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

2020-06-28 09:56王紅慧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應用

王紅慧

摘 要:小學階段在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而道德與法治就是這樣一門課。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事例都是貼近生活的,這些也都是日常會碰到的問題。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形成好的道德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式教學;應用

正文:

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理論講解都知道,但是與實際結合過少,出現理論與實踐不對等的情況。為了提高這個課程的教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生活中會遇到的一些事情,在課堂上創造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在這樣的場景中向學生講述相關的道理,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的接受教師的講解,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這個課程的上課效率。

一、讓學生多多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情境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來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熟悉有趣的教學情境中來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向學生傳達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效率。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回歸到生活中去,體驗不同的感情,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另外,情境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把握程度。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過分重視知識的教學與掌握,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提到的場景卻忽視了。而這恰恰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教學融入了情境,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透徹。情境體驗式教學促進學生多多體驗,在體驗中發展自己的道德品質,思維能力才能有一定的提高。

二、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

2.1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創建一個與教材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對于情境內容的思考就是提升自己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夠,在學習中注意力也不夠集中,而情境體驗式的教學給小學生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去解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便會了解到事情的好壞,了解到一件事情的對錯,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把學生向正確的觀點上引導,促進其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一些學生在課后會陷入一些思考,也會在教師創建的各種場景中反思自己的行為與觀點,并根據教師的引導不斷糾正自己。這個思考和反思改正的過程,便是小學生思考能力提高的體現,也是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所在。

2.2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是素質教育下的新產物,是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的。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的便是它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去講解知識的話,是很難講通講透的,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更不能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意思。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中講到了關于“偷盜”這樣一個違法的行為時,僅僅是教師一般性的描述,學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是情境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把偷盜這個行為直觀的表現出來,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嚴重性。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情境的創設中來,也可以扮演其中的角色。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體驗感,從而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到知識,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

三、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應用

3.1活躍課堂,增加學生的體驗

小學階段之所以有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其目的就在于規范小學生的行為,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幫助學生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只有品質好,學生才能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切不能與其他科目一樣,在課堂上要多多與學生交流,以一個輕松的氣氛去引導學生。

在開展情境式的體驗教學時,教師的情境設計要從生活出發,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在課下,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經過實踐證明,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是非常有助于教學的開展的,學生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對知識的接受度也會增加,對學生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也會有促進的作用。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提起重視,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中來,發現自身問題,從而改變自己,促進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比如講到“孝”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給每一個學生布置一份作業,這個作業就是回家幫助父母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講一下你幫助父母做事情的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體會父母平時工作的不容易,也更好地體會“孝”到底是什么。

3.2通過角色扮演來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小學階段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喜歡在課堂上表現自己,所以說教師在需要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學生是很樂意、很積極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及課的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熟悉每一位同學,這樣可以在情境中為每位學生安排適當的角色。比如上文提到的“偷盜”的情境創設,有的學生平時比較調皮,可以讓這個學生扮演警察,通過這種反轉的扮演可以讓調皮的學生明白不良行為的嚴重性,認識到危害從而去遠離這些行為,在之后的生活中更好的發展。

在整個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牢牢把握角色扮演的重要性。教師不應該只是教育的角色,而是朋友,在課堂之外,多和學生交流溝通,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這樣才能更好的、更適合的培養每個學生的道德品質。

3.3通過小組模式來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

對于學生的教育,團結意識也是必要的。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上,為了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比如說在教學“我們是一個班集體”這個課程時,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課堂上引導的角色,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模擬的運動會的情境,包含幾個團隊項目,比如拔河、兩人三足、跳繩等等。讓學生在運動中互相幫助,提高團隊合作的意識,從而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

3.4設立獎勵機制,利用好勝心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學生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的好勝心也會比較強,教師可以抓住這個點去展開教學。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與生活相關的難題,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為學生設計與這些問題有關的環境。學生在這個與生活相關的環境中,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比如,這個課程中有一課是關于消防知識的,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關于消防的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情境的設計。教師可以讓幾名學生扮演群眾、消防員、醫生等,通過實際的演習,讓學生了解火災的危險性,也知道如何在火災中自救以及救護他人,同時也明白消防員工作的危險性。通過這個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珍惜生命,遠離火源。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優勢所在,并在教學中利用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其優勢。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一切要圍繞學生展開,在教學中要多與學生溝通,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在課堂之外,更是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另外,對于學生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其道德品質的塑造,讓其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靜.“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09):92-94

[2]張翠英.淺議小學“體驗式教學”[J]發展導報,2019(32):48-51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應用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