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教育質量,夯實南疆農村青年思想建設的基石

2020-06-21 15:08鄒燕
中文信息 2020年5期

摘 要:南疆農村青年是南疆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在深入分析南疆農村青年目前的思想現狀時,可知教育質量的提升可以解決南疆農村青年思想中存在的矛盾和錯誤認識,拓寬了解世界,改變自身思想認知的渠道,為南疆農村青年思想建設打牢堅固的基石。

關鍵詞:南疆農村青年 受教育程度低的現狀 重要舉措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一、南疆農村青年存在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現狀

在經過實地走訪以及查閱數據中發現,南疆農村青年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學歷水平低,因此生產生活模式單一。南疆農村青年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有0.6%的青年未讀過書,這類群體集中在近45歲的青年中,有62.1%的青年是初中畢業,24.3%的青年是高中及中專畢業,大專及以上的青年僅占到13%,可見南疆農村青年的學歷較低,受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在南疆農村青年結束學校教育,進入社會后,對生活的感知有所不同,對今后的繼續學習也有不同的打算。

農村青年選擇“學校畢業后是否應該繼續學習”

從表可知,南疆農村青年,在結束學校教育步入社會時,88.2%的青年依然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不管是職業生涯學習、國家、自治區政策學習、還是語言學習等,對終身學習的理念持高度的認同,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充滿熱情。10.3%的青年對學習的認知比較迷茫,認為學校畢業后,即使想要繼續學習,但找不到學習的方向和方式。還有1.5%的青年認為學校教育結束了,就安守現狀,沒必要再繼續學習了。

在對自己當前的生存狀況進行評價時,95%的青年對目前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對位來生活充滿了希望,文化水平較低,導致生活方式可選擇性單一,以及由此帶來的生存壓力是南疆農村青年普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問及是否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時,100%的青年的選項都是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有過規劃,部分青年希望能學習一些職業技術,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部分青年希望擴大養殖、種植等規模,提高收入,改變家庭環境。在問及當前有沒有接受后續教育,或者自主學習時,南疆農村青年每天最主要的業余生活就是看電視、趕集、聽流行音樂、外出轉轉;其中56%的青年說,業余時間會通過讀書看報學習了解當前形勢,看看有用的信息;還有部分年齡階段較為年輕的青年,也會選擇和朋友去縣城的KTV等唱歌娛樂,打發時間,當問及學習時間時,都選擇離校后基本上沒有再學習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既影響他們的實際生活,也影響著他們的格局和視野,影響著他們步入社會后的認知的形成、生活模式的形成,由此可見提升南疆農村的教育質量,既可以為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奠定基礎,也可以夯實南疆農村青年思想建設的基石。

二、提升南疆農村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

1.加強對南疆農村青年的思想教育

加強對南疆農村的思想教育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原則。一是當前的形勢,要讓南疆農村青年加入實現中國夢的大軍中,對南疆農村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思想政治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將加強對農村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扎實有效的開展,引導南疆農村青年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南疆的社會穩定與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二是正確把握南疆農村青年的思想特點。南疆農村青年具有與大眾青年一樣的思想發展規律,他們的思想特點以及成材養成條件與其他各族青年有著普遍的共性,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衷心擁護黨的領導,維護祖國統一;一樣有遠大的理想、志向抱負,有著追求想要的生活的強烈愿望;一樣有著自強自立的決心,努力有為,愿意奉獻,當鄉鎮村里或者他人有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滿腔熱血,爭當青年楷模,這是南疆農村青年與其他各族青年相同的主流思想品質。除了共性之外,南疆農村青年也有自身的獨特性,由于南疆農村青年生活于經濟水平落后的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匱乏以及國語水平較低,使得南疆農村青年在學習生活中會顯現出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針對南疆農村青年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要從共性中把握獨特性,精準把握南疆農村青年的發展特點,才能使農村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更高的效率。三是牢牢把握做好南疆農村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要以馬克思主義理想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引導南疆農村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的哲學觀念運用于南疆農村青年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工作中去,作為做好南疆農村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將這一思想理論問題的建設轉化為深層次的實踐問題。

