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十四億中國人“飯碗”端得更牢

2020-06-30 05:29《中國自然資源報》編輯部
遼寧自然資源 2020年6期
關鍵詞:飯碗高標準農田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绷暯娇倳?月23日在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會上強調。糧食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確保糧食安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耕地紅線就是保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如何將“飯碗”端得更牢?如何緩解耕地保護壓力?如何將耕地的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到實處?這些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話題,在歷年全國兩會上都保持著相當的熱度。今年也不例外。

保數量——實施科學規劃和用途管制,為糧食安全擰緊“安全閥”

“疫情的暴發,告誡我們要把農業和糧食基礎抓得更牢?!比珖f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一直關心著國人的“飯碗”問題。在他看來,面對當前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要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扎實推進“藏糧于地”戰略,就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個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18億畝耕地紅線既是保護耕地的高壓線,也是糧食安全的警戒線,必須嚴防死守,遏制地方政府‘拱紅線’的沖動?!比珖f常委、河南省工商聯主席梁靜表示,現階段保護耕地的壓力巨大,建議研究制定農田保護法,以專項法律的形式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

作為耕地中最優質、最高產、最精華的部分,永久基本農田在保糧食安全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為確保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安全,自然資源部按照“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種植規?;痉€定”的原則,建立了“劃、建、管、護、補”的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特殊保護制度,并將建立國家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以嚴保嚴管突出“永久”二字。

“越是基層,越要牢牢扛穩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比珖舜蟠?、河南省西平縣宋集鄉宋集村黨支部書記劉香蓮說,近年來,西平縣為確保糧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為糧食穩定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這一數字,意味著處理好城鎮化發展和耕地保護之間的關系尤為迫切,并且需要從源頭上下功夫。

“保糧食安全,要以科學規劃和用途管制為根本,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比珖f常委、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尚勛武表示,應該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科學規劃國土空間總體布局,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以規劃編制的高質量引領土地開發利用的高質量。

提質量——以健康的耕地質量保障,為糧食安全系上“保險帶”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喜人的成績背后,核心要素是高質量的耕地。

“高標準農田改造是當務之急?!比珖舜蟠?、湖南省新化縣接龍村黨總支書記陽海玲說,新化縣以山地為主,農田多是零碎狀態。只有加強農田改造,提升耕地質量,才能保糧食生產的質、量雙升。

2019年,全國土地整治工作穩步推進,全國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其中13個糧食主產省承擔的任務占全國總任務的65%以上,平均每個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達397萬畝。

“到去年年底,西平縣建成高標準農田85.65萬畝,為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眲⑾闵彺斫ㄗh,應該繼續加大對高標準農田的投入,改善田間設施的薄弱環節,有效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我國耕地中高產田占1/3左右,追求進一步的高產需要大量化肥、農藥的投入,投入產出比低,而且會因此帶來嚴重的面源污染問題。

梁靜委員說,中低產田增產潛力大,是未來“藏糧于地”的希望所在?!敖ㄗh中央統一訂立中低產田改造計劃,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保障改造中低產田資金來源?!?/p>

同時,糧食“質”要安全,耕地必須健康。

“耕地也像人一樣,久了也會生病。定期對耕地進行‘體檢’,是確保健康的有效手段?!比珖f委員、四川省地礦局局長王建明建議,加強土地質量動態監測,構建耕地質量動態數據庫和信息系統,推動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分和安全利用,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從而保障糧食品質。

耕地質量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秦光蔚長期關注的問題。參加兩會前,她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發現有的地方對耕地質量建設不重視。今年她呼吁,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從完善監管體制、明確責任機制等方面構建系統、全面的土壤污染防治綜合管理體系,從法律層面和體制機制上解決完善這些問題。

補短板——改善耕地生態,以系統性保護為糧食安全打出“組合拳”

我國部分地區耕地和淡水資源嚴重透支,土地退化、土壤污染、水資源過量開采等問題凸顯。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衛星認為,如果繼續實施高強度農業開發,將直接危及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安全,影響長遠糧食安全保障。

從生態文明的理念出發,曹衛星建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逐步由單要素、低層次、重生產的傳統土地整治,向生態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綜合整治轉變,以提升各類土地資源的生態服務能力,改善土地生態環境。

代表委員們提出,我國存在不少荒蕪地、鹽堿地和廢棄宅基地等,應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盤活這些沉睡的土地資源,將低產田改造為高產田,使之成為糧食綠色生產的沃土。

劉香蓮代表建議,打造“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永久基本農田,是未來糧食增產的根本舉措。

“后疫情時代,要保護好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比珖f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建議,在土地制度改革中,要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與質量雙到位,真正解決種好地、有糧吃、吃好糧的問題。

當前,自然資源部打出一套“組合拳”,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建立耕地數量、水田、產能儲備庫,實行指標分類管理;積極推行“補改結合”,落實耕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對補充耕地開展實地核查,對補充耕地數量不足、質量不夠的問題項目要求地方逐一整改。

代表委員們表示,近年來,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突出,但現實中往往難以查處?!皯吞庍`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這句話為耕地保護配備了一把尚方寶劍。

“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崩羁藦娍偫碓诮衲暾ぷ鲌蟾嬷羞@句給力又提氣的話,堅定了所有人對糧食安全的信心。

堅持底線思維,筑牢糧食安全的閘門,是中國經濟巨大韌性得以發揮的前提?!霸邳h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共同拼搏下,糧食安全的底線一定能夠守住,我們有底氣、有信心端牢自己的‘飯碗’?!蓖踅魑瘑T說。(中國自然資源報)

猜你喜歡
飯碗高標準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丟掉飯碗”的由來
農田“高標準”帶來農業高效益
就業“飯碗”端得更穩了
端牢國人飯碗 保障糧食安全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陶在我們生活中——“瓷飯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