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選擇與運用研究

2020-06-28 20:35張君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6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史料運用

張君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呈現出逐漸攀升的趨勢。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從而培養其分析問題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本文研究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史料分析法,并結合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踐,詳細分析了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和運用。新世紀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攝取人生智慧,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感,從而在認識歷史的道路上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重要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史料;初中歷史教學;運用;研究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和發展,歷史教學界的研究者們發現史料教學在當今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和意義越來越大,并且認識到跟傳統歷史教學相比,史料教學具有許多優勢,比如:在思考歷史問題時,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等等。雖然史料教學如此重要,但是在現實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歷史教學課時較少,不能充分發揮史料教學的重要性;有些教師過于熱衷于史料教學,學生缺少歷史技能的培養和鍛煉;在一些貧困地區,教師很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只是枯燥的進行歷史陳述,學生的認識和了解歷史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鍛煉;有些教師只是關注歷史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模仿,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意義,使學生失去了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史料教學的意義主要在于: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當中認真分析史料,并從中總結推理出自己的觀點或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在教學中教師用發掘探索的方式運用史料,逐漸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史料來由淺入深的闡述相關論點;每個學生看待史料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史料教學可以教會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剖析史料,并從中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從而深入的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因而要使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教師除了要認識到史料的價值和意義之外,還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并在平時的日常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探索,多在教學中運用史料,同時也要在史料的選擇、收集、展示及認識等方面多多學習,通過提問、講授、角色扮演及討論的方式,充分有效的利用史料。從而在歷史教學中真正做到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位置。

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史料選擇方法

(一)從教材中選材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從教材中選取歷史史料是最為常見的,這里所說的歷史教材就是教師運用的相關工具、素材以及手段,主要包括歷史教材、歷史教學參考書、歷史教學掛圖、歷史練習手冊、歷史地圖、歷史照片等等,其中歷史教材居于領導地位,從而來完成歷史教學課程目標。歷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可運用于教學中的歷史史料。從歷史教材中選取歷史史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首先,歷史教材和其他的歷史讀物和歷史參考書不相同,它是以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撰寫的,具有統一性、系統性和計劃性等,因而歷史教材中的史料也相應的具有此類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直接引用其中的史料,使學生更加輕松、直接的感受歷史、認識歷史。再者,順應新課改的改革趨勢,歷史教材中的歷史史料比傳統教材中的史料豐富,其中有大量的圖表、歷史地圖、歷史圖片以及引用資料,節省了教師搜集史料的時間,同時選取的史料又具有針對性,真正做到了經濟高效。

(二)從試題中選材

在近年的高考中,史料分析題在歷史試卷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高考命題者為了考察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創新思維,經常會在試卷中引用非常多的新史料,同時高考前各種復習試卷中也常常出現新史料、新情景。因而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認真研究一下這些試題中的史料,特別是近幾年的高考歷史史料題,這樣既可以分析出近年來高考歷史題的命題方向和命題趨勢,同時可以將這些史料運用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直接考察學生應對歷史史料的分析能力和歷史思維。

例如:2012年高考題中,為了考察學生運用詞語和概念的變化,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的能力,引用了以下歷史史料,“在中國,對science的翻譯經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有“科學”一詞。如宋人文集中有“處科學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 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ce”音譯為“格致”。19世紀中葉后,“研格致,營制造者,乘時而起”,“格致”一詞大量使用。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science”譯為“從事科學,講求政藝?!泵駠?,學界還將science音譯為“賽因斯”,意在強調科學的理性精神?!蓖ㄟ^這段史料的應用,使學生們更加深入的了解科舉制度在當時的地位,同時也使學生們認識到程朱理學為了究天理而格物致知的歷史背景。

(三)從專業性的歷史著作、期刊雜志中選材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因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到豐富多彩的歷史著作中去查詢,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可以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說服力。但是面對浩瀚如海的歷史專著,歷史教師如何選擇出符合自己教學內容的歷史專著呢?一般來說,他們可以挑一些權威性較強的歷史專著,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也可以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比如:由錢穆先生編寫的《國史大綱》、王家范的《中國歷史通論》、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張萌麟先生編寫的《中國史綱》、周策縱主編的《五四運動史》、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國史綱》、章開沅先生的《中國經濟史》、朱漢國先生的《中國社會通史》、鄭師渠編寫的《中國文化通史》、鐘叔河的《走向世界——近代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等等。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閱讀范圍,增加歷史專著的閱讀量,這樣才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輕松自如的使用史料,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歷史能力和創新思維。

(四)從網絡資源中選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和歷史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同時也成為教師史料選擇的重要工具,計算機網絡是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其中蘊含了許許多多的資源,比如:有關歷史的論文、素材、專著等等,教師可以在網絡中輕松簡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同時也為歷史學習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可以通過網絡查疑解惑,不受任何時間與地點的限制。

教師從網絡中獲取教學所需的史料的原因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計算機網絡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就是便捷性,初中歷史教師如果需要查詢教學相關歷史史料,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查詢,省去了教師奔波在圖書館的時間或精力。通過互聯網,教師也可以第一時間查看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對于一些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可以在網絡上查看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經驗。其次,歷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歷史史料的再現,只有把直觀的歷史史料呈現在學生面前,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有說服力。傳統的教學中,歷史教師最為頭疼的就是史料的搜集和選擇,網絡出現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教師的這一大難題,無論是歷史文字資料、歷史視頻,還是歷史圖片或歷史音響材料,都可以輕松的從網絡上下載獲得,使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學方式,從而優化了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最后,網絡的出現,在史料應用上給了歷史教師更多的選擇,相對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史料,教師可以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材料進行分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大量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這為教師搜集和選擇資料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同時為了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將計算機網絡直接應用于課堂中。但是,在網絡上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也要具有選擇性,因為網絡上現在充斥著太多的虛假信息,只有選擇正確有效的信息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歷史教學,否則,破壞歷史教學氛圍的同時,也會把錯誤的信息傳授給學生。因而,在網絡上一定要充分鑒別網絡資源的真偽。

