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似金杯薦玉盤

2020-06-23 09:29謝麗玲
閩南風 2020年6期
關鍵詞:英明水仙花水仙

謝麗玲

漳州圓山腳下,有一片水仙花海,郁郁青翠,潔白的花朵娉婷綽約。無論是朝陽下或是晚霞中,遠山近田,十分壯美,周身氤氳的花香暗藏春的氣韻。水仙花適合聚集,也適合獨處。就單看那么一枝,那么一盆水仙,也是意韻悠長。

初遇楊英明是在2019年末,水仙花開的季節。步入庭院,一陣芳香撲鼻而來,院子里錯落有致地擺滿了一盆盆經過雕刻的水仙花,有沙土養根的、有水養花頭的,有單瓣花朵的也有復瓣的,整個院落成了水仙花爭妍斗奇的天地。落座客廳,茶桌上的幾盆水仙花讓我贊嘆與驚奇,一顆普通的花頭經過雕刻師的巧手雕刻、水養管理,竟能準確地把握它的生長態勢,塑造成千姿百態的盆景。

身為漳州人,我對水仙花了解得太少。我每年在市場買的一束束的水仙花只是它最初級的狀態。春節前夕,親友送來幾個水仙花頭,母親曾雕刻過,她也是最初級的,只能做到盡量不傷及一層層鱗莖緊緊包裹的花苞嫩芽,她的想法是若傷到花芽,花就“啞了”長不出來。她小心用刀剔開幾層,煞有介事地用棉花敷住剔過的部位。她經手的水仙花頭全無章法,花直楞楞地向上長,東倒西歪,最后不得不動用紅綢帶綁住。還好,花香依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同樣適用于植物,九龍江畔圓山東麓的一方好水土養出了獨特的漳州水仙。中國水仙分布較廣,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均有栽培,福建漳州水仙花歷史悠久,最負盛名。漳州氣候溫和,又有水仙喜歡的疏松、肥沃、保水力強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漳州水仙花花頭碩大、側鱗莖完美、花多枝繁、花香清雅。近年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嘉賓席的桌上必有一盆盛開的漳州水仙花,對漳州來說,起了無形的宣傳作用,擴大漳州水仙花在全國各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著花卉市場銷售渠道的拓寬,受益者不僅僅是銷售商,還有水仙花種植戶。

楊英明的家在圓山腳下的田中央村,這里不僅以盛產水仙花著名,一座廟宇也是聞名遐邇。這座廟宇位于圓山東北面山麓的琵琶坂上,俗稱岱仙巖,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這里供奉康仙祖,常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敬拜、還愿。據說康仙祖在圓山修行時采藥煉丹以濟世救人,常常施藥治病,百姓有口皆碑。每年到岱仙巖朝拜的人越來越多,水仙花剛好在歲末年初這段時間開放,為了給家里增添一份喜氣,朝拜的人返途中必然會帶上一兩盆水仙花,最近幾年,雕刻的水仙花更受追捧,水仙花銷量也大增。

水仙花是大自然的饋贈,人工的雕飾讓它錦上添花。每一門手藝都大有乾坤。

漳州水仙花傳統花卉藝術的歷史由來已久,有閹割、雕刻、水養等三大關鍵技藝,每一個上市的水仙花頭須經過三年培植。第二年,花農會對花頭進行“閹割”,以保證其花球肥大。誰是第一個對水仙花頭進行雕刻的人呢。民間口口相傳的是,因一次無心之舉?;ㄞr在勞動中誤傷水仙花頭,發現被誤傷的水仙花頭還可以成活且長出來的水仙花葉片各種卷曲。像上蒼精心的安排,花匠老農們有了創作的靈感,開始對水仙花頭進行雕琢。這一大技藝使漳州水仙具有了與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特點,提升了漳州水仙花造型藝術價值,也推動了漳州水仙產業迅速形成、發展,圓山腳下的田中央、蔡坂、南洋坪、下庵、新塘、大小梅溪等六七個村落成為最負盛名的生產地。

我的目光在桌上的水仙花盆栽流連不去,對它們的喜歡無法用言語形容。不難看出楊英明是一個有心且用心的愛花之人。他介紹說那是他最近構思的作品,取名“仙坂琵琶曲”“美妙韻味”“陶醉”。

