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天蔽日的夢魘——蝗災

2020-06-19 08:38趙力
大自然探索 2020年5期
關鍵詞:蝗災蝗蟲沙漠

趙力

2020年2月,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席卷東非和亞歐大陸?;葹臅o中國帶來什么影響呢?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收藏的內蒙古出土的1.65億年前的蝗蟲化石。

藏的內蒙古出土的1.65億年前的蝗蟲化石。

2020年2月17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西非、東非和南亞20多個國家已經受到蝗災影響,索馬里、巴基斯坦等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蝗蟲災害?;葹氖棺魑锷a、糧食安全和數以百萬計人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造成這次蝗災的蝗蟲數量猶如天文數字,有4000億只沙漠蝗蟲已經飛過紅海到達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亞、南亞國家。

蝗蟲屬于直翅目蝗科,根據對化石(華希博物館館藏化石)的分析,蝗蟲至少在1.65億年以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關于蝗災的記載、書籍汗牛充棟,從西伯利亞到北美,從中國的中原大地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每一篇都描寫了幾乎一樣的恐怖——蝗災暴發時,大群的蝗蟲烏云蔽日般鋪天蓋地而來,所到之處,它們咀嚼吞咽幾乎一切綠色植物,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沙漠蝗蟲雖直逼中國,但難成氣候

大規模的沙漠蝗蟲群似乎已逼近中國。那么,這次沙漠蝗蟲暴發會對中國造成大災難嗎?

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并結合我對蝗蟲的了解后,我的初步判斷是:現在暴發的沙漠蝗蟲災害,要到達中國還是比較困難的。

沙漠蝗蟲喜歡的是干熱氣候,最高飛行高度只能達到2000米左右。喜馬拉雅山脈東西綿延2400多千米,它的主干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境內,平均海拔高達6000米,是一道天然隔絕屏障。目前蔓延至南亞的蝗蟲群最多只會抵達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很難越過喜馬拉雅山這種冰天雪地的高海拔山脈?;认x最多可能對察隅、墨脫等藏南低海拔地區有一些影響。

除了取道西藏外,沙漠蝗蟲從云南入境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沙漠蝗蟲面對中南半島和我國接壤的云南邊境大片的熱帶雨林時,很難適應這里大量降雨的氣候。因為雨水會打濕它們的翅膀,讓它們無法飛行。而且,沙漠蝗蟲也并非什么植被都會啃食,它們啃食的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熱帶雨林里絕大多數植物不是沙漠蝗蟲的食物。所以這些沙漠蝗蟲對云南應該也沒有什么影響。

由于沙漠蝗蟲對我國的環境“水土不服”,從歷史上看,非洲沙漠蝗蟲從未大量進入我國,即便少量到達我國境內,也早已是強弩之末,從未造成大的蝗災。我國雖然是一個備受蝗災影響的國家,但我國遭受過的蝗災主要是由東亞飛蝗等本土種類造成的。

正在進食的沙漠蝗蟲,它們啃食的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我國歷史上蝗災頻發

“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垂血,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被葹淖怨乓詠砭褪侨祟惖膲趑|。在人類歷史上,蝗災是位于水災、旱災之后,威脅人類生存的三大自然災害之一。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災,常年發生蝗災的面積達4680萬平方千米。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其最大擴散面積可達2800萬平方千米,包括66個國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區,約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0%,受災^口約占全世界人口的1/10。

在我國,自春秋戰國以來的2600多年間,僅中原地區發生較嚴重的蝗災就有800多次,平均每3年發生一次,而且每隔5~7年就發生一次大規模的蝗災。

蝗蟲不僅直接造成災害,帶來的饑荒還引發了無數次戰爭。由蝗災引發的戰爭在歷史典籍中可謂“史不絕書”,例如《后漢書》記載,在距今2130年前,漢帝因為蝗災導致糧食歉收,便派大將掠奪南越小國,造成“蝗食人”的悲劇。

從有農耕以來,人類已經與蝗蟲進行了一場綿延數千年的戰爭。在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媵,及其蟊賊”“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宋代的蘇軾在“秉畀炎火傳自古,荷鋤散掘誰敢后”的詩句中,更是形象地描寫了古人用火燒和挖埋相結合的治蝗方法。

自宋朝以后,中國人總結了更多滅蝗的方法,如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明末清初更有大量的防蝗書籍問世。然而,人們的努力卻收效不大,古人對蝗蟲漸由恐懼轉變為畏,把蝗蟲與神祗聯系起來。

