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鼻部壓瘡發生原因及護理

2020-07-01 09:15梁巧菊何慧燕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20年11期
關鍵詞:鼻胃鼻部胃管

梁巧菊 何慧燕

腦癱是指出生后一個月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因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1-3],為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智力缺陷、行為異常、視聽覺障礙、語言障礙等。腦癱患兒早期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4],并伴有流涎情況,因此需要留置胃管來鼻飼食物、營養液以及藥物。留置鼻胃管是基本的護理操作,大部分護理人員可對留置鼻胃管的方法熟練掌握,但是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對鼻飼管是否通暢、固定是否牢固更加關注,而對留置鼻胃管所引起的鼻部壓瘡比較忽視[5]。臨床應針對留置鼻胃管的腦癱患兒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干預,以預防或減少鼻部壓瘡的發生。本文通過分析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鼻部壓瘡發生原因及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旨在解決患兒出現鼻部壓瘡的問題,提高護理質量。具體內容見正文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治療的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中擇取39 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例選取時間: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男24 例,女15例;年齡為6 個月~7 歲,年齡平均值(3.23±0.81)歲。留置胃管時間為2 ~360 d,平均時間為(85.35±14.28)d。鼻部壓瘡發生時間為5 ~146 d,平均時間為(52.76±6.92)d。

1.2 方法

1.2.1 留置鼻胃管及護理方法 在腦癱患兒入院后通過留置鼻胃管予以鼻飼喂養,根據患兒年齡合理選擇適合型號的胃管,定期更換一次(一周一次),使用3M 彈性膠布對鼻胃管妥善固定;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對膠布固定情況進行檢查,當發現潮濕、脫落等情況時及時進行更換;每日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進行口腔護理,一日兩次。觀察及詳細記錄患兒每餐的鼻飼量和鼻胃管更換時間,同時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相關并發癥(嘔吐、腹瀉、非計劃性拔管等)。

1.2.2 調查方法 整理以往腦癱患兒的鼻部壓瘡發生情況,明確壓瘡發生時間和嚴重程度,同時分析出現鼻部壓瘡的原因。在鼻部壓瘡發生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具體內容包括:使用溫水對患兒面部進行清潔,采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并采用碘伏消毒,傷口干燥后,在壓瘡部位均勻涂抹百多邦,再使用無菌剪刀將泡沫敷貼或水膠體敷貼裁剪成蝶形形狀貼在鼻部壓瘡部位,并使用寬膠布進行固定。定時更換敷料。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統計39 例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的鼻部壓瘡發生情況,統計鼻部壓瘡發生原因的比例。壓瘡分期標準:Ⅰ度(瘀血紅潤期):鼻部區域皮膚出現紅腫、觸痛等情況,在解除壓力30 min 后皮膚顏色仍未恢復正常;Ⅱ度(炎癥浸潤期):鼻部受壓皮膚為紫紅色且存在皮下硬結、水皰,疼痛感明顯;Ⅲ度(淺度潰瘍期):鼻部皮膚的表皮水皰擴大且破潰,出現黃色滲出液,疼痛感加重;Ⅳ度(壞死潰瘍期):壞死組織向真皮下層、肌肉層侵入,感染擴展至周邊及深部,存在較多的膿液、臭味。

(2)采用舒適度—行為量表(Comfort-B)[6]評估39 例患兒的舒適度情況,采用1 ~5 分的五級評分法,分值越低提示舒適度越高,分值區間為6 ~30 分,17 分以上提示疼痛劇烈,需要進行鎮痛處理。

(3)以7 名護理人員為基數,采用他評的方法,由護士長從操作技能(50 分)、責任心(30 分)、護理態度(20 分)三個方面評估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百分制,≥90分為優,70~89分為良,60 ~69 分為一般,<60 分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對觀察指標進行分析時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以(%)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當P <0.05,則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鼻部壓瘡發生情況

39例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中共有7例(17.95%)出現鼻部壓瘡,包括Ⅰ度6 例(15.38%),Ⅱ度1 例(2.56%)。7 例患兒的鼻部壓瘡發生原因比例見表1 所示。