三、初中史料教學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提取有效信息

由古至今,我國歷史傳承下來的歷史資料數不勝數,呈現出雜亂、繁多、豐富的特點,我們面臨的一個最主要問題便是,如何從這茫茫史海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有效史料。課堂教學與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是密不可分的,同樣的,新課改中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與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也是相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便要注重史料選擇的有效性,那么選擇史料時,什么是有效信息呢?第一,歷史的有效信息是真實的、可靠的,其來源也是有價值的、學術性強的歷史資料;第二,歷史的有效信息直觀形象的反映了歷史的發生過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蘊含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動態;第三,有效信息不僅僅包括學習歷史的知識信息,同時包括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信息,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歷史價值觀的有效信息;第四,歷史的有效信息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信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習歷史的動力;第五,歷史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學生體會和感受歷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歷史思維以及批判思維。

認識到歷時有效信息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之后,那么,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上,如何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教師應該如何運用這些有效信息呢?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這幾種。第一,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歷史材料,領會這段歷史材料的真正內涵和意義,并從中提取學習有效信息,認真閱讀分析歷史材料的同時,也要學會史料與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真正做到史料的運用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第二,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讓學生自己聯想和分析歷史,真切的感受那段歷史的發生經過,而不能把歷史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生硬的背誦,削弱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師將史料運用到課堂上并分析史料時要注意,相同的史料從不同角度分析可以由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解釋會產生不同的歷史結論,因而歷史材料解釋不恰當或者解釋方法不正確會使史料失去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應準確把握兩個基本原則,即: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和還原史料所在時代的原則。

(二)注意建立所選史料與所學知識的聯系

歷史與歷史知識并不能一概而論,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歷史知識主要是人們對于歷史的客觀認識和感受,而歷史是人們對于過去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主觀認識。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探究式或發現式學習,即: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知識、獨立思考、掌握本質、改組材料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有益于學生歷史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初中歷史教學離不開史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所選史料與所學知識的聯系。教師在課堂上引用史料時應該采用這樣的程序和方法,即:教師首先拋出問題,并形成假設,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始搜集相關歷史資料,搜集歷史資料后,再運用以搜集的資料來解釋和驗證以上假設并給出解釋,學生與教師相互探討與交流,最后得出歷史結論。在課堂上,教師根據當前教材講述的內容,選擇和搜集相關歷史資料,為學生們創建富有歷史感的課堂情境,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問題的分析與課堂互動之中,有助于學生認識、理解、感悟歷史。課堂探究過程中,學生們自主參與到問題的分析中,思考歷史、分析問題,成為歷史的活動的分析者,真正的走入歷史中感悟歷史,對學生歷史責任感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新課改后,初中歷史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大量的文字敘述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史料等內容,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教材內容的約束下,把豐富的歷史展現在學生面前是非常困難的,教師仍然需要自己搜集和選擇一些史料進行課堂補充。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在歷史教學中積極搜集和補充歷史材料,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犯史料與教材內容失去聯系,史料孤立突兀的錯誤。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所選史料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分析歷史能力,培養他們創新思維及歷史思維。

(三)圍繞歷史鑒別和歷史辨別進行設計,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般來說,從知識的分類角度來分析,知識主要分為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我們平時所說的能力便是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在歷史教學中主要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歷史現象等等歷史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歷史知識和分析歷史能力的培養是相互統一的,教師在講述歷史知識的同時伴隨著歷史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同樣的,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也相應有歷史知識的傳授,兩者是相互協調,相互統一的整體。歷史知識的獲得是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基礎,同時歷史思維能力也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的墊腳石,兩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互補。

歷史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歷史邏輯思維能力、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和歷史創新性思維能力。在這些歷史思維能力當中,史料對其影響最大的便是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學生們閱讀史料時,通過聯想、感受、體會當時的那段歷史,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生動具體的歷史形象,使具有一過性特征的歷史事件完整的重現在腦海中。在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史料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最為直觀形象的就是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是過去歷史留給后人研究的憑證和依據,學生們可以在歷史遺址、博物館等地方,真實的感受歷史,具有非常大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主要是指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結論性總結陳述是從歷史材料中提取獲得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對于從歷史內容中總結出來的結論也要符合教材大綱目標,兩者相互協調、相互統一才能真正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新課改后,對于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時間和歷史教材的編排做了很多限制,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相關史料都運用到歷史課堂中,同時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史料的補充也要遵循突出重點難點的原則。因而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做到所選史料與教學內容的統一,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歷史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結語

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教學工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自己的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積極轉變自己的歷史課程觀和教學觀;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也應該學會自己搜集和研究史料。我們應該珍惜新課改提供的便利,結合國外優秀經驗和國內實踐經驗,讓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出自身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張靜,李曉風,姚嵐等.歷史學習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翦伯贊,鄭天挺.中國通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7.

[4]章鳴九,左步青.洋務運動論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朱煜.初中歷史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6]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重慶: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教學史料運用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策略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