在半個多世紀以前,蝗災泛濫的中原地區依然存在諸多大大小小的“蝗神廟”。

僅僅在半個多世紀以前,蝗災泛濫的中原地區依然存在諸多大大小小的“蝗神廟”,里面供奉著蝗頭人身的“蝗神”。據說蝗神廟原本是觀音廟,由于蝗災泛濫,淳樸的農民們見無論怎么對觀音大士燒香磕頭都無效,不得不紛紛改弦易轍,杜撰出個“蝗神”作為新救星,美其名曰“大蝗神菩薩”。觀音大士的法力既然敵不過小小的蝗蟲,便只好下臺,將廟宇也讓給了蝗蟲,靠邊喝起了西北風。

我國對抗蝗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對象不是來自非洲或西亞、南亞的沙漠蝗。中國雖早就有沙漠蝗,但這些沙漠蝗都是散居的,造成的危害不大。沙漠蝗蟲可以分為群居和散居兩種類型,二者不僅居住習性有區別,而且它們本身就存在諸多差異。1982年,在我國西藏就發現了沙漠蝗蟲,但西藏的沙漠蝗蟲從來沒有形成規模。我國的蝗災,主要還是集中在黃河下游地區,尤其是河北、山東和河南三省。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完全沒有,故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四省不曾有過“蝗神廟”。以史為鑒,也似可推斷:這次沙漠蝗的推進極可能會止于我國邊境,并不會大規模進入我國。

近些年來我國暴發的蝗災

我國境內的蝗災主要是由東亞飛蝗等本土種類造成的。如今,雖然已有飛機灑藥的先進滅蝗手段,“飛蝗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的恐怖景象似乎已經漸行漸遠,但實際上蝗災的夢魘并未真正消匿。當一般人對“蝗災”這個曾令人心悸的字眼已感到有幾分陌生時,蝗災卻會不時地突然再次降臨。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大力治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蝗區大為縮小,蝗災發生率也下降了很多。但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一些地方生態環境的退化,加上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蝗災又死灰復燃,甚至再次暴發。受災地區遍及山東、河南、河北和天津,就連海南這樣原本較少發生蝗災的省份也發生了蝗災,范圍之廣為半個世紀以來少有。我國發生蝗災的蝗蟲類型均為群居型東亞飛蝗。我們不妨看看2003年蝗災的情況。

內蒙古:從6月開始,錫林郭勒盟、包頭市、赤峰市等大部分地區出現蝗災?;认x不僅侵蝕草原,而且飛進城里,一些街道上被車碾壓致死的蝗蟲滿地都是。內蒙古草原蝗災發生面積達1.69億畝(1畝=666.667平方米),嚴重成災面積8900多萬畝。

河南:罕見夏蝗襲擊黃河灘區及內澇蝗區,蝗災面積之大、蟲口密度之高,是該省25年來前所未見,發生面積達237.5萬畝,一般密度每平方米100~300只,最高密度每平方米有蝗蟲4000只以上,部分未收小麥被吃成光桿。

隨著一些地方生態環境的退化。加上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蝗災又死灰復燃。甚至再次暴發。

我國發生蝗災的蝗蟲類型均為群居型東亞飛蝗。

新疆: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發生總面積為3005萬畝,其中,重度災害面積近1600萬畝。這是十年來,新疆第三次發生大規模的蝗害?;认x密度極高,每平方米多達數千只。隨便用腳一踩,死了的就有十多只……車輪所壓的寬度內,有一米多長的車轍看不到地皮,還不算車輪上粘的?;认x排著隊,似乎有頭領在前面帶路,后面的緊緊跟著,一直往河灘方向爬去,爬動時還發出“呼啦啦”的響聲。

還有報道稱:龐大的蝗群落在鐵軌上,甚至造成火車車輪打滑?;认x吃光了沿途的蘆葦、莊稼,開始啃吃麥秸,甚至落在牛身上啃光牛毛,連小孩耳朵都咬!

2003年之后,2008年黃河三角洲東亞飛蝗造成的蝗災再次達到中等偏重程度?;认x在5月中旬開始出土,下旬達到出土高峰期,2008年僅僅山東東營市夏季蝗災發生面積就達到170萬畝。農業部2008年發布的中國蝗災報告顯示,2008年發生蝗災的土地面積估計有9000多萬畝。

蝗蟲暴發的原因

蝗蟲生長繁殖迅速,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河灘上成群的東亞飛蝗幼蟲。

那么,蝗蟲大面積暴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就個體而言,蝗蟲是脆弱的,我們只要一抬腳,就可以把它踩得粉碎。少量的蝗蟲在生態系統中還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當環境改變時,蝗蟲才有可能演變成災難?;认x生長繁殖迅速,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常常把家安在河灘、荒漠和湖泊邊緣的沙地,那里是它們的樂園。當密度低時,它們與其他昆蟲一樣,安分守己對人類無害。只有當它們由于環境過于適合而大量繁殖,密度迅速增加,發生蝗蟲大暴發后,才會由于食物缺乏或被荷爾蒙所左右進行大規模遷飛,形成蝗災。因此,蝗災并非無緣無故,而是由于環境無法滿足蝗蟲自身的生理需求而產生的。

