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川博物館館藏遼代倒灌壺賞析

2020-06-21 15:21石峰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7期
關鍵詞:陶瓷

石峰

摘 要:淄川博物館有一件遼代倒灌壺,是2007年建館后由民間征集而來,“遼”字款的器物并不多見,此壺為研究遼代歷史、陶瓷、藝術提供了真實物證,具有證史、補史等重要意義。

關鍵詞:淄川;陶瓷;倒灌壺

1 遼代倒灌壺概述

淄川博物館有一件遼代倒灌壺(圖1)。該壺造型敦厚,胎體厚重,壺腹最肥處呈現飽滿的正圓(圖2),給人一種重心很穩的踏實感。壺的整體造型似一顆長勢飽滿、生機勃勃的春筍,又似一滴從天而降的晶瑩雨滴。通高20.8厘米,腹13.2厘米,底外徑7.5厘米,內底中心孔徑3厘米,重0.905千克。尖錐狀壺蓋與壺身相連,并不能打開,蓋尖下方有兩圈凸起弦紋,凸起處露淡紅色胎,胎質粗糙。短流,中間有一圈凸起弦紋,呈竹節狀。壺身附泥條捏的執把,執把中間有一壓印的凹槽。圈足外底中心有孔。器身施白色乳濁釉,白中略透極淡的藍色,全身遍布細微均勻的開片,器足及外底無釉。壺腹左右對稱各有一海棠四曲形開光,開光為四片花瓣相連圖案,花瓣兩兩相對。四片花瓣刻畫雙勾邊,內飾有繁體的隸書體“遼”字。字形大方古樸,字身釉色與壺身一致,書款的底被深褐色釉填滿。此壺在裝飾手法上是采用了胎上裝飾中的刻畫花。所刻的線條較寬,有明顯的刀鋒痕跡,字勢舒展,風格粗獷??坍嫽ㄖ庥诌\用了雕釉與填黑兩種手法。推測該壺是在壺體全部掛釉后,又在壺腹雙側分別雕刻開光,先將“遼”字從釉上刻畫出來后,又把字以外的底子部分用深褐色釉填滿。深褐色的底釉將月白色的“遼”字襯托得分外突出。

該壺不僅具有敦厚質樸的造型,還具有獨特的內部結構。蓋與壺口連為一體,并不能從蓋處注入液體,在其外底部中心有一通心管直通壺體內部,只有將壺身倒置后,才能向壺內注入水或酒類的液體,裝滿后將壺放正,壺腔內置的通心管會將水或酒隔開,只要注入液體在壺正置時液面高度不超過通心管的高度,壺處于正置狀態下,盛放的液體就不會流出。這其實是將“連通容器液面等高”的物理學原理巧妙應用在壺的制作上,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實用盛器,能為古人宴飲增加樂趣,在日常生活中貯藏水或酒乃至液態調味品也比常用的壺更加封閉密實,盛放的液體既不易揮發,灰塵或蚊蠅也不能落入壺內,更加潔凈衛生。

倒灌壺奇特的構造和巧妙的內部設計,充分體現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制瓷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這種倒灌壺在宋代最為出名,元代工藝發展得愈加精湛?!对善髂夸洝酚涊d倒灌壺的制作工藝奇特,燒制需經三道復雜的工序,依次連接使之成器。

2 遼文化與中原文化的歷史關聯

遼代是我國契丹族10世紀初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唐末時,契丹迭剌部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遼朝,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耶律阿保機在位期間,遼王朝疆域東至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南越長城,北接大漠。統治對象不僅有從事農耕的漢人和渤海人,亦有從事漁獵和游牧業的契丹、蒙古等各族人。對于這種二元化的經濟結構與民族結構,遼朝采用雙重的統治體制,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也就是用契丹貴族統治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他們被稱為“北面官”。而統治漢人和渤海人,就任用漢族地主和契丹貴族,他們被稱為“南面官”。遼朝統治者在文化路線上全面采納中原地區的漢文化,沿著漢文化軌道發展契丹族文化。

