九”的整倍數,九人、十八人乃至更多人。大家圍爐而坐,飲酒、吟詩、作畫。對了,就連詩詞字畫也必須應“九”之典。

消寒會的門檻如此之高,注定只有少數人能享受其中了。

對于更多懷有文藝心的人來說,另一個冷門節日就溫暖多了,芒種節氣。

芒種前后正是春去夏來時,大部分春天開的花紛紛凋謝,花開花謝本是普通自然現象,但人們卻將其視作花神退位的儀式,從此每一片飄落的花辦都充滿了浪漫氣息。在這個祭奠花神的日子,人們一起辭別曾為人間帶來滿園春色的花神。

傳統節日里常常有著或溫馨、或動人、或凄美、或風雅的故事,古人們打開節假日的方式總是充滿人文氣息,令人心馳神往。

端午節誕生記——誰蹭誰熱度?

屈原投江版

屈原,推舉賢能,一心為富國強兵而努力,卻招來一些貴族子弟的反對。毫無意外的,屈原被革職流放,趕出了都城。在流放過程中,他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著名詩篇。盡管身不在廟堂,他卻始終關注著自己的國家,眼看楚國被秦兵侵略,他心如刀割,終于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泊羅江自盡。

當地的百姓聽聞此事,趕緊劃船想要救起他來,可惜失敗了。不能打撈到,那便盡可能保護吧,于是,為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魚吃掉,人們不僅在江上劃舟以驅散魚群,還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喂魚。

而后,這些行動漸漸發展成了賽龍舟、吃粽子,成為人們紀念屈原的方式。

除了紀念屈原,端午節還有很多版本,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紀念清明節主角介子推,等等。有故事有情感,總會讓人更加印象深刻。

有人的地方,總少不了故事。傳統節日的誕生,往往和人脫不開干系,它承載著人的精神、人的信仰,值得我們記憶與傳承。如今的節日,是一代代人為其持續注入新鮮活力的結晶。我們熟知的“端午節”,也并非一開始就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那只是眾多版本之一。

天象崇拜版

端午節的誕生來自對龍的崇拜,這個版本時間能追溯至上古時代,比起紀念后來的名人們,可早了不少。

五月五日前后,古人夜觀天象,發現天空中的蒼龍七宿——一群連起來形狀像龍的星星,恰好運行到星圖上正南中天的位置。正南在古時被視作天的位置,尊貴無比。一條龍跑到了天的位置,這可不得了,四舍五入那可不就是飛龍在天嘛!大吉大利的好兆頭,讓端午節得以誕生。端午,拜祭龍祖。

蛟龍得水,一飛沖天,因此人們要在水中劃龍舟。舟的形狀幾經變化,但核心的龍形從未被遺忘,畢竟這寄托著人們希望獲得好機會,一舉成為人中龍鳳的夢想。

粽子也是祭祀龍的供奉品。不過,習俗并非公式定理般一成不變,在傳承過程中,吃粽子的意義悄然改變,加之屈原投江恰好在端午這天,蹭了節日熱度,端午與屈原便被牢牢綁定。在漢代時,吃粽子就已經是紀念屈原的習俗了。

古人如何放假

節日這么多,內涵這么豐富,為了充分歡度節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放假啦!

古代的放假制度,讓人羨慕到流下眼淚。

漢代的時候,流行休沐制度,有點類似于我們固定的周假。古時候的“五日一休沐”“十曰一沐”“旬假”,指的就是干五休一、干十休一、一月三休??雌饋硭坪踹€不如咱們呢,我們好歹是干五休二啊。

別急,實際上,古人除了“旬假”還有“至曰”。每年“清明”“冬至”要放假,時長1-3天不等;春節要放假,7天;結婚要放假,9天;每三年得回家探望父母,這是省親長假,有35天;若是生病了,最長可以請假三個月……這么多假期,誰能不羨慕?

再來看看宋朝。宋朝重文、重科技、重經濟發展,生產力先進,商業發達,物質十分豐富,吃穿不愁,隨之而來的則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最直觀的表現是——宋朝假期多到驚人!

但凡寫在黃歷上的節日,都可成為放假的理由。春節、寒食、天慶節(宋朝特色)、元宵節、冬至,各放假七天,連立春、立夏這類節氣也要放假??傊?,雜七雜八的假加起來,一年能休息一百來天。

還沒完,這些都是公共假期,還有特殊的假期,包括結婚、生子、子女成年等,都有假。若是不幸親人去世,喪假最長可達三年。

古人的放假姿勢,咱一般人當真是學不來。

猜你喜歡
賈府屈原紀念
紀念九一八
特別的紀念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為紀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忘不掉的紀念
屈原送米
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談小說教學方法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