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碼頭堆場的二次地基處理方案分析與探討

2020-06-23 03:28魯亞楠
中國水運 2020年5期
關鍵詞:堆場淤泥土層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工程建設領域的全面發展,工程項目的安全、效率、經濟等指標越來越受到關注。地基建筑物的根本,其選擇或處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合理性,一旦發生地基失穩破壞的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且往往處理起來十分困難,甚至無法補救。本文將以某港口的碼頭堆場地基處理工程為載體,以前期勘察成果為基本面,對該場地的地基處理方案展開分析,與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關鍵詞:地基處理;碼頭堆場;復合地基;珠江三角洲

1工程概況

該碼頭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南部沿岸,該場地為早期吹填形成,后經場地平整、預壓處理。16#堆場位于該碼頭后方陸域,西南側為通海河涌。該堆場中部臨空坡面局部失穩、滑塌。經調查,靠河一側迎水邊坡多為漿砌石或混凝土垂直擋墻,大部分岸坡較為穩定,滑塌區淺部造成下部軟土層產生剪切破壞,使軟土層以上土層整體向南柳河一側滑移,滑移范圍長度約為148m。

2工程地質條件概述

該區域在地質構造上處于新生代坳陷地區,地表出露大片中更新統北海組和早更新統湛江組地層,北海組地層為濱海相沉積,是構成港灣兩岸低緩臺地的主要地層。其下的湛江組則是一套砂與粘土互層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積物,頂部有雜色粘土、紅砂層和鐵質膠結層,與北海組地層有一假整合接觸的鋟蝕面,湛江組地層也常出露在海灣岸坡的高潮線附近和海灣的底部。在探區表層所揭示的流泥~淤泥、淤泥質土等軟土層則屬于第四紀全新世形成的土層。

根據已有區域地質資料,勘區未發現有斷裂構造,勘區內鉆探時也未發現有層代表斷層特征的跡象,附近陸域也未發現有滑坡、空洞、沖刷、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地是穩定的。

根據勘察資料,本場地自上而下主要土層分述如下:

2.1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

①2素填土:灰褐色、淺灰色、灰黃色,濕~飽和,稍密為主,局部松散或中密,主要為碎石、中粗砂及少量黏性土回填,頂部15cm為六角塊砼地面。該層于勘察區全部鉆孔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勻,揭示層厚最大值為9.00m,見于ZK12孔,最小值為1.70m,見于ZK16孔,平均層厚為3.68m;層底標高最高為5.77m,見于ZK16孔,最低為-2.09m,見于ZK12孔,平均值為3.61m。

標準貫入試驗28次,平均值為N=13.6擊(范圍值為7~21擊)。

2.2 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地層(Q4mc)

②1淤泥~淤泥質土:灰色,飽和,流塑~軟塑狀,土質不均勻,混少量粉細砂,經堆場長期堆載后局部排水固結,呈粉質黏土性質。該層于勘察區全部鉆孔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勻,揭示層厚最大值為8.40m,最小值為0.60m,平均層厚為4.25m。

②2粉細砂:灰色,飽和,松散狀,以粉細砂為主,級配不良,混少量淤泥質土。該層于勘察區零星分布,僅部分鉆孔揭示,層厚最大值為3.20m,最小值為0.70m,平均層厚為1.73m。

②3中粗砂:灰~灰黃色,飽和,松散為主,局部稍密,以中砂為主,次為粗礫砂,級配較好,混少量淤泥質土。該層于勘察區局部分布,揭示層厚最大值為5.00m,最小值為0.90m,平均層厚為2.40m。

2.3? 第四系中更新統地層(Q2)

③2中粗砂:灰黃~褐灰色,飽和,稍密~中密,局部松散,級配一般,局部混黏性土。該層在勘察區廣泛分布,厚度變化較大,層厚最大值為7.90m,最小值為1.30m,見于ZK20孔,平均層厚為3.21m。

③4粉質黏土:灰黃色~褐黃色,飽和,可塑,切面較光滑,局部混多量中粗砂,呈砂混黏性土狀。該層在勘察區廣泛分布,厚度變化較大,層厚最大值為8.00m,最小值為0.60m,平均層厚為3.08m。

2.4 第四系下更新統地層(Q1)

④1黏土:灰色,飽和,可塑,切面光滑,局部混少量中粗砂,局部間(夾)薄層粉細砂。該層在勘察區廣泛分布,厚度變化較大,層厚最大值為12.90m,最小值為1.40m,平均層厚為5.05m。

④2黏土:灰色,濕,硬塑,黏性較好,切面光滑,局部混少量中粗砂,局部間(夾)薄層粉細砂。該層在勘察區廣泛分布,厚度變化較大。揭示層厚最大值為22.65m,最小值為2.70m,平均層厚為11.46m。

④3中粗砂:灰色~灰黃色,飽和,中密,局部呈密實、稍密狀,級配良好,局部間較多薄層黏性土。該層于勘察區零星分布,層厚最大值為3.20m,最小值為2.00m,平均層厚為2.47m。

