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對小兒手足口病并發癥的作用

2020-06-22 12:58楊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7期
關鍵詞:口病發生率研究組

楊霞

【摘 要】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對小兒手足口病并發癥的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66例進行研究,隨機編號后利用抽簽法分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3例,前者給予常規護理,后者在前者基礎上聯合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患兒家屬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3%,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研究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3.94%,高于對照組的75.76%(P<0.05)。結論: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促進患兒病情更好地恢復,家屬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

手足口病;患兒;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小兒高發傳染性疾病之一,發病后出現口腔部、手足皰疹情況,伴有發熱癥狀,若控制不及時會引發肺水腫,伴有皮膚感染情況,甚至導致肺炎或腦膜炎,嚴重時危及生命[1]。為了促進患者順利恢復,臨床日漸重視并發癥預防工作,研究證實,并發癥預防效果與家屬認知、患兒自身行為習慣密切相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對提高家屬及患兒依從性,糾正其錯誤認知的意義重大。目前健康教育模式在認知干預中應用廣泛,在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并發癥預防中應用前景可觀,但尚無確切方案,值得進一步探究[2]。本文探究了健康教育對小兒手足口病并發癥預防的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66例進行研究,隨機編號后利用抽簽法分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3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為1~8歲,平均年齡為(4.83±2.11)歲,病程為1~4d,平均病程為(2.03±1.41)d;研究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4.11±2.05)歲,病程為1~3d,平均病程為(1.92±1.33)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引導患兒進行系統檢查,創建健康檔案,了解患兒基本情況,解答患兒家屬疑問,同時叮囑家屬為患兒提供流食,注重營養配比,同時飯后必須漱口,可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強化環境干預,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并定期消毒,避免放置毛絨玩具。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措施如下:1)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科室負責人擔任組長,組員均為年資超過3年且具有手足口病護理經驗的人員,入組前進行系統培訓,了解健康教育知識,鞏固手足口病并發癥防御方式和理念,考核通過后入組工作;2)確定健康教育重點內容。小組成員對患兒整體狀態進行評估,回顧分析既往護理工作情況,配合查閱相關資料,明確健康教育重點問題??紤]到患兒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處理不當會延長病程,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健康教育以預防并發癥為主要內容;3)綜合應用多種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健康教育內容?;純喝朐簳r,護理人員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介紹手足口病發病機制、病情發展過程和注意事項,并且設置兒童休息區,配置LED顯示屏,循環播放手足口病并發癥預防方式,播放洗手方法,說明飯前便后洗手重要性,同時護理人員組織開展情景模擬,要求患兒和家屬共同參與,設定場景,說明皮膚感染、腦膜炎、肺炎征象,介紹預防措施,配合演練,護理人員對演練進行點評;同時護理人員制定PPT,向家屬說明患兒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到公共場合應佩戴口罩,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也可模仿患兒喜歡的卡通人物,與患兒溝通,說明漱口、洗手的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1)并發癥發生率統計比較,包括:皮膚感染、腦膜炎、肺炎;2)護理滿意度評估比較,使用調查問卷方式,于患兒出院前向其家屬發放調查問卷,評估其對服務態度、應急處理準備、并發癥干預、健康教育形式等滿意情況,滿分設定為100分,91~100分為非常滿意,71~90分為滿意,0~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3]。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3%,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詳見表1。

2.2 家屬滿意度

研究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3.94%,高于對照組的75.76%(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較為常見,病情發展較快,對患兒威脅較大,若控制不當會引起感染、肺炎或腦膜炎等并發癥,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患兒家庭負擔,甚至存在生命危險,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預防。目前并發癥預防尚無特效方式,臨床預防思路主要集中在提高家屬認知,強化患兒依從性,進而達到預防效果,具體干預方式尚未確定,可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和臨床需求深入探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健康教育是一種認知干預手段,通過開展有組織、有計劃且系統的教育活動,引導病患掌握疾病基礎知識,并采納有益的生活方式或行為習慣,消除風險因素,促進疾病更好地恢復[4.5]。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健康教育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成立專業護理小組,對既往工作及患兒臨床情況進行系統分析,確定健康教育重點內容,明確并發癥預防的可行性和迫切性,具體工作開展時綜合應用多種模式,使用健康教育手冊、LED顯示器向患兒及家屬傳播疾病基礎知識,配合實操演練等健康教育活動,讓患兒和家屬參與其中,真正了解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明確具體預防措施,一方面可以強化家屬并發癥預防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予以特殊關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兒及家屬并發癥預防和處理能力,避免處理不當加重病情,從而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促進患兒病情更好地恢復,家屬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賈運喬,馮小濤,王晨雪,等.風險管理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防控中的作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06):721.724.

[2] 張鐘,鄭亞明,姜黎黎,等.我國2015~2016年哨點監測手足口病病原學和并發癥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40(06):627.632.

[3] 徐艷利,李穎,陳益平,等.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8,36(02):101.106.

[4] 徐小奇.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07):1115.1117.

[5] 羅會麗.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9,30(06):453.455.

猜你喜歡
口病發生率研究組
急診護理干預對婦科急腹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急診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昏迷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立體幾何單元測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一)本刊試題研究組
圓錐曲線解答題訓練
期中考試模擬試題
峨山縣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及防控措施
47例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急救護理體會
2013年各省貧困人口數量及貧困發生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