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景觀設計與城市精神探究

2020-07-03 02:48管佩弦李雪艷
藝術科技 2020年13期
關鍵詞:空間形態新街口

管佩弦 李雪艷

摘 要:現代商業公共空間是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一個都市的面貌與活力,人們可以在景觀中獲得集體記憶,體會到強烈的歸屬感。在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商業公共空間對促進商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城市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場所理論為依據,梳理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形態與要素,探討其城市精神的構建,旨在為當代的商業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商業公共空間;城市精神;新街口;空間形態

中圖分類號:TU98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3-0-04

1 商業公共空間景觀中的城市精神

一座城市的靈魂造就了其城市精神,它與人們的活動緊密相連。城市精神是群眾文明與道德理想的共同產物,是一種生活信念與人生境界的高度升華,也是人們所認同的價值觀與共同追求[1]。

商業公共空間無疑是最能反映城市精神的地域之一,由于城市精神是公共空間所處的區位、交通、周邊的建筑與該商業圈所承載的景觀文化和人類活動共同構建的,公共空間作為城市與商業空間的連接節點與過渡界面,提升了商業地段的經濟實力,營造了城市的活力氛圍,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雖然商業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形式復雜多樣,且服務于不同的功能,但眾多要素在一個整體體系中相互依存、協調運行,體現出了公共景觀所具備的開放性、包容性和靈活性。

2 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景觀形態與要素

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將商業空間與城市空間緊密相連,形成了空間與城市、人與城市的互動關系,強化了公共空間的連續性[3]。通過空間形態、空間特征和空間活動,將人們不知不覺地吸引到商業公共空間中,產生認同感與場所感。

2.1 空間形態

2.1.1 建筑

建筑往往是一個城市商業圈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素,它們均有大的體量,外部造型優美,風格獨特且文化內涵豐富多元。如今新街口的建筑仍保留著西方近代建筑風格的痕跡,但整體顯得更為和諧與自然,沒有一棟建筑為了凸顯自我存在而以奇特的造型矗立于此[4]。這些建筑和諧的排布在中山路兩側,不再只是冰冷的水泥磚瓦的組合,而是作為這座城市的群體記憶,賦予了城市精神方向感和認同感[5]。

2.1.2 道路

道路的聯系對商業公共空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簡·雅各布說過,人們對于一個地域的第一印象往往從街道開始。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街道同樣是行人最初接觸的景觀,每天都有大量人群集中在該區域。它的通行道路主要分為地上交通與地下交通,人流量較大的地鐵口沿著幾大商場分布,以新街口地鐵站中心為主要交通樞紐向四周延展開來,并通過人群、車輛、道路與建筑的串聯進一步明確了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場所范圍。商業空間、城市空間和人類活動的和諧統一,再一次充分體現了城市蘊含的特性。

然而車行道作為新街口的主要道路,對于商業人群來說并不便利,反之成為了人群活動的邊界,而非路徑。這種路徑與邊界大規模重合的方式給新街口的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過度夸大了交通步行的功能,使得地上的道路空間變窄,人流量大大減少,削弱了城市精神,這是目前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規劃較為欠缺的一點。

2.1.3 設施

新街口商業外部公共空間的景觀設施包括綠化、花池、燈光、導視牌、雕塑等,設施將人們的視覺從空間過渡到了景觀,能讓人更好地、更全面地感受到場所的價值。通過一系列的調研,筆者發現景觀設施種類較多,但不夠統一,部分設施因缺少一定維護所以磨損較大,難以凸顯場所的特色和趣味性。在景觀設施的設計中,應當以人為本,從人的活動入手,合理添置座椅、花架、水池、路燈等設施,從整體提升景觀品質,共同構建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城市精神。

2.2 空間特征

八九十年代的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主要是新街口的交匯口,人們對于場地的需求多為集會與購物,較為簡單,商業建筑與開敞空間較為分離。由于新百和中央商場建成較早,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發展主要從東南方開始。隨著金鷹國際的建立,王府大街與漢中路的交匯口又成為了另一商業中心,新街口的公共空間也開始向西延伸,呈現出交融勢態(如圖1)。

2005年,地鐵一號線新街口站的建立無疑是新街口空間形態整體化的一大發展。由于其以商業功能為主,所以新世紀的新街口核心區域布滿了各大綜合商業廣場,大型的商業建筑集中在以孫中山雕像為中心輻射半徑的距離內,總體呈現規則式分布,由四環路內向四環路外拓展,形成了從中心向周圍分散的狀態(如圖2)。商業公共空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多個地鐵口與商業空間連接,空間服務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融合。由于商業建筑形態的多樣化,新街口外部環境突破了傳統的建筑圍合模式,演變為一種多層次、復合型的開放型公共空間。這個開放型空間,在為人們輕松愉悅的交往、消費、休憩提供公共空間的同時,也為商家吸引到了更大的人流。

2.3 空間活動

在一個場所中,人的活動是城市精神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商業外部公共空間的場所精神同樣少不了人們活動的參與[6]。根據調查,南京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人群主要為商務白領、學生、游客以及家庭。由于新街口的寫字樓眾多,經濟貿易行業發達,大量的商務白領在白天上班時段聚集于此。新街口的教育用地除了部分學校外基本為輔導機構,其中語言類學習機構占很大部分,學生周末常常聚集于此,新街口不僅是青年群體購物的場所,更成為娛樂放松、休閑聚會的首選之地。對于游客來說,新街口地區商業氛圍濃厚,有高檔的購物和游玩環境,聚集了人氣。除此之外,這里還是周邊居民平時散步、鍛煉、娛樂的場所。公共空間中的活動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打破了封閉性,人們在公共空間聚集和交流,會更加認同這個場所,從而自覺地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3 商業公共空間景觀提升策略