精心雕刻培育后,“美妙韻味”作品的水仙花造型,搭配紫砂壺,將水仙花雕刻技藝的奇、特、巧 、妙、雅的文化藝術和茶文化相交融,意韻雋永。

水仙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中唯一可以通過千雕萬琢進行藝術造型的花種。楊英明從小浸潤在水仙花的世界,它的形它的香它的意,對水仙花雕刻更是耳濡目染。10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水仙花雕刻技藝,一開始對于造型、立意方面還未參悟,只是為了自家的水仙花更好賣,增加經濟收入,只掌握一些基本的雕刻手法,稱不上什么技藝。但也打下了基礎,像根莖深深埋入了土壤。

水仙花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安靜、清雅,也許天生就具有這方面的天賦,楊英明對自己雕刻出的水仙花越來越喜歡,也更專注于水仙花雕刻技法的鉆研。他查閱書籍,拜師學藝,在漳州城市職業學院園林園藝系就讀園藝技術專業三年,獲得花卉園藝師(高級)資格證書并屢獲各類獎項。時間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楊英明在這條路上每一步的努力,使他在雕刻技法上逐漸出彩。

想起兒時對母親簡易雕琢水仙花頭的一知半解,我不禁問起水仙花雕刻技法的工序。楊英明帶我到他的工作室內。房間里已有人在那工作,都是他的家人,父親、妻子、兒子齊上陣,眼前這一幕不正是傳統技藝代代相傳的真實寫照嗎。楊英明說,雕刻工序復雜,純手工操作,入門容易,學成很難,不僅需要一定的藝術天賦,更需要日積月累的揣摩和經驗的積累。

說著,他坐下來,左手拿水仙花頭,右手持雕花刀,開始逐步展示且一一講解雕刻過程。一顆不起眼的花頭在他手中就像雕塑家的泥坯,當他端詳一顆花頭時便是創作的開始。

水仙花雕刻工序要經過凈化、開蓋、疏隙、剝苞、削葉、刮梗、雕側鱗莖、修整八個步驟。當到了開蓋這一步驟時,他說自己的開蓋方式與別人不同,用橫、豎兩刀法,從芽體變向的鱗面動刀,沿距離根盤約一厘米處劃橫一刀,再球體中間豎劃一刀,將表面的鱗片撥開削掉,使全部葉芽顯露出來為止。

術業有專攻啊,聽了這么多的專業術語和步驟,我一頭霧水,還沒回過味兒來,楊英明已經雕刻好一顆了。這僅僅只是雕刻技法的第一步。俗話說三分刻,七分養。足見水仙花雕刻后培育的重要性,接下來還要浸洗、蓋棉、定根、上盆管理、控溫、造型等程序,待生長開花后,他手中這顆水仙花頭將變成一盆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百賞不厭的盆景。其吸取了中國園林、盆景等藝術精華,將水仙花與奇石、容器完美融合,構筑出雅、靜、仙、佳、艷、清、殊、禪等意境,觀之,像一幅立體的畫,意會,若一首無言的詩。

世間的許多道理是相通的,沒有哪種成就是唾手可得,一蹴而就的,哪怕只是一株植物。我總覺得花是很嬌嫩的,就算是寒冬綻放的花兒,也是需要呵護的。而經過百刀千刀的錘煉,反而更出色的花兒似乎只有水仙了。歷代文人墨客喜愛水仙,詠水仙,畫水仙,贊水仙,創作出眾多的詩詞歌賦及畫作,附予它許多人的好品格,寄情其中。民間也流傳許多水仙花的故事,以花喻人,將人性的真善美表達得淋漓盡致。

水仙花在漳州墻內香,墻外也香飄萬里,在不同地域,在不同時空。據史料,近代以來,水仙花成了漳州對外貿易的輸出商品,遠銷海內外,大受歡迎。北京人民大會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每當水仙花盛開的季節,會見貴賓的桌上那一盆盆造型各異的水仙清香襲人,展顏迎接,致意賓客。水仙花是漳州對外交流的重要品牌,是漳州一張有代表性的清新名片,形成了漳州獨特的“水仙文化”。我想,弘揚水仙花文化不僅僅需要楊英明這樣傾情于水仙花研究的人,作為漳州人,我和你也都應該負有一份責任。緊跟市場,推動旅游,展現風情,傳承發展,水仙花文化定會走得更遠。

猜你喜歡
英明水仙花水仙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開花
水仙
我喜歡洋水仙
一期一會洋水仙
水仙花
爸爸眼中熊孩子的日常
梁武帝出家
槍聲
當家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