3主要受力地層的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與分析

根據上述資料分析,本場地淺部土層以軟~中軟地層為主,表層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的第②1淤泥~淤泥質土層淺部土層,經預壓法處理以及后期堆載固結影響,形成3.0~6.0米厚固結程度相對較高的“硬”層;滲透試驗結果顯示,場地覆蓋層內發育的粘性土為滲透性等級為微(10-7),這使得預壓法處理的時效性大大減弱,且局部軟土層連續厚度較大,造成其下部處理效果有一定的限制,形成了主要受力層內的硬~軟~硬的不利狀況。該堆場地基的局部失穩,正是發生在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的第②1淤泥~淤泥質土層內。

根據對滑移區與非滑移區的鉆孔取樣土工試驗成果數據進行統計,該層軟弱土整體指標偏低,飽和,呈流塑軟土性質傾向明顯;滲透系數E-08級,粘性很好,滲透性評級微,根據地勘資料該層內局部混砂描述,結合現場調查情況和土工試驗成果,綜合考慮整體滲透性可按E-06~E-07來設計;滑移區存在一定的應力松弛現象。第②2層粉細砂和第②3層中粗砂均僅在局部分布,平均厚度2.0m左右,松散,透水性中等~強,場地內發育不穩定,不具連續性。該部分共同構成了本場地內工程性質較差的“軟”土層。

其下為第四系中更新統地層形成的砂土、粘性土地層,受其沉積年代和埋藏情況控制,砂性土一般狀態均為中密或以上、粘性土狀態均為可塑或以上,是目前探明地層中相對工程性質較好的“硬”層分布范圍。根據區域地質資料,本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80m。綜合來看,該層在該堆場地基處理工程中,若制定方案合理、措施得當,是可以作為比較可靠的持力層的。

4地基處理方案分析與探討

本堆場的特殊性主要有:一是上部荷載要求較高,地基處理后,要求達到350kPa承載力;二是前期已發生局部滑移,滑移區存在一定的應力松弛現象;三是目前“硬~軟~硬”的地層結構現狀在上部荷載較大的情況下,該軟弱層仍然是地基穩定的薄弱環節;四是粘性土層滲透性很差,可視為相對隔水層;軟層中的砂類土層又有局部分布、連續性差的特點,且上、下相接地層均以滲透性評級為微的粘性土為主,整體來看,軟土層排水條件不是很好;五是該堆場位置西南側臨水臨坡,邊界條件。

針對以上主要特點,若要做好本項目地基處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宜選用以長樁為增強體的復基方案,直接穿越該軟層,以下部硬層為樁端持力層,解決“硬~軟~硬”的結構性問題;增強體的單樁承載力要足夠;考慮地基變形問題;考慮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響;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其經濟適用性;工藝的可行性等。

綜上所述,對本堆場地基處理方案建議如下:

(1)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因本堆場上部荷載較大,受工藝水平限制,常規水泥攪拌樁處理后的復合地基,已不能滿足要求,不建議采用該方案。

(2)振沖碎石樁復合地基。該堆場臨坡臨水,主要受力層內軟弱土層普遍發育,且經前期擾動,若要滿足該承載力要求,必然置換率較大,擠土現象嚴重,不適合本場地的基本條件。

(3)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復合地基。本工程建議采用水泥粉煤碎石樁方案。選擇合理的參數、施工質量能夠保證的情況下,是可以滿足本工程的需求的。若采用本方案,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試樁,并根據試樁結果確定本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參數的調整。

(4)注漿法復合地基??紤]本工藝在當地的區域經驗不足,沒有成熟、穩定的隊伍、裝備經驗,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論證、準備的情況下不宜使用。

(5)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根據本場工程地質條件,也可以考慮褥墊層結合預應力管樁的復合地基方案;通過褥墊層設置調節整體受力、變形協調問題。

(6)考慮本工程的特殊性,應在施工期間做好監測工作,密切關注場地的穩定性;若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確保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海濤,張金中,邢樹軍.黃驊港散貨港區礦石碼頭一期工程堆場地基處理研究[J].港工技術,2015(03):86-90.

[2]包永青.碼頭后方堆場倉庫PCC樁基礎處理方案[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05):288-289.

[3]王文.碼頭后方吹填區地基處理施工技術[J].經營管理者,2017(16):412-413.

[4]唐元松,李晨.某雜貨碼頭工程前方陸域地基處理方案優化設計[J].中國港灣建設,2013(04):45-47.

[5]魯亞楠.論河南能源躍進煤礦選煤廠升級改造項目地基基礎方案的選擇[C].安徽同行雜志社,2015,(09上):304-305.

猜你喜歡
堆場淤泥土層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
賞荷
無獨有“藕”
大口徑自來水管道施工中頂管技術的選擇
零堆存費對航運市場發展的危害
不同林分類型及土層對土壤養分的影響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機械組成特征研究
靜力觸探在羅古判橋勘察中的應用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集疏運作業方案設計及優化
集裝箱碼頭堆場布置形式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