3.1 增加多樣的生態景觀

景觀是空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時代的發展,人們早已不滿足于傳統的景觀形式,而是追求多樣的、具備生態效益的景觀[7]。從目前形勢來看,由于新街口地區建筑、道路形態已基本確立,植被覆蓋面較少,且基本處于道路兩側,因此可通過植物的多樣性,靈活地改善街道的空間感。如道路過寬時,可選擇一些體型較大的植物,道路過窄時則選擇灌木搭配地被、花徑,從而改善空間的視覺效果,加強其秩序感和韻律感,這也是對線性空間的一種強調[8]。結合新街口的歷史文化與典故,可以設立一部分植物小品和雕塑,這樣不僅能擴大生態覆蓋面,更能提升新街口的文化內涵。此外,立體綠化設計也是當下提倡的一種景觀模式,由于新街口處于南京的核心地段,土地利用非常有限,所以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增加綠化面積,提供多樣的生態景觀。

3.2 構建共享交往空間

當商業公共空間缺乏共享與交往功能時,場所對人的吸引力將會削弱。隨著商業功能的不斷提升與市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人為本成為了商業外部公共空間發展的基本要求,應該將人的需求作為景觀規劃的根本出發點,創造一個開放共享的環境。由于新街口商業公共空間的面積較大,且較為碎片化,大面積的場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們應構建一個積極的共享交往空間,引導人們走入其中,在相同的區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商業促銷活動、中小型展覽、行為藝術活動、娛樂休閑活動等,實現空間的共享,這能使處于都市中快節奏生活的人們找到放松身心的場所,切身體會到外部空間環境帶來的優勢,從而更加注重城市精神的構建,提升商業效益[9]。

3.3 強化場所的易識別性

如何強化一個場所的易識別性,關鍵在于場所的“意象”。通過對意象元素的處理,贏得起人們對于場所的認同感。無論是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或是標志物,都應更好地被設計改造,正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形成了獨具特性的南京新街口商業區的意象。傳統與現代的和諧結合,使場所的整體個性得到了強調,更具備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內涵[10]。當人們在這個高樓林立的商業空間漫步時,空間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在實體中不斷展現,大到節點景觀的主題,小到一個休憩座椅,整個新街口商業區都流露出秩序感和充滿活力的方向感。春夏秋冬節氣不斷交替變化,公共空間中的材質、顏色、磚塊也會發生改變,人們的心理感受也會隨著時間、天氣等因素變化,產生對應的感知、認同[11]。

4 結語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空間以商業公共空間為核心展開了自身城市精神的構建,形成了一種發展趨勢。各種商業圈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肩負著商業區特有的購物、休閑、文化藝術職能。城市精神作為一股力量充斥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人群越是集中的地方,城市精神的推動力就越強,它為每一個行走在商業公共空間中的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12]。一個舒適宜人,適合居住的城市首先要有便于市民外出展開活動交流的景觀場所,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這樣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充滿人情味的。因此,在塑造商業公共空間景觀時,不僅要考慮到各種塑造要素的建設,同時也要注重精神的體現,將城市文化特征融入其中,讓人們得到豐富的精神體驗。

參考文獻:

[1] 李旭,禤婷婷.中國當代城市廣場設計中場所精神的表達與反思[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3):44-47.

[2] 劉琎.時間維度下場所精神之蛻變興衰——以武漢市商業步行街為例[J].城市觀察,2014(12):178-188.

[3] 徐小晗.淺談城市場所精神的營造——以天津市五大道街區為例[J].建材與裝飾,2018(05):93-94.

[4] 潘婷,牟江.成都市遠洋太古里場所精神的塑造[J].四川建筑,2017(04):58-62.

[5] 李夏菲,廖琴,熊春華.場所精神的詮釋——當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設計研究[J].藝海,2012(12):33-35.

[6] 曹洋.場所精神在商住綜合體公共空間設計分析[J].中外建筑,2017(06):167-169.

[7] 江欣欣,湯箬梅.景觀媒介:城市空間規劃與歷史文脈的有機整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93-94.

[8] 何融,祝遵凌.淺析生產性景觀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23):69-70.

[9] 甘思文,湛磊.對南京地鐵文化的現狀分析[J].大眾文藝,2019(23):157-158.

[10] 張榮杉,梁晶.商業空間中的植物造景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62-63.

[11] 李元媛,王浩.蘇南宗族型傳統村落建筑景觀研究[J].藝術百家,2019(05):198-205.

[12] 袁福甜,王娜,蘇同向.基于景觀視覺質量分析的鄉村景觀小品設計——以“美麗鄉村”水墨大埝為例[J].園林,2019(12):64-68.

作者簡介:管佩弦(1995—),女,江蘇鎮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通訊作者:李雪艷(1973—),女,江蘇連云港人,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公共藝術。

猜你喜歡
空間形態新街口
新街口街道總工會 學習培訓重落實 促建會抓服務
新街口的新故事
南京新街口中心區設計研究
淺析城市商業圈可持續發展
有違綠色出行理念 南京新街口非機動車停車費漲價被叫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