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禱

2020-06-23 09:29黃墨卷
閩南風 2020年6期
關鍵詞:關帝廟東山

黃墨卷

天剛蒙蒙亮,勞嬸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停當,在發髻邊插上紅花,恰好有只“喜鵲”落在院子里的石榴樹上,啾啾叫了兩聲,勞嬸笑成一朵老菊。落在院子里的不管什么鳥,勞嬸一律叫喜鵲。今天是勞嬸的好日子,剛裝修完的老屋要“請帝祖”,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勞嬸輕輕揭去“紅炊巾”,一尊木雕關公,凜然端坐,右手持書,左手撫須,這是關公“夜讀春秋”的經典形象。燃一柱清香,奉三碗“紅圓”,勞嬸虔誠地伏身叩拜。

這是勞嬸第三次“請帝祖”了,第一次在租來的破房子里,請的是關帝畫像,印刷品,卷軸上有繩子,也不管什么中堂不中堂,往墻上一掛便日日進香,晨昏叩拜,彼時勞嬸新寡,拖著一雙兒女艱難度日,用羸弱的肩膀撐起風雨飄搖的家;第二次,已收回出典的老房子,日子漸漸好起來,請本地最出名的老師傅畫了關帝像,過膠膜塑封,配上簡單的木框,隆重掛在年久朽壞的大廳中堂,勞嬸露出久違的笑容;今天是第三次,老房子修葺一新,兒女都已成家立業,而且如她一般勤勞持家厚道做人,勞嬸怎能不喜上眉梢。

勞嬸是我的鄰居,曾經和我家毗鄰而居十幾年,如今她雖搬回頂街的老屋,兩家人依然常來常往。媽媽說,帝祖庇佑,勞嬸終于等來了好光景。

“請帝祖”是東山獨特的習俗,家家戶戶的中堂之上,關帝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無論橫刀立馬還是秉燭夜讀,一派正氣凜然。眾所周知,關帝是山西運城人,東山人為何稱關帝為“祖”呢?這里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明洪武二十年(1387),太祖朱元璋的同鄉發小江夏侯周德興受命始建銅山城,并在岵嶁山東面山腰建了關王祠。銅山人自古生于孤島,以海為田,面臨海難與海盜雙重生存威脅,他們需要關公這尊保護神,他們更需要關公仁義忠勇的精神力量,年久日深,關帝信仰根植于銅山人民心中。

清康熙三年(1664),清軍攻入銅山(今東山縣銅陵鎮)。明末清初曾作為鄭成功“反清復明”基地之一的銅山,入清以后遭遇了一場浩劫。為斷絕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對鄭成功的支援,清廷統治者頒布“遷界令”,強力推行限時“遷界”,銅山百姓被殺一萬余人,所余三萬多人被迫遷往漳州、潮州等地,銅山不復“城廓萬家羅勝地,舳艫千艘擁連環”的光景,凌虐之下,“全島遂成廢墟”。

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廷統治者宣布“復界”后,陸續回遷的銅山百姓依然被視為棄民,不予登記入籍。因為沒有戶籍,銅山人飽受歧視,不能科舉,不能置業,賦稅繁重,民不聊生。當時的漳浦知縣陳汝咸憐恤銅山人民的遭遇,向朝廷申請讓銅山人民入籍,終于獲準,但只允許報一戶人家(人員多少不限)。在此情況之下,銅山鄉老緊急齊聚關廟中商量入籍事宜,議定以“關永茂”為注籍戶主,發誓永為關帝后代。銅山人終于結束長達三十余年“無宗無籍”的苦難日子。此事于康熙五十二年載入關帝廟《公立關永茂碑記》,以饋后人。自此,東山島家家戶戶供奉關帝,稱為祖,關帝從至威至尊的神變成可親可敬的人。每年除夕夜,吃完團圓飯,人們自發前往關帝廟守歲,俗稱“蹲廟角”,擠擠挨挨的人群守著廟門,直到子夜,和“帝祖”一道辭舊迎新,祈禱來年吉祥如意。

