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有毒有害氣體的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

2020-06-29 23:57陸忠信吳魏成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20年20期
關鍵詞:船艙

陸忠信 吳魏成

摘 ?要:船舶航行過程中貨艙往往處于通風不足的狀態,所載貨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會發生復雜的理化反應使得密閉的船艙變成一個含有多種有毒有害氣體且氧氣濃度很低的環境,會危害下艙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文章深入研究了船艙內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變化與所載貨物、天氣、貨艙及艙梯結構、通風時間的相關關系。在作業人員下艙前需開艙充分通風兩小時后再經檢測合格后才可下艙作業,不僅能防止發生缺氧,急、慢性中毒事件的發生,同時對充分發揮監測和防護措施的效用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船舶運輸;船艙;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

中圖分類號:U698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20-0120-02

Abstract: During the voyage of a ship, the cargo hold is often in a state of insufficient ventilation, and the cargo carried in it will undergo complex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limited space, which will turn the airtight cabin into an environment with a variety of toxic and harmful gases and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which will endanger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lower cabin staff.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toxic and harmful gases in the cabin and the cargo, weather, cargo hold and ladder structure, and ventilation time. Operators should be fully ventilated for two hours before going down to the cabin before operation, which can not on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ypoxia, acute and chronic poisoning,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ship transportation; cabin; limited space; toxic and harmful gases

我國眾多學者近年來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問題也展開了相關研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周德紅等[1]研究發現,中毒和窒息事故是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主要事故類型,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體現在作業前未通風、未對氣體進行檢測以及未按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佩戴個體防護用品。秦妍等[2]針對近年來北京市發生的因盲目施救而引起的有限空間作業傷亡事故,分析了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限空間事故相應的應急救援對策。李國慶[3]研究了鹽漬池在通風狀態下有限空間內部的硫化氫氣體濃度分布規律,發現鹽漬池內壁仍是硫化氫易聚集點,若通風不到位,作業人員易因有毒有害氣體聚集而發生中毒窒息事故。

目前對于船舶有毒有害氣體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對防城港靠港船舶的貨艙及艙梯進行了長期的氣體監控和數據采集,研究船艙內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與所載貨物、天氣、貨艙及艙梯結構,通風時間的相關關系,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保證下艙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

1 數據采集與原因分析

1.1 檢測監控與數據采集

氣體檢測必須在人員進入船艙之前進行,而且要在有限空間處所外進行非接觸檢測,通過泵吸式復合氣體檢測儀對處所內的各個高度點的氣體濃度進行連續檢測,統計不同貨物所產生的主要有毒有害氣體及頻次。

1.2 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異常的原因匯總分析

對出現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的船舶進行了重點監控,并對引發濃度超標的原因進行了統計分析,如表1。據統計,船艙內檢測出有毒有害氣體超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1.2.1 天氣原因

每年春季是船艙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異常的高發期,華南屬于典型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每年2月至4月時,天氣陰晴不定、非常潮濕,期間有小雨或大霧,出現回南天。此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空氣流通較慢,使得艙內空氣無法與外界新鮮空氣充分置換或使得貨物水分升高加快反應速率,引發氣體濃度異常的情況,如糧食的水分升高后,容易發生霉變,加快耗氧量,引起艙內的氧氣濃度不足。

1.2.2 貨艙及艙梯結構原因

多層貨艙、深層貨艙,AB艙的船舶空氣流通不足,還有下艙的出口被貨物堵住或人孔艙梯是復雜的封閉式結構也會使得自然通風十分有限,在開艙時間較短或無外力因素如鼓風機幫助通風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導致有毒有害氣體超標的現象。據統計,由于人孔結構所引起的氣體異常率達11.76%。

1.2.3 所載貨物原因

經過長期的氣體監測和數字采集,歸納總結了有毒有害氣體產生的原因,如表2所示。

1.2.4 通風不足

由于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為密閉空間,長時間運輸使得通風不足,與空氣正常指標差異逐漸變大。根據表3可以明顯看出氣體的濃度隨著通風時間的延長逐漸恢復正常值,經過120分鐘通風后,出現濃度超標的氣體均已恢復到安全值。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在工作人員下艙前需開艙充分通風兩小時,經檢測合格后才可下艙作業。

2 防范措施

為了防止艙內窒息中毒事故的發生,提高艙內作業安全意識,結合以上研究結果對艙內作業提出以下幾點特殊情況下的防范措施,船方、港方應逐步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堅決遏制和預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1)應采取不同深度且多個測點,重點是艙內的通風死角和底層。對于多層船艙的船舶,底艙和二層艙要分別進行通風和檢測。若檢測時發現儀器警報,則需輪換或同時使用2臺以上儀器,檢測次數至少為2次。

(2)當人孔艙梯結構為封閉式結構且必須下艙進行檢測時,檢測人員必須佩帶自給式空氣呼吸器進艙,做好各方面防護措施后方能下艙,并使用安全繩、對講機與監護人員保持溝通。

(3)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好的艙室或封閉時間較長的艙室前,必須要求船方采用機械通風,然后經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

(4)港方下艙作業人員應經過有關安全防護以及應急措施方面的培訓,并攜帶有安全型的無線電設備或無線電話等通訊設備,時刻保持通訊暢通,在作業過程中,港方應安排有代表在船艙外部安全位置并持續監視艙內作業人員動態。

(5)必須建立事故反應程序,因為發生窒息中毒事故的有效反應時間短,稍有延誤就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因此,建立事故反應程序能使在船上發生窒息中毒危害事故時,能快速、有效地采取應急措施,及時消除或減小事故危害。

3 結束語

為保障船艙內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杜絕任何氣體引發安全事故的發生,氣體檢測應成常規化、標準化以及嚴格化。在做檢測之前,可先對船艙內貨物的成分作一個初步的了解,還要綜合分析貨艙及人孔結構的復雜情況,觀察天氣并向船方和現場指導員了解通風時間,對艙內可能出現的氣體濃度異常情況做出預判斷,再嚴格按照標準操作。做到不漏檢,不錯檢,為下艙作業人員守好第一道防線,保障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杜絕窒息中毒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德紅,陳慧芳,許淵,等.有限空間作業的風險分析與控制[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8,40(05):555-558.

[2]秦妍,劉艷,陳婭,等.淺析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對策[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6,34(01):63-65+67.

[3]李國慶.有限空間的有害氣體置換安全性模擬分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5(01):50-55.

猜你喜歡
船艙
一束光
追 求
王家新的詩
艙內裝載超寬、超高臺架集裝箱時船艙格柵受力分析
I Spy超級偵探
海上“不倒翁”
冬日田園雜興
猴大、猴二
隕石陣
淺談客、貨船艙火災事故的特點及救援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