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宮產術后6小時早期下床活動的臨床探討

2020-06-22 12:58王彥徐鵬李桂芹馬芙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7期
關鍵詞:尿管產科產后

王彥 徐鵬 李桂芹 馬芙榮

【摘 要】 目的:探討剖宮產術后6h早期下床活動的可行性及對產后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本院兩個產科病區收治的110例單胎足月剖宮產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5例,觀察組實施術后12h、10h、8h、6h四個階段下床活動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記錄兩組產婦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除尿管時間、泌乳始動時間、術后第3d疼痛強度及產后出血、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結果: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除尿管時間、泌乳始動時間、術后第3d疼痛強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術后恢復效果的滿意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剖宮產術后6h早期下床活動能促進產后康復。

【關鍵詞】

剖宮產術;早期下床活動;產后康復

剖宮產作為一種有創手術,產婦普遍存在術后恢復慢、并發癥發生風險高等問題[1]。早期下床活動被認為是產后恢復的重要指標之一,讓產婦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促進產后恢復[2]。本院護理人員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及循證護理的支持下,協助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本院兩個產科病區收治的110例單胎足月剖宮產產婦術后6h早期下床活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產科住院行剖宮產的初產婦。納入標準:1)足月、單胎,無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2)麻醉方式為椎管內麻醉,術后留置鎮痛泵。

1.2 方法

1.2.1 一階段 剖宮產術后12h下床活動。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1)改變認知:講解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方法、注意事項等。2)建立信心:術前床邊一對一示范后,讓產婦復述學習的內容或進行演示。3)臨床實踐與鞏固:術后第一次下床活動護士評估生命體征平穩、疼痛評分3分以下,床旁指導其下床活動。對產婦未掌握的部分,運用teach.back的方法再講解、不規范動作再指導,直至其完全掌握。4)防跌倒:下床活動時,觀察并主動問詢患者的感受,合理安排下床活動時間以及活動量。如果出現不適癥狀,則停止下床活動。待產婦不適癥狀緩解恢復后,再次評估床旁指導。5)質量控制:每班評估交接產婦活動情況,及時督促并進行床旁指導。護士長每天查房督導。

1.2.2 二階段 剖宮產術后10h下床活動。1)術前禁食時間由12~16h縮短為4h。術后進食時間由12h縮短為6h流質飲食。2)術前4h和術后6h口服能量營養補充液。3)術后2h隨意體位。4)術后2h咀嚼無糖口香糖。

1.2.3 三階段 剖宮產術后8h下床活動。1)各種原因比原定手術計劃時間延遲2h以上者,靜滴果糖注射液。2)術后2h,無惡心嘔吐癥狀,少量飲溫開水,4h后改適量流質飲食。3)術后12h拔尿管。4)疼痛意識轉變:目標術后舒適無痛,產婦不再忍耐疼痛。術后連續無痛處理,依仗麻醉師疼痛管理的引領,充分發揮護士作用的術后疼痛管理模式。首先,護士通過宣教讓產婦建立術后舒適醫療的觀念,靈活運用疼痛評分工具指導產婦進行疼痛評估,根據疼痛評分產婦自控鎮痛。同時護士按級別護理巡視和床邊交接班時,常規進行疼痛評估并評價產婦自控鎮痛的掌握和使用情況,對個別產婦對鎮痛藥物的錯誤認識及時糾正,使按需鎮痛及時有效。如疼痛評分≥3分,及時匯報醫生,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在鎮痛給藥30min后再次行疼痛評分。

1.2.4 四階段 剖宮產術后6h下床活動。1)術后即刻隨意體位。2)術后早期給予非甾體抗炎藥鎮痛。3)術后2~4~6h評估肌力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以聽診腸鳴音恢復為準統計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同時統計肛門排氣時間、拔除尿管時間、泌乳始動時間、疼痛程度(VAS評分)及產后出血、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應用(±s)和%表示,分別采用t、χ2進行檢驗。P<0.05代表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胃腸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尿管時間、泌乳始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產婦對于術后恢復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對于術后恢復效果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產科為醫院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之一,產婦又屬于特殊〖FL)〗

人群,臨床實施過程中,產婦跌倒意外事件的發生是產科最擔心和重點防范的。多項護理舉措一一規范落實,使得本科室在取得有效成果的同時,無一例跌倒意外事件的發生。

早期活動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而術后體力不足則限制了部分產婦的活動,那么術后的禁食時間就必須打破傳統術后肛門排氣后進食流質飲食的標準。而且術后2h少量進溫開水,4h進適量流質飲食,減輕了產婦的口渴感和饑餓感,顯著縮短腸鳴音恢復的時間。

醫院內感染發生率最高的是泌尿系感染,而控制泌尿系感染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盡量減少留置導尿管的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越短,產婦膀胱功能恢復越快,泌尿系統感染和尿潴留的發生率也越低。能否使拔尿管時間再提前,即下床活動后即可嘗試拔除尿管,也是未來探討的一個方面。

次日出院符合英國國家健康和保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指導[3],即剖宮產術后恢復良好,無發熱和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應該早期出院(術后24h),不會增加母嬰再入院率。一項對58例選擇性剖宮產術后第1d和第2d患者的調查顯示,46%的人更愿意至少提前1d回家[4]。因“剖宮產史”行剖宮產的患者較其他指征行剖宮產的患者更愿意提前出院[5]。

未來的研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意義重大。如何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選擇性剖宮產快速康復,從而實現擇期剖宮產日間手術,還需要產科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孫偉婭,萬彩霞,聶新平.對剖宮產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5):132.133.

[2] 曾見喜,王桂英,駱淑華.早期離床活動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9(09):239.240.

[3]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Caesarean Section.NICE Clinical Guideline 132[EB/OL].London:NICE,2012,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cg132.

[4] Aluri S,Wrench I J.Enhanced recovery from obstetric surgery:a U.k.survey of practice[J].Int J Obstet Anesth,2014,35(02):157.160.

[5] Wrench I J,Allison A,Galimberti A,et al.Introduction of enhanced recovery fo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enabling next day discharge:a tertiary centre experience[J].Obstet Anesth Digest,2015,24(02):124.130.

猜你喜歡
尿管產科產后
產后會陰如何護理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研究
產科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探究
規范化護理告知在產科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
剖宮產術留置尿管時間對孕產婦影響的Meta分析
早期拔除尿管在骨科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
小小尿管學問大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氣囊注水量對老年女性留置尿管溢尿的影響
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