契丹的漢化源于契丹人與漢人的接觸,被漢化的程度也就是受漢文化影響對其民族的改變程度。我們從契丹族歷史的發展來看,他們與漢人的接觸最早可追溯到元魏及南北朝時期,特別是隋唐期間尤為緊密。唐代設松漠都督府,契丹諸部都以州縣治理,這也代表著契丹更進一步地接觸到漢文化。在耶律阿保機時代,因武力的擴張接觸到了較多的漢人,耶律阿保機培養出的新勢力也傾向于漢化。從阿保機稱帝建國后,在國家建設的許多措施上都可以看出契丹受漢文化的影響,如興建孔廟、建造佛寺道觀、祭祀孔子等,這些顯然都是效法漢人帝王的典禮。同時,立宗廟制度更是傳統漢地君王的皇室制度,描畫和懸掛忠正有功的官臣人像,以彰顯嘉獎和表揚鼓勵,對寺廟僧侶進行賞賜,赦免囚犯、放生等,無一不是學習漢人帝王的措施。據考耶律阿保機能講漢語,其長子突欲的漢化程度非常高,對漢文化范疇內的音律、文章、詩詞都有很高的造詣。正是在積極、正面、開放的漢化環境浸染下,才能生出漢化程度如此高的契丹皇室人員。

遼朝建立后,不斷對中原進行擾掠,手工業各部門主要是由戰爭中俘獲來的漢人和渤海人發展起來,制瓷業自然也不例外。隨著契丹人由畜牧和漁獵生產逐步向農業和畜牧生產轉變,其生活方式也由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遼代制瓷業在技術上也受中原影響。唐、五代開始,我國北方的邢、磁、定三州地域范圍內(現在的河北邢臺市及河北磁縣一帶)就已經出現了制瓷業。其中的定州相對位置最靠近北方,與遼地域上也最為接近?!吨袊沾墒贰酚涊d:“……《遼史·蕭阿古只傳》說:‘天贊初,與王郁略地燕、趙,破磁窯鎮?!兑擅虾唫鳌芬灿小喲泊鸥G關的相關史實……既然能攻下磁窯鎮,推測就能將手工業中的瓷窯工匠擄掠到遼的地域?!雹?/p>

遼朝的制瓷業生產所用的制瓷原料應是就地取材,制瓷工藝與中原的北方窯大體類似。在原料粉碎方面,據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實物所證,使用的粉碎工具主要是石輥和石臼。瓷器制作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拉坯、印坯、鑲接等。鑲接就是將拉坯或印坯而成的部件再粘接起來,如器物的瓶頸、壺嘴、壺梁、壺把等部位。在掛釉方面,根據各窯使用的瓷土不同來決定坯體成型后掛釉的工序。有的胎土相對細膩,成型后就直接掛釉,若是胎土相對粗糙質劣,那就先施化妝土,然后再施釉。窯具使用匣缽、支墊、障火磚等,它們均用耐火黏土制造。裝燒環節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一是用匣缽裝燒;二是采用障火磚裝燒;三是采用直接入窯燒制,器坯直接入窯,上下疊積。遼代制瓷業采用的窯爐均為圓形的饅頭窯,這是當時我國北方常見的窯爐形式。筆者所在的山東淄博淄川區,制瓷史有1500多年,境內有多所饅頭窯,一直沿用至20世紀80年代。這種北方的饅頭窯形制大體相同,平面呈橢圓形,前后長5~7米,左右略窄些,立體呈饅頭形。大多采用耐火磚、石塊和土坯筑造,前開一券形拱門,做裝窯、出窯及投遞燃料燒火使用,窯內有火膛和窯床,后有四個或六個煙道,煙道與窯后面聳立的煙囪相連接。燒窯所用的燃料均為柴草,在各窯場中尚未發現有用煤作為燃料的。但筆者所在的淄川地區因煤炭開采較發達,自宋代開始用煤為燃料。

遼代陶瓷器物在造型或是裝飾技術方面既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也保留了其民族傳統的獨特風格。造型分為中原形式與契丹形式,屬于中原形式的是碗、盤、杯、壺之類的生活用具,屬于契丹形式的則有雞冠壺(皮囊壺)、雞腿瓶、鳳首瓶、穿帶扁壺等。這件遼代倒灌壺就是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典型器物。

3 結束語

這件遼代倒灌壺雖不是大件器物,也非器物主流,但它奇巧的結構與別致的造型在我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獨具特色,它鮮明的“遼”字款識與中原典型器形相融合,佐證了遼這個少數民族政權在歷史進程中所受的漢文化影響。這件遼代倒灌壺代表的歷史人文價值既展現了遼的地域文化,也彰顯了中原文明的燦爛與滲透力。

猜你喜歡
陶瓷
Jiangle ceramics 將樂古陶瓷
陶瓷首飾的材質應用
趣圖
原位合成多元陶瓷增強涂層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陶瓷罐擺一擺
平頂山市陶瓷行業提出向“陶瓷強市”起航
2017“小獼猴歡樂行—景德鎮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藝術作品
熊青珍陶瓷設計作品
黃文勝周漢新朱建忠陶瓷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