2.促進南疆農村基礎教育發展

在發展南疆基礎教育方面,政府要通過教育政策的調整,在促進教育均衡和公平化發展時,重點發展南疆農村的基礎教育,加強對農村弱勢群體的扶持,確保南疆農村的青少年都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加大對南疆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鞏固和加強師資隊伍力量,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領教育事業,引導教育事業發展與南疆農業農村新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南疆農村青年人力資源增量的同時為農村青年整體狀況的提升奠定基礎。近幾年來,南疆政府在對民生加大投入時,優先支持和發展教育事業。例如國家助學金政策的實施對普通在校生高中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補助;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營養膳食進行補助,解決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營養不良問題,為良好的學習提供了健康的體魄;實現了普通高中免費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也可以享受免學費、免住宿費、免教材費和助學金補助的“三免一補”政策等。這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是南疆農村家庭的福音,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力的推動了南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為南疆農村青年整體思想狀況的提升奠定基礎。

3.重視南疆農村青年的專業化,職業化教育

充分利用專業化,職業化教育來提升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把農村青年從對職業、專業的懵懂無知培養到了解、認識直至精通,從而具備上崗能力,完成從農民到工人的角色的轉變。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打破對教育的固有認識,正確引導南疆農村青年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對南疆農村職業教育進行重新定位,制定新的培養目標、構建新的辦學模式,促進農村職業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再次,要加強南疆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促進農村職業教育與當地實際相結合,與農村社會發展相適應。因地制宜,使農村職業教育面向市場、面向農村經濟、面向個人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強職業院校校際、校企合作,積極借助援疆城市的幫扶,實現南疆農村職業技術事業的巨大轉變。

4.加強對南疆農村青年的國語教育

語言是各民族能順利協調溝通交流的紐帶,新形勢下,提升南疆農村青年群體素質,加強農村青年與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民族團結,提高國民國語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南疆農村在國語中有很多主做法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廣的:結合南疆農村生產生活規律和特點,制定符合南疆農村實際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當前最主要的就是農民夜校的模式,通過農民夜校,有組織有計劃地對農民進行集中教育,在固定的時間內更加突出國語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明確培訓對象層次分類施教。例如喀什地區以18歲至45歲的農牧民作為培訓的主體,根據年齡、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分類組成三種班次學習,文化程度較高、學習進度較快的組成快班,較差的組成慢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推進農村國語教學。教學方式也具有多樣性,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除了農民夜校,還充分利用每周一升國旗、唱國歌,每周五大宣講的方式,突出強調國語學習,利用“民族團結一家親”等形式,舉辦一次文體活動,同吃一鍋飯、結對認親等契機,促進漢族干部、國語好的少數民族干部與農村群眾之間互動走訪,創造語言會話環境,不斷促進農村青年的國語水平的提升。當然,南疆三地州各地在國語教育方式方法上,都結合本地實際做了靈活的變通,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后針對農村青年的國語教育,還需要做幾方面的努力:一是夯實國語師資隊伍。南疆農民夜校的國語老師,具有不穩定性,國語教育也不夠專業,應該從各地抽調優秀的語言教師,專門從事夜校的國語教學,提高國語培訓的專業性和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壓實干部的責任,采取國語教育“結對子”或者“包戶”的形式,在國語水平好的幫扶干部的督促下、幫助下,提高國語學習的成效。三是倡導村干部帶頭用國語交流。語言學習需要有學習的氛圍,農村不具備語言學習的先決條件,因此必須在后期努力營造。首要要求就是村干部擺脫語言習慣,帶頭在公共場合使用國語表達,鼓勵青年內部多用國語溝通,加強國語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彭華.農村青年政治認同研究——基于湖北五縣市(區)調查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08).

[2]褚阿芳.新疆農村少數民族青年思想現狀及對策探析[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6(04).

[3]向小川.論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J].貴州民族研究.2014(07).

[4]戴冰.當代青年工作的價值導向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01).

作者簡介:鄒燕,女,漢族,(1985.12—),籍貫:廣西,新疆喀什地委黨校,中級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