2.2 患兒的舒適度

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護理前的Comfort-B 評分為(10.35±1.27)分,護理后的Comfort-B 評分為(7.42±0.53)分,護理前后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13.296,P <0.05)。

表1 鼻部壓瘡發生原因

2.3 護理質量評分

護理后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0.35±5.27)分。

3 討論

腦癱患兒存在機體抵抗力差、營養不良、功能障礙等情況,屬于壓瘡的高危人群[7]。在腦癱患兒留置鼻胃管期間,若是護理不到位容易導致鼻部壓瘡的發生,會增加治療和護理難度。鼻部壓瘡多出現在鼻翼、鼻尖,以局部紅腫、疼痛為主要表現,嚴重者會出現潰瘍、壞死情況。腦癱患兒由于存在智力障礙、感知覺障礙、認知障礙、癲癇等情況,無法將鼻部疼痛不適向護理人員及時反映[8-10],加上護理人員未密切關注患兒鼻部情況,因此不容易發現患兒出現鼻部壓瘡情況,另外患兒年齡小,不能準確認識和理解留置鼻胃管的作用及重要性,配合度不高,易出現非計劃性拔管情況,導管移位或拔出容易損傷鼻粘膜,導致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39 例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中有7 例出現鼻部壓瘡,其中鼻胃管固定不當是導致鼻部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胃管直接對鼻翼部產生壓力,加上膠布將鼻胃管妥善固定在鼻部,當固定太緊或是不當時,會損傷顏面部或導致鼻部壓瘡的發生;另外胃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鼻黏膜局部造成壓力,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加上胃管留置時間長會導致胃管變硬,促使胃管對鼻軟骨局部的壓力增加,因此會出現鼻部壓瘡情況,因此應合理選擇胃管;局部長期潮濕容易滋生細菌,皮膚出現摩擦破損情況,增加壓瘡發生風險[11];護理人員對患兒鼻部護理的關注度不夠,未及時更換胃管以及潮濕、脫落的膠布,另外胃管長時間壓迫鼻部局部皮膚,也會導致壓瘡發生風險增高。

針對上述鼻部壓瘡發生的原因,制定了以下護理對策:(1)選擇合適的胃管:根據腦癱患兒的年齡合理選擇不同型號、不同材質的胃管,對于肥胖的患兒可選擇稍粗且前端質地較硬的胃管,稍細的胃管適用于存在鼻部畸形、炎癥的患兒。(2)妥善固定胃管:選用合適長度的3M 彈力膠布,以高舉平臺法固定在鼻唇部,在固定牢固的同時注意減輕壓力;固定導管時注意從上而下,控制操作手勢與膠帶的松緊度,防止鼻胃管與鼻黏膜緊密接觸。(3)保持鼻部干燥:護理人員及時將患兒鼻部的分泌物清除,注意及時更換潮濕、卷邊的膠布;當發生鼻部皮膚發紅時,對胃管固定位置進行調整,并在鼻胃管周圍均勻涂抹石蠟油,保持鼻部皮膚的干燥。(4)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組織科室內護理人員學習胃管固定、鼻部壓瘡評估的方法,并進行操作技能考核,護理量化掛鉤;提高護理人員的認知水平及責任心,要求其在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患兒的鼻部皮膚情況,詳細記錄胃管更換時間,并及時更換胃管。通過實施護理干預,患兒舒適度明顯的提高,護理質量評分也較高。另外針對出現鼻部壓瘡的腦癱患兒進行治療相關護理,能夠促進創面的愈合,避免創面感染的發生[12-13]。

綜上所述,根據鼻部壓瘡發生原因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對于預防留置鼻胃管腦癱患兒鼻部壓瘡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鼻胃鼻部胃管
“7”字型和“工”字型膠貼對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裝置對降低鼻胃管滑脫率、皮膚損傷發生率的臨床效果評價
重癥昏迷患者可視喉鏡在胃管插管中的臨床應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對急診昏迷患者非計劃拔管的影響
極低出生體重兒胃管喂養后采用空氣沖管的臨床效果
面部形態特征及美學標準的研究進展
“絕不能插鼻胃管”純屬誤解
常挖鼻孔招來感染
常見運動創傷的簡單處理方法(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