渴求食物或遠行繁衍的蝗蟲,數以億計地聚集,越來越躁動不安。終于,有的飛向了天空。只要有幾個頭領的帶領,其他蝗蟲就會不由自主地被裹挾進狂熱的氣氛中,一起飛上天空,轉瞬之間遮天蔽日。綿延不絕的蝗群遮蓋了天穹,巨大的陰影投給地上人們的是極度的恐懼?;热罕灸艿叵矚g陰暗,它們往往跟隨雨云,或借月光飛行,順風時可以漂洋過海。它們落地后就要吃東西,據統計,每只蝗蟲一生能吞下600多克的小麥、水稻等禾本科植物葉片,1平方千米規模的蝗群—天的進食量相當于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如此龐大的隊伍所到之處,凡是它咬得動的東西幾無幸免,大地自然會被洗劫一空。

適于蝗災發生、發展的生態條件,有時候是大自然對蝗蟲的“恩賜”,有時候則是人類活動的結果。民間諺語說:“先澇后旱,螞蚱成片?!惫糯藗兙鸵呀浻^察到,蝗災特別容易在水旱災害和森林過量砍伐之后出現。打開地圖便不難發現,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蝗災主要發生在北緯42。以南的平原地區。正好是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人口密集、森林植被早已蕩然無存的中原地區。

由于人類長期活動,這些地區河流上游山區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每當中下游地區夏季暴雨或冬季干旱,河道中大量泥沙便淤積了起來,產生大面積的荒灘,這種環境最適合蝗蟲產卵。而荒灘上繁茂生長的蘆葦等雜草正好又成了幼蝗出世后的豐盛大餐?;认x也可像蚜蟲那樣進行孤雌生殖。還能借助彼此的氣味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支龐大的“軍團”,迅速將一片片雜草或蘆葦吃光。在吃光周圍的植物后,蝗群就向另一處食源進軍。這就是“大災之后必有大蝗”的原因。

荒灘上繁茂生長的蘆葦等雜草正好又成了幼蝗出世后的豐盛大餐?;认x喜歡吃禾本科植物。

例如,黃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它在歷史上就是蝗災的重災區,特別是發生旱災的年份往往會有蝗災。近年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這里干旱年份越來越多,黃河水量不斷縮減,暴露的灘涂荒地也越來越多,加之干旱造成這一地區的湖泊、水庫水量的銳減,有的甚至基本干涸,再加上沿海一帶面積很大的鹽堿地,就為蝗蟲的產卵繁殖創造了絕佳條件。所以,一到每年五六月份,當地的植物保護部門都要為防治夏季蝗災而傷腦筋。

人們過度開發,大肆砍伐林木,使得植被轉型而造成蝗災。近年來最為典型的例子出現在海南三亞。三亞海邊原來都是以灌木、小樹林為主的植被類型,后來因為人工開發,那里的植被變成了草地類型,一些地面出現了沙化,以至于最終引起了蝗災。天津也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某地一座水庫干涸后,由于綠化和防治措施沒有及時跟上,居然成了“螞蚱窩”,結果每年要施放數十噸農藥才能控制蝗情。

關于2020年初的沙漠蝗災,我推測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非洲許多地區氣溫普遍偏高,而且少雨,十分有利于蟲卵越冬,再加之河流頻繁斷流,裸露的河床也有利于成年蝗蟲越冬。非洲不少地區因為人口壓力大,盲目破壞自然植被擴大糧食種植,同時過度放牧使大面積土壤沙化,蝗災自然容易卷土重來。氣象學上有個著名的“蝴蝶效應”,簡單解釋說,就是如果大洋這邊有一只蝴蝶在扇動翅膀,就很有可能在大洋那邊造成一場風暴。生態鏈也是這樣環環相扣。常常是剛剛過去干旱就發生蝗災,一切其實因果相扣。破壞自然的種種劣行和由此帶來的惡果,在讓人震驚的同時還需要人們反省。

猜你喜歡
蝗災蝗蟲沙漠
危害中國農業幾千年的蝗災
你真的認識蝗蟲嗎
沙漠之旅
蝗災降臨東非,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都2020年了,人類為啥還拿蝗蟲沒轍?
走進沙漠
意大利撒丁島遇嚴重蝗災兩千多公頃農田被毀
人多勢眾的蝗蟲
走進沙漠
蝗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