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管型VSD技術用于治療不同部位復雜創面的最佳負壓選擇

2020-06-19 08:50余志洪許光俊江美玲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引流術

余志洪 許光俊 江美玲

【摘要】目的 探討雙管型VSD技術用于治療不同部位復雜創面的最佳負壓選擇。方法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復雜創面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依據創面情況隨機分為新鮮清潔創面組(A組)、陳舊清潔創面(B組)、傷口達漿膜層組(C組)和特殊感染組(D組)四個組,各25例,負壓分別為15~20kPa、20~25kPa、25~30 kPa、30~35 kPa,手術7 d后觀察患者創面肉芽生長情況,有無炎癥反應或感染癥狀,以及創面分泌物情況;觀察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結果 B組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等指標均明顯低于A組、C組、D組,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A組84.0%、C組88.0%、D組80.0%,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管型VSD技術用于治療不同部位復雜創面負壓為20-25kPa時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雙管型VSD技術;復雜創面;負壓傷口療法;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2

近年來,隨著交通業的高速發展,交通事故造成的高能量損傷患者逐年增多,急性大面積皮膚軟組織損傷屢見不鮮。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壓瘡和糖尿病等引起的慢性皮膚損傷也日漸增多。負壓封閉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術在外科領域適應證廣泛,特別是在創傷骨科和一些難愈性慢性刨面的治療中已突顯出其良好的效果。然而,VSD技術仍在不斷改進、完善,我科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使用雙管型VSD技術共治療100例不同部位復雜創面患者,本文旨在探討不同部位復雜創面的最佳負壓選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復雜創面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上肢或下肢等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2)愿意接受VSD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1)患有高血壓、高血糖等嚴重疾病,2)創面血供情況較差的患者。將所有患者依據創面情況隨機分為新鮮清潔創面組(A組)、陳舊清潔創面(B組)、傷口達漿膜層組(C組)和特殊感染組(D組)四個組,各25例,A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7-53歲,平均年齡(27.16±3.35)歲;B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6-54歲,平均年齡(28.85±3.12)歲。C組中男17例,女9例;年齡16~77歲,平均(28.62±3.53)歲。D組中男16例,女9例;年齡11~83歲,平均(27.74±3.16)歲。各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使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患者行局部麻醉,清理創面,根據患者創面情況徹底清洗創面,根據創面的形狀和大小對VSD敷料進行裁剪并敷于創面之上,使敷料與皮膚充分粘合,置引流管使其與中心負壓吸引連接,四個小組設置的負壓分別為15~20kPa、20~25kPa、25~30 kPa、30~35 kPa,采用持續性負壓吸引。封閉貼膜起皺、敷料變硬即表明負壓封閉成功。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需注意檢查負壓值、引流物及封閉膜的密閉性,同時注意觀察敷料的干硬度、顏色變化等,如發現敷料和引流液呈紅色,則懷疑止血不徹底,必須予以止血處理;如敷料呈綠色,可能有綠膿菌感染,則應開啟清洗或更換VSD敷料。如VSD敷料放置后無阻塞、明顯感染、異昧或其他異常,則一般約7 d后再開啟檢查。同時根據細菌培養結果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

手術7 d后觀察患者創面肉芽生長情況,有無炎癥反應或感染癥狀,以及創面分泌物情況;顯效:患者創面恢復良好,行動自由,無明顯疼痛感;有效:患者創部改善明顯,有輕微疼痛感;無效:患者疼痛感明顯,活動受限,需要進行二次治療。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l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患者之間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各組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等指標比較

B組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等指標均明顯低于A組、C組、D組,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各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B組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A組84.0%、C組88.0%、D組80.0%,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 論

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是21世紀創面治療的前沿技術,使創面治療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它把傳統的負壓引流與封閉性敷料相結合,通過儀器在創面形成負壓,產生機械和生物學效應,從而促進創面的愈合[1]。它的優點是在于控制感染引流充分,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該技術在臨床各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近幾年我國應用VSD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深度燒傷創面、Ⅳ期壓瘡、慢性軟組織缺損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大多數學者充分的肯定。

復雜創面主要指不能一期封閉的皮膚軟組織創面,包括急性大面積皮膚軟組織挫裂、擠壓撕脫、缺損、污染嚴重,肌腱骨骼部分外露,不能或不宜一期封閉,若處理不當,則可能發生感染而變為慢性創面。慢性創面則指創口愈合時間超出正常預期.達1個月以上而無愈合傾向,應用傳統保守治療方法無效的創面。VSD技術是傳統外科引流術的進步與發展。由于封閉和負壓引流的作用,使開放創面變為密閉狀態,阻隔外界細菌的侵染,負壓引流則變被動引流為主動引流,通過負壓消除死腔,去除積液,降低組織間壓,改善局部微循環和促進物質交換,為細胞生長和組織愈合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對于一些無法關閉的急性創面或暫時不適合關閉的慢性創面.VSD技術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手段。本次研究結果表明,B組更換次數、引流時間、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等指標均明顯低于A組、C組、D組,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A組84.0%、C組88.0%、D組80.0%,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封閉式負壓引流負壓為20-25kPa時可促進患者創面康復,能夠早期控制感染,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封閉式負壓引流負壓為20-25kPa時治療不同部位復雜創面療效顯著,有利于創面早期愈合,縮短住院時間,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永旺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手足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2,02(14):3-311.

[2] 崔裕偉,淺談封閉式自壓引流技術在手足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及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5):262-263.

[3] 汪 翔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創面修復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5(21):29-30.

[4] 鄧曉文,高秋明,樊海城.等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大面積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2):81-84.

[5] 朱玉花,王俊波,張全英.等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手外傷感染創面修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9):2109-2111.

[6] 丁俊杰.李康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手足外傷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09(15):40-41.

[7] 馮榮淺析封閉式引流術治療嚴重手外傷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162-163.

[8] 楊永明,田 躍.袁偉東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手足外傷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573-574.

[9] 卞 博,劉 群.骨外科創傷患者應用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的治療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8):86-87.

[10] 李葉梅,姚阿妮,張桂榮.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聯合沖洗方法在治療難愈性創面中的運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07):136-138.

猜你喜歡
引流術
維護服在膽囊穿刺引流術后患者管道維護中的應用
換藥處置架在行負壓引流術糖尿病足換藥中的應用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膽汁瘤治療中的應用
一步法超聲引導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治療高齡膽道梗阻的探討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軟通道引流術療效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術(VSD)在骨外科針對創傷軟組織缺損治療中的研究
23例腦出血鉆孔引流術后護理研究
探討預防基底節腦出血鉆孔引流術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療
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創傷性皮膚缺損的效果評價
48例自發性氣胸患者行引流術后的舒適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