歷經歲月風雨,關帝仁義忠勇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東山人的血脈。東山人常年在海上討生活,遇落海者,無論風浪多大,必定立斬漁網施予援手。坊間常有外地獲救漁民敲鑼打鼓前來答謝救命大恩的消息傳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勞嬸的兒子和孫子就曾經父子聯手勇救落水游客并拒絕重金回報,一時傳為美談。勞嬸說,這都是“帝祖”教化的。

勞嬸虔誠,初一十五都要到關帝廟進香。最近她又給了自己新任務——到廟里求點“香火”,給在外地工作的孫子孫女帶在身上,永保平安,再受教化。

勞嬸的家在頂街入口,也就是銅山古城的西門旁。頂街是東山島歷史最為悠久,底蘊最為深厚的老街,全長不過800米,兩側老宅林立,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小巷幽長,庭院深深。你在老街中徜徉,一抬眼就能與黃道周、陳士奇、唐朝彝、陳瑸、文三俊等歷史名人故居遭逢;一個拐角就能與總鎮衙、綸章垂耀坊、南溟書院、漳潮巡檢司、真君宮等文物保護單位邂逅。這些閃亮的坐標,是歷史的星星,更是老街的眼睛,注視著后世子孫瓜瓞綿延,光前裕后。值得一提的是頂街還巍然矗立著一座“獻機紀念碑”,在抗日戰爭中,東山人民寧死不屈,配合守軍,浴血奮戰,三次打退日寇進攻;抗日熱情高漲的東山百姓還捐款購買一架“東山號”戰機,支援前線抗日,這一壯舉直到今天依然令人熱血沸騰。關帝仁義忠勇的精神鑄就了東山人剛強正直的品格和赤膽忠心的家國情懷。

頂街的盡頭直通風動石景區,關帝廟便在景區內。廟宇依山而筑,面臨蒼海,坐西向東,居高臨下,氣勢非凡。規模不算恢宏浩大,卻有王宮氣派,坍墀龍陛、華表僧舍,一應俱全。正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正中央供奉關帝神像,周倉、關平、趙累、王甫神像分立兩旁,神龕上掛著據說是清咸豐帝御筆親書的“萬世人極”金匾,左右懸鐘鼓。主殿的石柱上懸掛著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寫的對聯,上聯“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下聯“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這幅長聯概括了關帝一生的豐功偉績和人格魅力,也由此可見“大明孤臣”黃道周對關帝的敬仰之情。黃道周故居就在關帝廟旁,人稱“深井”,那是他的出生地,自小耳濡目染,深受關帝精神熏陶,他的剛正不阿,他的氣節才華廣受后世稱道,東山人無不倍受浸染。

勞嬸進入大殿才發覺今天朝拜的人特別多,定睛一看,清一色的紅帽子,黃馬甲,馬甲上“忠義”兩個大字甚是醒目,原來是臺灣信眾組團“掛香”來了。東山關帝廟是臺灣眾多關帝宮廟的香緣祖廟,見證了閩臺之間深遠的文化淵源。中原的浩蕩長風與大海的博大情懷互為融合,形成具有濃厚海洋色彩的關帝文化,而后傳播到臺灣乃至海外,頌揚著一個不朽的民族精魂。

勞嬸求得香火,尋思著找個合適的時間召回孫子孫女,不想先接到喜訊,孫子在執行任務中表現突出,受到部隊嘉獎,這讓勞嬸喜不自勝。其實,相比老一輩的晨昏叩拜,關帝精神已成為年輕一代永遠的心禱,無論星散何方,心中總有一盞長明不息的燈塔。

猜你喜歡
關帝廟東山
東山由義井
臨汾關帝廟沿革考證
走進東山學校,尋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紅紅的蘋果
東山書院
曹娥江
關帝廟
還魂之鏡(中篇小說)
承德關帝廟探析
城市化進程下的民間信仰與關帝廟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